最近上海的氣溫居高不下
烈日炎炎的夏天
除了吃西瓜、吹空調以外
洗個澡是最舒服不過的事情了
可以洗涼水澡嗎?
水溫多少比較好?
洗澡時應該注意啥?
......
洗冷水澡不如洗溫水澡
表面上看起來用冷水洗澡比用熱水降溫更快,其實冷水澡帶來的降溫隻是短暫的。冷水可以較為迅速地帶走身體表面的一些熱量,所以洗冷水澡時,一開始會覺得降溫快。
但是,冷水卻會刺激皮膚表面的血管收縮,過後反而不利于身體散熱。而且這樣還容易受涼感冒或頭痛。
适宜的水溫為35℃~37℃
洗澡水的溫度最好與體溫接近。水溫過高,容易出現一系列不适症狀,如心慌、胸悶、頭暈等,嚴重的還會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
且水溫過高,皮膚表面的脂膜層更容易被破壞,會加劇皮膚幹燥,引起瘙癢。
洗澡時注意這些
運動後不要馬上洗澡:運動剛結束時,皮膚還會不斷向外散發熱量,血管呈擴張狀态,這時血壓偏低。若馬上洗澡,則會加重這個現象。容易造成頭暈、全身無力、跌倒等意外情況。
洗澡時長要把握:其實從理論上講,一般淋浴 10~15 分鐘完全足夠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過20分鐘。
夏天洗澡時的一個錯會讓體内濕氣越來越重!如果有這習慣要趕快改正啦
用力搓澡,濕氣加重
很多人洗澡時,喜歡用澡巾用力地搓,搓到身體出現“泥”,才會感覺洗幹淨了。
其實,這個觀念早該被推翻啦!
要知道,我們平時搓澡搓出的“泥”,其實包含了兩部分内容。
其一,是人體每天新陳代謝産生的脫落細胞以及身體分泌的油脂等。
一般來說,人體的皮脂腺每周分泌的油脂有150~250克左右。
它們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内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
其二,則是一定量的外源性污垢,包括體表微生物、環境污物、各類化妝品或外用藥物的殘留,以顆粒狀沉積在皮膚的表面。
由于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每天都在進行,外源性的污垢我們也沒辦法完全阻隔,因此,經常搓澡的人每天仍能搓出皴來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也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就需要每日進行高效的皮膚清潔。
因為,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自我防禦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高頻地清潔,由于皮脂腺來不及分泌足夠的油脂時,皮膚就會出現幹燥、起皮、皲裂的症狀,甚至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尤其是在夏季,當我們過度用力清潔皮膚污垢時,很有可能會破壞皮膚角質層,使自然界中的濕氣有機可乘。
總之,搓澡講究個适可而止,如果一定要搓澡,不要天天搓,一周最多2次就好,也不要太用力,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宜。
搓澡工具有講究
雖說過度搓澡不利于健康,但是對于很多喜歡搓澡的朋友來說,洗澡時不搓一搓總覺得少點什麼。
對此,我們該怎麼辦呢?
别着急,小編給您出一招——丢掉搓澡巾,用毛巾!
平時,可将沐浴露塗抹身體,停留3~5分鐘後再用水沖掉,這時角質層已經軟化,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洗就能把“泥兒”搓下來。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建議用搓澡巾呢?
簡單來說,搓澡可以,但要避免粗糙的搓澡巾對皮膚進行機械性摩擦,以免破壞皮膚的屏障,給病菌可乘之機。
如果需要去角質,建議盡量用溫和的化學性去角質産品,避免物理摩擦和機械性去角質的方法。
資料:上海科普、養生中國
編輯:王雨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