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秋天詩詞經典唯美

秋天詩詞經典唯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17:54:32

秋天詩詞經典唯美?(十一)1,好事近·杭葦岸才登周之琦 〔清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秋天詩詞經典唯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秋天詩詞經典唯美(關于秋天的唯美詩詞)1

秋天詩詞經典唯美

(十一)1,好事近·杭葦岸才登

周之琦 〔清代〕

杭葦岸才登,行入亂峰層碧。十裡平沙淺渚,又渡頭人立。筍将搖夢上輕舟,舟尾浪花濕。恰好烏篷小小,載一肩秋色。

這首詞淡淡數筆,便勾勒出一幅絕妙的山水圖畫。秋色的淡遠、心情的悠然自适,在“恰好烏篷小小,載一肩秋色”中盡顯出來。

2,倪莊中秋

元好問 〔金朝〕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勉強進食,身體日漸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單薄不合身的衣服。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回想童年,那時候怎麼知道人生如此艱難。早上的露氣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聽見溪水撞擊石灘的喧鬧聲。山中夜夜都會來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從沒有看過一眼。

這首詩是寫初秋時節,自己艱難的人生經曆,由景入情,反映了艱辛的社會生活。

3,谒金門·秋已暮

牛希濟 〔五代〕

秋已暮,重疊關山岐路。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一點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分别時正是秋暮,關山重重連着條條遠路。征馬嘶鳴,你揮着鞭兒将馳向何處。鳥兒默默地看着你遠去,清曉的寒霜滿樹。紫禁城中的聲聲鐘鼓,驚斷夢憶往事的追溯,夢醒時檀枕上淚滴無數。一點紅日如血的殷紅,殷紅凝和着薄薄的晨霧,翠眉鎖愁卻無人相訴。

《谒金門·秋已暮》是五代詞人馮延巳(一作牛希濟)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描上片描繪出一幅秋林曉行圖,并且由這一片秋色引發思婦對情人别後境況的懸想,清楚地寫出羁愁,下片用曲筆寫閨婦因懷念情人、思緒不斷而徹夜難眠。全詞寫景如畫,情景交融,逼真地刻畫出閨婦孤寂凄苦的心緒。

4,迷神引·紅闆橋頭秋光暮

柳永 〔宋代〕

紅闆橋頭秋光暮。淡月映煙方煦。寒溪蘸碧,繞垂楊路。重分飛,攜纖手、淚如雨。波急隋堤遠,片帆舉。倏忽年華改,向期阻。時覺春殘,漸漸飄花絮。好夕良天長孤負。洞房閑掩,小屏空、無心觑。指歸雲,仙鄉杳、在何處。遙夜香衾暖,算誰與。知他深深約,記得否。

紅闆橋頭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霧氣。堤邊垂柳映照在水中,顯出一片碧色。重新回憶起當初分别時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淚水不停地流下來。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遠,船帆舉起來。時光過得很快,怎奈歸期被阻隔。現在春天快過去了,漸漸地飄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總是讓人無心欣賞。房門虛掩,空有小屏,卻無心去看。歸心似箭,但戀人在何處呢?漫漫長夜香很暖,但誰能與共呢?與他深切的約定,他還記得嗎?

迷神引·紅闆橋頭秋光暮》是北宋詞人柳永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詞人與妻子秋日離别的情景;下片寫妻子因思念詞人而無心欣賞春景。總觀這首詞,上下片各有四個層次,全從女子的角度着筆,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獨處,由實境及前程,層層推進,多側面地表現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寫得疏淡雅靜、含蘊深沉。

5,清平樂·秋詞

蘇轼 〔宋代〕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處攜壺。停骖訪古踟蹰。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清澈的淮河與混濁的汴水,遠在錢塘江西岸。您的紅旗抵達時,黃葉遍地,狼藉散亂。白霜也會襲入梁王的故園。您将在秋原的什麼地方手執酒壺?駐馬訪古,徘徊踟蹰。雙廟的遺風至今還在,漆園的傲吏大概已無。

