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論語第76天

每天論語第76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3:54:29

每天論語第76天?5·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每天論語第76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每天論語第76天(天天論語筆記82赫然千載)1

每天論語第76天

5·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是孔子非常喜歡弟子之一。雖然孔子經常敲打他,甚至拿他開心,但他總是緊緊追随在孔子左右。一方面是因為子路尚武,在一群書生的隊伍裡,隻有他能保證孔子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子路是一個非常愛好學習的,積極參與孔子發起的各種讨論。在《論語》中每一次孔子發起的讨論,都少不了子路。子路緊随孔子,是擔心自己遺漏了孔子的重要教誨。子路是個貧困的野孩子出身,屬于上房揭瓦,入室行竊的那種沒教養的毛孩子。對孔子心悅誠服後投身孔子門下的,一生把孔子的話奉為聖旨,把孔子的身體看得比自己的身體重要,把孔子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安全重要。臨死前還要“正冠”,以至于被剁成肉泥,孔子終身不食肉泥,可見師徒的感情有多深厚。

本章評價的是子路的德行。《先進》中列入“德行科”的有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人。從我們能得到的資料來看,子路的德行并不在他們四人之下。可是子路沒能入列“四科十哲”中的“德行”科,而是與冉有同列“政事”。我個人理解這些“獎章”不是孔子頒發的,孔子的這些編書的弟子們并沒能真正像孔子一樣理解子路。看到孔子經常批評子路,就看輕了子路的為人。比如《先進》中,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一批評,門人馬上就“不敬子路”,孔子還不得不為子路正名。在我個人心中,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僅排在子貢之後,排名第二的哲人。

“聞”的兩種解釋

本章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其關鍵在于對“聞”字的解釋。一是做動詞,“聽到”的意思。二是做名詞,“虛名”的意思。

做動詞是大多數人的解法。出自西漢孔安國《論語訓解》:“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并行也。”“聞”就是聞道,作動詞。據說孔安國是孔子的十二世孫,後世很多人都依從他的這個解釋。子路對孔子佩服得五體投地,聽到孔子的教誨之後,必須要依教奉行。但是聞道之後還沒有能夠力行、沒落實、做的還不夠好,就擔心自己又聽到孔子新的教誨,不能力行的道理就會變得越來越多。我們從子路這個心态可以體會到,子路是一個實幹、踏實、不浮華、不貪虛名的人。聽一句做一句,學一條做一條。如果不能力行,他甯願不要再多聽。注意是“唯恐有聞”,是擔心自己還沒完全掌握,做得不夠好,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而不是不要聽。很多人解釋為“此未終,彼勿起。”意思是,子路如果聽了一條道理,但還沒有做到身體力行的話,他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擔心聽多了,沒法具體實踐。體現的是子路重實踐,學而時習之的精神。

韓愈在《五箴》中講道:“勿病無聞,病其晔晔。昔者子路唯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箴(zhēn),同“針”,勸告勸戒,是古代一種文體,以告誡規勸為主。韓愈講“勿病無聞”,“無聞”并不算是“病”,并不是什麼缺點。有問題的是“晔晔”,晔晔(yè yè)意思是美盛貌;光芒四射,才華外露。是浮華,實際上沒有實學。這就是《弟子規》上講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浮華而沒有真才實學才是真正的病。子路沒有這個病,《論語》這章是對子路的一個肯定。二千五百年前的子路因其“唯恐有聞”的心态而“赫然千載”,記錄在《論語》中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成為一個身體力行的楷模,從而“德譽愈尊”。

中華傳統文化是實學,重視身體力行,不在乎你“聞知”的多少,而在乎力行多少。雖然你未必讀過四書五經,即使你隻讀過《弟子規》,能力行《弟子規》的一百一十三句,你也超過了那些熟讀四書五經,但不能力行的人。所以,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書,而是看他能做多少,這叫實學,不是虛浮的。我們再來說說“聞”虛名的意思,做名詞該怎麼解。

上一章,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我們說過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言性與天道”的很多内容,并非“不可聽到”。我們把“聞”解為“虛名”,作名詞。直接否定了主流的動詞性解釋,是因為動詞性雖然是大多數專家認同的觀點,但這個解釋說不通。做名詞在本章怎麼解呢?子路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些名聲,他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很擔憂這些虛名會耽誤自己的修行。

按照這種解釋,韓愈的“勿病無聞”,也可以解為“虛名”,不把沒有虛名當做問題。子路是唯恐自己有虛名,子路很害怕那些虛名,知道虛名不是個好東西,自己也承擔不起。特别是求學之人,學問還沒做紮實就出了名,這不是好事,是禍不是福。名不副實,往往毀謗、橫禍就會跟随而來。名聲這個東西還容易讓人上瘾,你會不自覺地被它左右,為了保護這個虛名,你就會越來越遠離真實。即使是有實學的學者,偉大如聖賢孔子,都難免有人毀謗。聞當作名詞講也很好,也有助于提高個人修養,遠離對功名利祿的不道追求。

兩種解釋都通,到底哪個解釋更好一些呢?你喜歡哪一種,哪一種就好!

