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21:17:49

“柳”是古代詩人最喜愛的植物意象之一,它的千種風姿, 萬種風情, 無不洋溢着詩意。在古代柳作為植物,一是指楊樹和柳樹,二是泛指柳樹。古詩詞中楊柳常通用,如“垂柳”亦稱“垂楊”,“楊花”即是指柳絮。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1

“垂柳”又稱“垂楊”

詩人們或借柳寫景,或借柳抒情,或借柳喻人,或借柳諷時,或借柳感悟人生等。“柳”由柳枝、柳絮、柳葉等組成,構成具體可感的審美意象蘊含着多重的情意,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不斷思索與體味,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借柳寫春景

每年初春,寒冬的餘威還在,柳樹的枝條上就綻出了粒粒新芽,“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何處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元稹《生春二十首》)柳樹早早地給人帶來春的喜悅。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2

春生柳眼中

柳對春天的“先知先覺”在詩詞中多有贊詠:“衆木猶寒獨早青”(薛能《楊柳枝》),“漠漠金條引線微,年年先翠報春歸”(徐夤《柳》),“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李商隐《柳》),“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蘇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于女王城東禅莊院》)春天來得很快,因“春寒”,僅僅十天沒有出門,而江邊的柳樹已是一片嫩綠,寫出了春天不僅來得快,而且來得早。白居易《楊柳枝詞》 中“一樹春風千萬枝”寫出了柳枝繁茂,在春風吹拂下,千絲萬縷的柳枝随風起舞,表現了春日垂柳風姿的美麗可愛。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3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古代詩詞中柳與春時常聯系在一起。早春柳芽初綻,詩人謂之柳眼,“草根隐綠冰痕滿,柳眼藏嬌雪裡埋”(朱淑真《絕句》)柳眼向我們透露了春天到來的消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人志南《絕句》)古人将春風稱作楊柳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将柳巧妙地與春風聯系了起來。“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三月天”(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柳在春風中吐綠綻芽,那曼長披拂的枝條,長出嫩綠的新葉,随風起舞,柳色如煙,搖曳生姿。柳是春天來臨的信使,傳遞着春天的氣息。

借柳抒離情

詩人常通過柳來表達離别之情,《詩經》裡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依依”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别緒,開創了詠柳寄情, 借柳抒寫離别的先河。

後代詩歌中多有傳承,如“浮雲玉葉君不知, 思君惜去柳依依”(蕭子顯《燕歌行》);“春心自浩蕩,春樹柳攀折。共此依依情, 無奈年年别”(江總《折楊柳》);“含露桃花開未飛, 臨風楊柳自依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柳枝依依,含情脈脈,“柳”者“留”也,“柳”和“留”諧音,由“留”而引發人們留别、留戀、挽留等意念,人們以柳送别、話别,以柳寓離别之苦,于是柳被當作詩人情感的載體和寄托。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4

浮雲玉葉君不知, 思君惜去柳依依

“折柳送别”源自漢代的風俗,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别。”漢樂府中就有《折楊柳》,或稱《折柳》,抒寫征人離别行旅之苦。梁代古樂府《折柳歌辭》雲:“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隋代無名氏《送别》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楊柳青青,綠枝下垂,楊花飛舞,一直等到柳條折斷了很多,柳絮都飛盡了,還沒有看到行人歸來。詩人借柳表達了依依惜别、切切盼歸之情。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5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劉禹錫《楊柳枝詞》:“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别離。”詩人借柳表達悲怆的離别之情。宋人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詞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渡口岸邊楊柳青青,在愁人的眼裡,每枝每葉都是離情怨恨。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詞既是這首詞的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宋詞中的名句,它通過了一系列的意象抒寫了詩人離别時的依依不舍以及分别後的寂寞凄涼、孤獨愁悶的心情。“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别情無極”(周邦彥《六醜·正單衣試酒》)詩人們對柳可謂情有獨鐘。

人們“折柳送别”時,還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系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塞下曲》:“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還有《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柳笛相和,抒寫别離之苦。古代折柳别離還有比較固定的地方:長亭、南浦、灞橋、隋堤等。如“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戴叔倫《賦得長亭柳》),“年年柳色,霸陵傷别”(李白《憶秦娥》),“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送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周邦彥《蘭陵王•柳》)。

借柳喻人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許多意象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内涵,如虛懷若谷的竹,蒼勁剛毅的松,出淤泥而不染的蓮,高潔耐寒的梅,清新淡遠的菊等,這些自然物象成為人的道德屬性與人格氣質的象征,其意義帶有明顯的穩定性、單一性。然而柳意象則有多側面、多層次的象征。

1、象征清高堅貞之士

《晉書》中記載:

陶潛,字淵明,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嘗著《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詩人兼隐士,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隐士的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投射到柳,柳也就成為清朗脫俗的人格見證。此外,柳蓬勃的生命力也是文士堅貞不屈的精神象征。對此,劉禹錫在《楊柳枝》詞中喟歎:“城中桃李須臾盡,争似垂楊無限時。”桃李一時的鮮豔怎比得上垂楊長綠不衰呢?可見柳是清高堅貞之士的寫照。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6