《清平樂·秋詞》是宋代詞人蘇轼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全篇俱為想象之辭。上片寫行程,借淮河、汴水、長江、梁苑等地理名稱以及黃葉、秋霜等秋季景物,說明行者的去向,路途的遙遠,到達的時間。下片寫遊曆。詞人想象好友陳述古到南都後,定當攜壺遊原,飛觞酹酒,祭奠憑吊先賢。

6,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唐代〕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浮雲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鴛鸾。且複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我登上高處,望向四周,但見天地間茫茫無際一片。萬物被嚴霜覆蓋着,荒野裡吹來一陣陣西風。榮華易逝,有如東流水一去不返,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無常。白日即将西落,浮雲出沒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輝。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見的梧桐樹上築巢,反而鴛鴦隻能栖在長着刺的枳棘之上。昔日陶潛唱過《歸去來辭》辭官而去。還是回家去吧,我也學欲學馮谖,彈劍高歌,感歎行路真難。

此詩作于詩人初離朝廷之時,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地廣大無邊,群物被霜而秋,從而想到光陰飛逝,榮華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飄搖,賢愚颠倒,最後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悲歎。全詩感慨朝政昏暗,賢愚颠倒,世路艱險,表現了詩人老大無成,決心歸隐的憤懑之情。

7.聽曉角

李益 〔唐代〕

邊霜昨夜堕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

拂曉時分醒來,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榆樹葉,原來昨夜下了濃濃的秋霜,使得榆葉紛紛墜落。軍中的号角聲在城頭響起,這時月亮還未落下,孤零零地挂在天邊。邊塞遼闊無邊,就連大雁也飛不到盡頭。随風傳來的曉角聲裡,吹奏的是《小單于》這首曲子。

此詩旨在寫征人的邊愁鄉思,但詩中隻有一片角聲在回蕩,一群塞鴻在盤旋,既沒有明白表達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終沒有讓征人出場。詩篇采用的是鏡中取影手法,從角聲、塞鴻折射出征人的處境和心情。

8,菩薩蠻·秋閨

徐燦 〔清代〕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珑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

《菩薩蠻·秋閨》是清朝女詞人徐燦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自道心事。這首小詞,将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蘊藉。此詞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并不頹廢,極富藝術感染力。

9.遊月陂

程颢 〔宋代〕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萬物已随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在月陂岸堤上東西南北來回行走,北面擁有高聳入雲的百尺高台。一切事物已随秋天節氣而發生變化,顯出蕭條的迹象,暫且趁着水邊傍晚的涼意,暢飲幾杯。水中雲影悠閑自相映照,林下泉水聲從寂靜中傳來。世事繁雜何必計較太多?隻要遇到好的時節,便和朋友相約,再來遊玩一番。

《遊月陂》是北宋詩人程颢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紀遊詩,也是一首理趣詩,首聯寫遊月陂堤,中間二聯從秋色和秋聲方面表現主觀上的閑靜與自然界的幽靜合二而一,尾聯寫詩人的感觸。這首詩寫寫“靜觀自得”,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聲韻和諧,對仗工整。

10,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

納蘭性德 〔清代〕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别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谯鼓已三更,夢須成。

傍晚細細雨絲還是将站立在風雨之中的詞人打濕了,看着路邊的柳樹疲倦的舞動,池塘裡的荷花也略顯疲憊。這些景色讓我聯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頓生煩惱。别有心情,不光是因為秋風秋雨,還不到訴說愁緒的季節,不說也罷。谯鼓已經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願有美夢一場。

