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揚州,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當然,每逢春季,花開時節,揚州城掩映在花的海洋中,南方的秀美,被演繹的美輪美奂,不能否認這是揚州最美的時候。 但揚州的美,何止隻是停留在三月,可以說,揚州的每一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隻不過需要獨具慧眼的你去發現而已。
揚州不僅四季風光秀美,因其地理位置,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有着2500多年曆史的揚州城中,除了留有大量的曆史遺迹,風光名勝,當然還有數不盡的民間故事,今天我将繼續用鏡頭帶領大家,走近揚州最為知名的5A級名勝“瘦西湖”景區,聊聊它的來世今生,和園中一座堪稱“騙局”的白塔。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揚州西北郊,早在清代康乾時期就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譽。其實,早在清代前,這裡本不是一處園林,而是隋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朝,不同時期,不同朝代建造的城濠。到了康熙年間後,由于揚州鹽業的興盛,很多家境富裕的鹽商紛紛在此建立宅邸、花園,乾隆時期達到鼎盛。這裡的河流始終與大運河水路相連,因此富商們在東、西兩岸,修建了很多的亭台樓閣,才逐漸有了現在瘦西湖的景觀。
關于“瘦西湖”的名稱起源,在文獻中記載,“瘦西湖”一詞,最早出現在清代初期,吳绮《揚州鼓吹詞序》中:“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顯然,瘦西湖一名,早在吳绮,來之前就有了。那到底是誰起了“瘦西湖”這個名字呢?我們不妨聽聽民間的這個傳說。相傳在乾隆年間,三位鹽商來到湖邊酒家,一邊小酌一邊欣賞景色。其中一位鹽商不禁感歎:二位仁兄,看看我們的這個保障湖,風景何其優美,但是這個名字與風景實在是不匹配,保障湖在揚州之西,不如我們将它改稱“西湖”,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不妥不妥,另一位鹽商說道,我們都曾去過杭州,也曾見過西湖,西湖水面廣大,我們揚州的保障湖風光,雖說可以與之媲美,但湖面面積與西湖差之千裡,我看不如叫“長西湖”。随即,三位鹽商為了保障湖改名一事,争執了起來。這時,一位路過的書生恰巧在酒家歇腳,聽到了三位鹽商的議論,笑而不語。此時一位鹽商說,這位公子想必已經聽到我們的對話,不知有何高見?
這位書生起身行禮後,笑答,三位的對話小生聽的真切,高見不敢當,但談論到這保障湖的名字,小生到有一個,稱“瘦西湖”可好?依我之見,保障湖景色可以與西湖媲美無疑,但卻比西湖清瘦了些,因此稱“瘦西湖”也可。三位鹽商聽罷,連聲妙哉妙哉。此後,瘦西湖的名稱廣為流傳,直至今日。
走在“瘦西湖”園中,除了自然風光,很多人文建築也是值得一看的。比如,被稱作清代二十四景之一的“大虹橋”、揚州賞月的好地方“月觀”,還有徐園、小金山、望春樓等等。
但是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卻對“瘦西湖”中的一處景觀頗有興趣,它外觀酷似北京北海白塔,但比北海白塔卻清瘦了許多,這就是“瘦西湖”白塔。傳說,此塔還源于一個天大的“騙局”,被騙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乾隆皇帝。
乾隆爺六下江南,這段曆史衆所周知,古稱廣陵的揚州,是乾隆最為喜愛的地方之一。相傳,1784年乾隆遊覽瘦西湖,官船行至蓮花橋畔時,乾隆突發感慨,這裡的景色真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隻不過少了一座白塔而已。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當天有一位揚州最富有的鹽商,從陪同乾隆遊覽的官員處,知道了這個消息,為了讨好皇上,按照京城北海白塔的樣式,用鹽包做“磚”,用白紙做牆,連夜趕制出一座“白塔”,隻不過個頭相比北京白塔小了許多。
第二天,霧氣彌漫,乾隆二次前往瘦西湖觀景,恍惚中見“蓮花橋”畔,巍然聳立了一座“白塔”。身旁太監啟奏到,這是揚州鹽商大賈,為了彌補聖上遊西湖之憾,特地為皇上趕制的。乾隆大加贊賞,并賞銀五百兩。
這可樂壞了這位鹽商,但是當地官員的一番話,讓鹽商吓得一身冷汗。當地官員說,你還得意?你用鹽包造塔欺蒙聖上,如要聖上怪罪,你豈不遭受滿門抄斬之罪?鹽商聽罷連忙跪倒說道,請大人救我!官員說,你趕緊造一座新塔,隻有這樣你才能保住你的性命。鹽商聽罷,趕緊召集工匠,按官員的建議,修建真正的磚石結構佛塔。多日後,佛塔建成,沒想到這座佛塔竟用了十萬兩白銀。
揚州作為一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可看可玩的地方數不勝數。當然,作為揚州衆多古迹中的瘦西湖,肯定是必到的打卡點。沿着園中蛇行鬥折的道路前行,一路風景美不勝收,猶如一幅幅山水畫卷展現在你的面前,隻不過你不再是路人,而是這畫中的風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