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04:13:41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肚蘑,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國分布于我國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由于其菌蓋有不規則凹陷且多有褶皺,形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羊肚菌種植技術栽培之後如何管理)1

目前野生羊肚菌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雖然國内外報道已實現其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難度比一般食用菌大,近年來随着羊肚菌的母種分離、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林地種植等技術的突破,羊肚菌實現了商業化生産,産量得到了較大提高,從而促進了林下産業的發展,拓寬了林區農牧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

播種由于羊肚菌具有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2種繁殖方式,為了提高有性繁殖幾率,提高産量,采取菌種和菌根土混播的方式。

菌根土為野生或仿生态種植的羊肚菌根部含有刺激羊肚菌原基進行分化的羊肚菌次生菌絲和其他菌絲的菌落土壤,具有促進子實體形成和提高産量的作用。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羊肚菌種植技術栽培之後如何管理)2

提取方法是取子實體周圍半徑20 cm,深度15 cm的表層土壤;播種時如提取菌根土壤數量有限,也可取子實體周圍土壤和菌根土按1∶1混合。土壤濕度控制在60%,溫度控制在8~16℃,培養3 d即可。在播種前将菌根土均勻撒播在整好的土地表面,然後将菌種掰成蠶豆大小塊狀,均勻撒播在表面,一般3000袋·hm菌種為宜,菌根土約占菌種的1/10。然後再進行翻地,使菌種和土壤充分混勻,最後再在表面撒5 cm土壤或麥草以防菌種露出表面。

栽後管理:

1、因羊肚菌是一種喜濕的菌類,在它的整個生長期中保持濕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雪較多,濕度較大,加之溫度合适,則菌絲體生長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果在生長期,尤其早春遇幹旱,适時澆水保濕是必要的。

2、早春在幾周之内有4 -16 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如低于4 的寒冷或超出16 的溫度,都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故在這時候創造菌核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發育的良好條件,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一定溫度及适宜的濕度是獲得栽培成功的關鍵。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羊肚菌種植技術栽培之後如何管理)3

采摘及保存:

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7-10天,便生長成熟,一般顔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時即可開始采收。采收後應清理泥土及時曬幹或烘幹,裝塑料袋密封保藏。

羊肚菌增産營養液菌菇生态寶的作用

1、分解大分子營養物質 分解培養料中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成分,降解成易被吸收利用的糖、氨基酸等有機物,并優化基料的團粒結構,提高其透氣性能和保水性能。

2、固定空氣中的氮,增加培養料的營養 供菌絲和子實體吸收利用,同時還具有解磷、解鉀的作用,使無效态P、K轉化成有效态。

3、富含多種食用菌需用營養元素,提前出菇 分泌酶、細胞分裂素、赤黴素、硫胺素等生物活性物,補充營養,促進菌絲扭結和子實體生長發育。

4、拌料滅菌 拮抗有害微生物,抑制有害菌增殖,起到防病效果,提高培養料利用率、發菌率。

5、增産增收,改善口感 能夠有效縮短培養料發酵時間,提高發酵質量,增加養分,促進菌絲生長,改善菇類口感,提前出菇,延長保鮮期。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方法(羊肚菌種植技術栽培之後如何管理)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