這首詞情景交融,悲秋傷懷。講的是納蘭對伊人不在、夜深獨立的一片哀怨心緒。

11,代秋情

李白 〔唐代〕

幾日相别離,門前生穞葵。寒蟬聒梧桐,日夕長鳴悲。白露濕螢火,清霜淩兔絲。空掩紫羅袂,長啼無盡時。

分别才幾天,門前就長滿了野稻與冬苋菜。秋蟬在梧桐樹上不停聒噪,從日出叫到日落,聲音凄涼。秋天的露水把螢火蟲打濕,嚴霜将兔絲草枯萎。反正也沒人看,不妨把紫色繡裳掩嚴實了,想你就哭,和着蟬聲,從早哭到晚。

12,訪秋

李商隐 〔唐代〕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江臯當落日,帆席見歸風。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殷勤報秋意,隻是有丹楓。

喝下的酒太淡,西風吹來,酒意全消;登上高樓極目遠望直到天邊。落日的餘輝正照在江岸上,江中歸船的帆席鼓滿南風,正在輕快地駛回。暮霭籠罩着龍潭,潭水一片銀白,餘霞照在險峻的山路上,山嶺被映成一片紅色。殷勤地報送秋天消息的,隻有一樹樹火紅的楓樹。

這首詩首句措辭非常隐曲,本意是對身世極度不滿。颔聯有“心存魏阙,望而不見”之慨。頸聯白字屬煙,而拆居句末,以見警策。尾聯點明訪秋的意思。境界寥廓,景中有情,不言思歸,而歸思已見也。

13,谒金門·秋興

蘇轼 〔宋代〕

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

在秋池閣旁,風伴随着晨光吹開了庭院的窗簾。霜打過的樹葉沒有凋枯,風吹也不落下,卻微微驚醒了沉睡的烏鴉和喜鵲。嘲笑虛名和薄情,這些人幾乎與世人隔離起來。我的一片懶心可不思世事,一雙懶腳可不奔波人情,好讓它們閑置起來。

《谒金門·秋興》是北宋文學家蘇轼所創作的一首抒懷詞。上片寫景,“秋池閣”的秋色;下片抒情,寫秋興。全詞以景起興,即景生情,引出了詞人對仕途人生的感慨。

14,江上秋懷

李白 〔唐代〕

餐霞卧舊壑,散發謝遠遊。山蟬号枯桑,始複知天秋。朔雁别海裔,越燕辭江樓。飒飒風卷沙,茫茫霧萦洲。黃雲結暮色,白水揚寒流。恻怆心自悲,潺湲淚難收。蘅蘭方蕭瑟,長歎令人愁。

遠遊歸來,回到故山,散發卧壑吞食霞氣。山裡寒蟬在枯桑枝上嚎叫,這才知道已經是秋天了。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濱,南方的燕子辭别了江樓,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飒飒秋風卷起沙瀑,蒼蒼茫茫的沙霧籠罩着江洲。黃雲漫天,暮色蒼莽,江中白水揚起寒流。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淚水如湧泉潺潺不盡。山裡茅草蘭花已經凋零,為此長歎不已,令人哀愁不盡。

此詩表現了作者在遠遊歸家的途中,見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不免被悲秋的情緒所感染。

15,長相思·鐵甕城高

秦觀 〔宋代〕

鐵甕城高,蒜山渡闊,幹雲十二層樓。開尊待月,掩箔披風,依然燈火揚州。绮陌南頭,記歌名宛轉,鄉号溫柔。曲檻俯清流。想花陰,誰系蘭舟?念凄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曉鑒堪羞,潘鬓點、吳霜漸稠。幸于飛、鴛鴦未老,不應同是悲秋。

在鎮江城樓頭、西津渡口,樓有十二層高入雲霄。在樓上的閣房裡,品着酒以待賞月,夜寒了,就放下簾子擋擋風。居高臨下,看着黃昏時鎮江城的萬家燈火,就像看到了揚州城一樣。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揚州的一段歡娛生活。歌妓唱着《宛轉歌》,很溫柔,惬意。那座妓樓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蘭舟尋訪美色。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後,你一定每每彈着凄涼的曲調,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詞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隻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裡和詞章裡。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發日漸見多,老态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之意。