子路與顔回修養上的差距

《先進》中,孔子拿子路彈瑟的水平來說子路的修養。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已升堂,尚未入室。子路把“聞”和“行”弄成了修養的兩端。執着于兩端,卻不得中道。《子罕》中,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我隻是從問題的兩端去追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叩其兩端而竭焉”是研究事物兩端的利弊,從而找到“中道”。他不懂聞即是行,行即是聞,聞和行是一體的,不是對立的二法。子路把它弄成了對立的二法了。

顔回才是登堂入室的水平。他懂得聞和行的一體性。顔淵問仁。子曰:“克已複禮為仁。一日克已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顔淵》)顔回問孔子什麼是仁,夫子說“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告訴他,隻要你一日克己複禮,天下就跟着歸仁。因為你和天下本來“不二”,你能克己複禮,當然天下同時跟着歸仁了。“自身”與“天下”不是二,是一。有天下還有自己,這是二法,這裡讓顔子直截了當入了不二法門。顔回聽懂了孔子說的“為仁由己”,不是由人,不是說“天下”跟“自己”是分開的。自己歸仁,天下就歸仁了。顔回說請夫子給我們點一個綱目吧,修仁要從何入手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能遵守“四戒”就叫“克己複禮”,這就是綱目,就是修仁的着手處。顔回一聽,馬上表示收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我雖然不聰敏,回去馬上照着夫子的話去做。雖是謙虛,也沒有絲毫疑惑,他聞之即行,聞行合一,不是二是一。聞就是行,行就是聞。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子路跟顔回的差距。

我們平日裡聽的道理不少了,天天聽課,天天讀書,天天刷手機,要什麼資訊就有什麼資訊。現在的狀态不是聞得少了,而是聞得太多了。往往是“徒聞而未見諸行”,不肯去落實。聽聞而已,左耳入右耳出。真正去行動、去實踐的人太少了。子路能夠真正去實踐,所以他達到了“升堂”的地位。顔回天分加勤奮,不僅實踐,還能做到“不貳過”,“不違如愚”,對孔子的學說真正做到一點都不打折扣地落實在修行中。所以他能夠升堂入室,成為孔子的入室弟子。那些隻是聽,聽了之後不肯用到修行中的,不能夠真正學習聖賢存心,不能真正去落實聖賢的言行,那隻是“徒聞”而已。徒聞就是白聽了,浪費時間,那還是個聖賢門外漢,沒入門,不要說升堂入室了。

應該如何去學習儒家

我們現在學儒也好、學道也好、學佛也好,要注重基礎。基礎不紮實急着往上學,是不會成功的。我們要學子路的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骛遠。可我們現在的人們很難養成靜下心來研究學習的習慣。喜歡快餐文化,實用主義,無需思考,直奔結果。我們很多人天天抱着手機刷機,把各種亂七八糟的信息統統裝進自己的腦袋中去。你好好想一想,這些無營養,無智慧的信息除了偷走你大把的時間之外,還能給你帶來什麼?我們是在荒廢時日,辜負光陰。這一生可能什麼成果都沒有。不要說聖賢,做君子都遙遙無期。學儒到底要學什麼?儒家的根源在《論語》,儒家的智慧在《論語》,儒家的修行在《論語》。一輩子哪怕你隻能學好一本《論語》并能身體力行,也就足夠了。

我們現在學習《論語》進度安排得很緩慢,緩慢很好,給大家足夠時間。大家不是隻聽個知識,增長點知識不能叫真學問。真學問是你真正學一條做一條,讀懂一句你就真正落實一句。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你行動的智慧。一直把《論語》學完之後,你不知不覺就成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這是我們學習《論語》的目标。我們真正要學的是“儒”,而不是搞“儒學”。

真正要學習子路,我們體會到子路那種急切認真學習的心,我們不覺得羞愧嗎?人生的修行之路既長且苦,猶如夜行,我也不知道我最後的修為将停留在哪個階段。但我知道光明始終在前方,我隻要一步一步堅定前行就好了。

道客村曰:

子路未行恐又聞,

赫然千載德譽尊;

學儒需得基礎牢,

聖人之言謹踐行。

【注釋】

聞:1、做動詞,聽到。2、做名詞,虛名。

【譯文1】

子路如果聽了一條道理,如果還沒有做到身體力行的話,他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譯文2】

子路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些名聲,他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很擔憂這些虛名會耽誤自己的修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