2、象征趨炎附勢的小人

與清高堅貞之士寫照對比,柳又被世人所鄙視,視為一種輕薄無絆的東西。這是由柳枝的柔軟,柳絮随風飄忽不定的自然形态引發出來的。因為柳多為風所左右,所以詩人多以柳随風搖擺喻小人趨利赴勢、毫無立場。如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癫狂柳絮随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詩句表面上是寫柳絮的“癫狂”、桃花的“輕薄”,實際上是借柳絮喻人,諷喻那些沒有血性、沒有原則立場的攀龍附鳳、随波逐流的輕薄之徒。李紳《柳》詩中“愁見花飛狂不定, 還同輕薄五陵兒。”宋詩人曾鞏《詠柳》詩雲: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首詩借柳條在東風中狂舞喻小人在權勢的庇蔭下猖獗一時,用柳絮漫天飄舞妄圖遮擋日月喻小人得意忘形,欺上瞞下的舉止,諷刺之情不言而喻。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7

3、象征柔婉多情的女子

柳與女子并提,一方面因為柳袅娜多姿的外在形态易使人聯想到女子的身形柔美。

杜甫在《絕句漫興九首》詩中以女子喻柳“隔戶楊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兒腰。”溫庭筠《南歌子》中“轉盼如波眼, 娉婷似柳腰。”柳葉以其形狀比喻女子的細眉,如“柳葉生眉上”(梁元帝《樹名詩》)白居易《長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王衍《甘州曲》中“柳眉桃臉上勝春”。另一方面是柳與楚楚動人的女性氣質暗合,承載着柔婉多情女子的情思。

古代詩詞中言楊柳花絮不分,劉禹錫《柳花詞》有“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蘇轼《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細細看來,那空中随風飄落的似乎不是楊花,而更像是思婦的點點淚珠。這首詞以楊花喻思婦,寫思婦候人不歸所産生的幽怨。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8

清代女詞人莊盤珠《蘇幕遮·柳絮》“早抽條,遲作絮。不見花開,隻見花飛處。繞砌萦簾剛欲住。 打個盤旋,又被風吹去。 野棠村,荒草渡。離卻枝頭,總是傷心路。待趁殘春春不顧。 葬爾清池,恨結萍無數。 ”這首詞上片寫院中柳絮,漂泊不定。下片寫荒野,漂泊無依,葬身清池。女詞人借柳絮抒寫封建時代受壓迫的女子無依無靠的不幸遭遇,情調哀婉凄涼。貶毀女性輕浮莫過于水性楊花,而尋花問柳、拈花惹柳、攀花折柳、殘花敗柳等漢語詞彙,也形象地表現了女性受人擺布,任人欺淩的可悲命運與凄慘處境。

借柳諷時

古代文人在詩詞中往往通過意象暗諷朝政,委婉地抨擊時政。宋代範成大《碧瓦》詩中:

碧瓦樓頭繡幙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詩中最後兩句“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乍看起來,詩人寫的是暮春之景:時至暮春,雖然沒有風,但柳絮卻因春盡而飄零漫天飛舞;雖然沒有雨,而梨花卻自然墜落,潔白滿地。詩句實際上寫的是詩人感情至深的情語:陽春煙景,行将逝矣;春将歸去,為之奈何?詩人以此暗喻南宋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以及當時政治腐敗的情景。

明代顧炎武 《秋柳》詩中:“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這兩句是詩的颔聯,意思是說秋柳搖落,柳條衰敗,已經系不住長征之馬;葉片稀疏,已經難以藏住覓宿之鴉。借寫秋柳反映當時的明王朝像秋柳一樣衰敗不堪,再也難以聚集抗清的力量,暗寓當時政治衰敗、經濟頹廢的情狀。

古代詩詞中與柳的相同意象(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9

借柳感悟人生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怆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樹賦》)柳是春天之景物,其榮枯很容易使人産生歲月流逝的感慨。柳芽萌,柳枝青傳達着春天來臨的喜悅,而楊花墜絮則标志着春色漸老,春意闌珊。“三月盡是頭白日,與春老别更依依。憑莺為向楊花道,絆惹春風莫放歸”(《白居易《柳絮》》)“簾前柳絮驚春晚,頭上花枝奈老何”(蘇轼《李鈴轄坐上分題戴花》)“落絮飛花又滿城,年光大半付春醒”(陸遊《春晚》),歲月飄忽,青發轉白,人生坎坷,老之将至。楊花落絮代表的不隻是季節的流轉,還有時光荏苒和人生短暫的感歎。

即使對于風華正茂的年青人,楊花偶然落在青發上的錯覺,也足以使人驚心于歲月飛逝的無 情:“散亂随風處處勻,庭前幾日雪花新。無端惹著潘郎鬓,驚殺綠窗紅粉人 ”(張祜《 楊花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陸遊《沈園》)當柳老絮盡之時,也就是青春、生命的盡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