此詞寫作地點在鎮江樓頭,時間在秋末,内容是回憶在揚州時與一歌妓的戀情。“曉鑒”句寫衰老之感,結句謂求偶難成,抒有不遇之情,這些似乎都與他落第後的悲傷情緒有關。因此,此詞不僅僅隻寫苦相思,在仕途上的困頓落魄情緒也摻雜在其中。

16,秋雁

揭傒斯 〔元代〕

寒向江南暖,饑向江南飽。莫道江南惡,須道江南好。

《秋雁》是元代詩人揭傒斯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出了當時民族間的矛盾。心中雖然有點悲哀,知道他不能到江南去,可是在大雪紛飛的天氣,宮中四面生滿了炭火,滿室生春。

17,解連環·秋情

吳文英 〔宋代〕

暮檐涼薄。疑清風動竹,故人來邈。漸夜久、閑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夢遠雙成,鳳笙杳、玉繩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舊愁,汗香闌角。銀瓶恨沉斷索。歎梧桐未秋,露井先覺。抱素影、明月空閑,早塵損丹青,楚山依約。 翠冷紅衰,怕驚起、西池魚躍。記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墜萼。

暮色已降,人在檐下,感覺秋涼之意,清風吹動庭竹,好像故人從遠處到來。想象她還保持着舊日憨态,夜深時故意引來流螢,用微光在懷抱中呈現可愛的纖細白色。和雙成相會的夢遠了,笙聲也聽不見了,幻影消逝,隻剩下天上的北鬥星向西傾落。在放下室内布帷而不想入室休息的傍徨時候,陡然牽動了舊情,憶起當時在闌幹角相偎相倚時,汗香侵襲。音信斷絕。梧桐不等到秋天,一葉凋零,就使露井先知道。手中持的團扇,上面繪有情人畫像,已被塵損,但眉山依舊秀麗。雖然畫中人丹青塵損,但仍然很美麗,還怕它将驚起西池魚躍。到看畫像想起情人,定情之夜偷偷解下石榴裙的情景。

上片所寫撲流螢的意像,“汗香闌角”的追憶;下片寫團扇上情人的畫象,和“紅绡暗解”的追憶。全詞意蘊很深,耐人尋味,非現實的夢幻般的情境,表現對往事的思念,撫今追昔倍加傷痛。

18.南澗中題

柳宗元 〔唐代〕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隻自知。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深秋的寒氣聚集在南澗,中午時分我獨自遊覽。回環的秋風在澗中響起,碧樹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搖晃。初來這裡就像别有感觸,稍入深澗覺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響起像被系住的鳥兒叫聲,澗中的寒藻在漣漪中回蕩。夢裡總是魂遊那已離開了的京城,懷念故人的淚水徒有悲傷。孤獨的生活容易傷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歸宿的地方。究竟為什麼我會如此消沉,内心的苦悶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将來遷谪到永州來的人,也一定能領略我此詩的衷腸。

此詩寫于柳州刺史任上,略可代表柳宗元之谪居心态。全詩以記遊的筆調,寫出了詩人被貶放逐後憂傷寂寞、孤獨苦悶的自我形象。

19,齊安郡晚秋

杜牧 〔唐代〕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雲容水态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可憐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秋風瑟瑟,柳影漸漸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顯得更加寂靜、蒼茫。遊賞黃州的山水,閑雲倒影在水中,讓人賞心悅目,閑來吟嘯抒懷,日子倒也過得閑适自得。殘燈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經散去,酒醒後孤枕難眠,又看到北雁南飛。當年英雄豪傑争雄的赤壁還在,而如今隻有我這樣的蓑翁在此垂釣。

20,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劉敞 〔宋代〕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秋雨與寒冷的天空相映顯得若有若無,我在閑暇時分登上層樓依靠着欄杆欣賞秋色。隻見山色蔥茏,樹色蒼翠,或青或黛,有淺有深,真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水墨畫!

這首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