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矣。——孔子
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的回答是:“父母唯其疾之優。”此話何解?其真意是子女如果能常常以謹慎持身,使父母隻憂慮子女的疾病,而沒有别的東西可優慮,這也應該是孝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人的疾病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
孝的本義就是指由父母對子女的愛而反射出子女對父母的敬愛。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能自理、自立了,卻還是讓父母整天為他擔驚受怕。在古人看來,這就要算作不孝。
有一天,在一個關着一些死刑犯的房裡,死刑犯們翻着雜志在那裡閑聊。
一名犯人指着雜志中的珠寶說:“我母親沒有一樣像樣的首飾,如果她戴上這些首飾一定會很高興。”
另一名犯人指着上面的房屋說:“家裡的房子已經很舊了,我的母親如果有這麼一亮的房子多好。”
第三個犯人指着上面的汽車說:“要是我的母親有這麼一輛車子,就可以常來看我了,不用每天走着來看我了。”
雜志最後傳到一個犯人的手中,他拿着雜志看了很長時間,看着上面的珠寶、房子汽車…
他沉思許久,然後流着淚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我們都是母親挂的根源,更是母親幸福的寄托。我們的一官一行、一舉一動都連着母親的心,我們是母親心中遠的痛。母親的付出,并不是希望得到物質的回報。是的,珠寶、别墅、小汽車的确能給母親帶來快樂。但是,在母親的心底,她最大的幸福永遠是孩子自身的正直與平安!如果我們的母親有一個好孩子就好了!”這時,所有的人都低下了頭。
母親需要的不是珠寶,别墅這些外在的東西,她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好”孩子,除了疾病,她們不必為兒女的衣、食、住、行等其他方面擔。
俗語說:“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行千裡兒不愁。”子女永遠都是父母心中的牽挂,當子女離家創業時,他們心中的思慮縱有千言萬語也說不完。他們會擔心子女在外面是否吃飽穿暖,會不會誤入歧途等,因此才有了這句“父母唯其疾之憂”。盡孝道的最好辦法竟然是讓父母隻擔心自己的疾病,而不必憂慮其他,這看似很簡單的辦法,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做得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