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牛排,無肉不歡的朋友們都會暗自吞口水。腦海中不禁浮現誘人畫面:燒熱的煎鍋,“滋啦滋啦”炙烤着的牛排,連空氣中都散發着濃郁的牛油香氣。
不僅如此,牛肉還是營養學家公認的優質蛋白來源,蛋白質含量高,是非常好的補鐵食物。
完美牛排=“柔嫩多汁”+“焦香四溢”
然而一頓價格昂貴的西餐,卻很有可能品嘗不到真正的牛肉,這樣一來與昂貴的價格十分不成正比。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在家親手用一份高品質牛排,烹饪一份精緻的美食。
▐ 如何從容的煎出完美牛排
①牛排需要一定的厚度
薄的牛排從“柔嫩”跨越到“幹硬”的窗口時間實在太短了,可能不超過1分鐘。因此,原切牛排最好能有适當的厚度。
②牛排一定要解凍至室溫再煎
牛排解凍後,一定要在室溫環境下放置20~30分鐘再下鍋,利于“焦化外殼”的形成。
③平底鍋要充分預熱
充分熱鍋是煎牛排最最重要的一步,大緻需要達到油的煙點,也就是讓鍋底的油開始升煙。牛排煎之前可以适當撒上些鹽粒和黑胡椒碎調味,能幫助表層焦化。牛排下鍋後,等到一面黑胡椒散發香氣就是調成小火的最佳時機。
、
④牛排下鍋後不要急着翻面
牛排放進熱鍋後,不要急着翻面。比如,煎3cm厚的牦牛牛排舉例,下鍋後待胡椒散發香味後調至小火,至少1.5~2分鐘内都不要去翻動。煎烤過程中自身會溶出許多油脂,短時間完全不需要擔心糊底,不去翻動,就是為了不影響牛排表面焦化外殼的形成。
牛排在接近五成熟時,表面就會有星星點點的紅色肉汁析出,這時差不多就可以翻面了。由于牛排第二面接觸鍋底的初始溫度不如第一面時高,所以第二面焦化外殼遠沒有第一面驚豔,因此翻面後,加一小塊黃油來幫助牛排第二面更好焦化,融化的黃油也可以用茶匙淋在牛排上增加油潤質感。
⑤分段式烹饪法更适合厚切牛排
如果條件允許,鍋煎 烤箱能做出更完美的厚切牛排。烤箱是一種間接的均勻加熱的工具,熱量通過空氣對流和箱壁的紅外輻射從四面八方均勻加熱牛排。
⑥煎好的牛排一定要靜置片刻再切
牛排煎好了,别急着大快朵頤,煎好的牛排需要“醒”一會,避免寶貴的肉汁大量的流失。
讓牛排緩緩降溫,肌纖維緩緩舒張,增大的細胞間隙能重新“吸收”回肉汁,一直保留到入口的那一刻,通常醒10~15分鐘就可以了。醒牛排時需要注意保溫,可以用錫紙包蓋住牛排或置于50℃左右的烤箱内。
最後,切半熟牛排時流出的淺紅色汁水并非“血水”,而是富含肌紅蛋白的“肉汁”。牛排放心生食的前提是“原切”,合格的原切牛排,可以認為隻在切面上沾染微生物,而肉内部是無菌狀态的,無論三分熟或是五分熟,煎牛排時的溫度都足以殺滅表面緻病菌。
牛排從一分熟至九分熟,經曆了什麼?
牛肉細胞中的肌凝蛋白會在50℃左右最先開始凝固,肌纖維固化産生些許硬度,相鄰的凝肌蛋白會“抱緊”,于是先前将它們分隔開的水分子會被排出,再被薄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擠出,最終從牛排的橫切面上溢出,此時的牛排差不多處于一成熟。
牛排中心溫度接近60℃時,細胞内更多蛋白開始凝固,牛排變得緊緻,溢出的汁水也迅速增多,此時的牛排接近三成熟。當溫度升至60~65℃時,結締組織外鞘的膠原蛋白開始凝固,強烈的收縮伴随着大量的汁水溢出,牛排體積縮小質地變硬,此時的牛排接近五成熟,肉汁的溢出也達到巅峰,此後肉質就會慢慢從多汁變得幹澀。
Rare一分熟50~55℃Medium rare三分熟55~60℃Medium五分熟60~65℃Medium well七分熟65~70℃Well-done九分熟70~75℃
如果繼續加熱,牛排很快會達到七成熟,肉汁進一步流失,肉質變得紮實,當中心溫度達到70℃時,整塊牛排接近全熟,肌63纖維變得幹澀,肉汁流失殆盡。與此同時,牛排表面聚集濃縮了更多的氨基酸分子;糖元、三磷酸腺苷轉化成小分子葡萄糖、油脂分解為芳香的脂肪酸;美妙的美拉德反應(羟氨反應)讓牛排的靈魂變得厚重。
牛排從一分熟至九分熟(倒序)
一塊2.5~3厘米的牛排,煎烤時内部升溫速度可以達到5~8℃每分鐘,也就是說,牛排從三分熟至七成熟不過2~3分鐘,牛排一不小心就會煎過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