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
沒有毅力怎麼辦?日複一日的工作也很痛苦,總想辭職;
做什麼事都是3分鐘熱度,計劃、日程安排妥當,任務管理得頭頭是道,一旦執行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麼破?
我們很多人總是把毅力看着特别重要,認為毅力就是成功的關鍵。如果自己沒有毅力堅持一件事情,就會感到非常沮喪,有挫敗感。
但是毅力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01
什麼是毅力?為什麼大家都很推崇毅力?
毅力也叫 意志力,是人們為達到預定的目标而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實現的一種 意志品質;毅力,是人的一種“心理 忍耐力”,是一個人完成學習、工作、事業的“ 持久力”。
而人們之所以推崇毅力很重要,是因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無論是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會磕磕碰碰,難免遇到挫折。而自古以來很多勵志故事也都告訴我們:所有大成者,皆堅韌不拔,憑着飛人的毅力,功成名就。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吳;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典故;
比如, 孔老夫子為了理想抱負而周遊列國,常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最終授三千弟子,成為古聖先賢;
比如身殘志堅的尼克胡哲和霍金;
比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自學成才,在數學方面成為世界頂尖專家……
從表面上看,他們确實是靠着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成為璀璨的時代之星。
但是,要想持之以恒真正獲得成功,并不僅僅靠毅力就能達成。
02
凡是靠毅力去堅持的事情,相對來說一定是痛苦而漫長的,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毅力作為一種心理忍耐力,更需要不停的為“毅力”補充能量。
假如毅力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那也隻能在有油的情況下才能啟動力量。
因此我們與其糾結自己的毅力夠不夠強大,不如另辟蹊徑,找到做事的樂趣,在樂此不疲中達到我們的目标。
正所謂:凡事找到樂者,一切皆為享受;反不樂者一切皆為負擔。
當你在某件事上找到樂趣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它枯燥、無聊、辛苦。
假如,讓你在賣糖果稱糖果的這份工作中尋找樂趣你能找到嗎?
每天面對不計其數的、性格各異的客戶,前來購買糖果,他們可能會斤斤計較,也可能愛占便宜,甚至對售貨員,橫挑鼻子豎挑眼。我們恐怕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其中的樂趣吧!
但是,曾經的北京西單百貨大樓就出了一位這樣的特級售貨員:把成糖果買糖果,當成無限的樂趣,最終被評為全國勞模。
每天笑臉迎人,站到腿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怎麼還能在這樣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呢?
原來,她把那些枯燥重複的工作一點點細化,在各個環節用心琢磨:如何能打磨技能?如何能體現她的能力?
就這樣,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反複思考練習,找到了樂趣:
她能非常精準地抓出顧客所說的糖果斤兩,被譽為“一抓準”;
她還能很熱心地幫顧客參謀,快速搭配好令顧客滿意糖果,廣受好評…
也由此可見, 找到做事的樂趣,并不隻是新鮮刺激、或者是感官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滿足感或者收獲。
03
尋找樂趣的第一步:發覺意義感。
衆所周知,楊麗萍的孔雀舞靈動形象,如孔雀精靈幻化而成。目前已過60耳順之年的楊麗萍,身材依舊宛如少女,為了保持最好的身姿和狀态,隻吃很少的食物,大棗核桃就是主食,哪怕出席活動時,也是粒米不沾。
讓我們普通人光想一想就覺得萬分困難痛苦的事情,她卻幾十年如一日。這種毅力與自律來自于她對民族文化傳承的信念及為藝術奉獻的意義。
那麼,難道隻有做大事才是有意義的嗎?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有價值和意義。
心理學家Todd Hall 把有意義的工作定義為:“以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表達和體現我們個人價值,對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的工作。”
如何找到平凡瑣碎的工作(事情)的意義?
1.寫出做這份工作(事情)的原因或者理由
無論如何,你既然想做一件事情或者一份工作都是理由的:
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寫出至少10個理由。
你做好了這件事,将會得到什麼樣的收獲?寫出至少3個收獲。
2.做好這件事将能體現出你的什麼能力和形象?
比如:細心、富有創造力,友善、踏實……?
這些能力能帶給别人什麼幫助和意義?
3、複盤過去,暢想未來
當你對現在的工作煩不勝煩時,與其糾結猶豫彷徨,不如問自己幾個問題:
能否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有趣的工作?
适合有什麼工作是充滿新奇和挑戰,讓你萬分滿意的?
如果有,你能否現在就勝任?
目前的狀态将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現在你說不洗的狀況是有之前什麼樣心态造成的?
如何做好現在才能讓未來達到你的滿意?
如此,通過反思過去,找到目前的工作,對将來的意義所在,也許能夠讓你更平和地積極面對當前的不滿狀态。
最後,把以上3個方面的問題先用文字謄寫,并進行量化,然後打印出相關的圖片,形成視覺化,經常拿出來觀摩、思考、修正。
找到做事情的意義之後,或許當我們面對某件事,還是不想做或者無法堅持,那麼,一般會有2種情況:
(1)有畏難情緒。
(2)看不到希望。
逃避痛苦是人之本性。當你做的事情比較難或者比較漫長,但又看不清楚具體的好處時,非常容易放棄。
因此尋找樂趣的第二步就是:用合理的方法讓事情簡化
這裡分享《如何想到又做到》這本書的其中3個方法:
①“階梯模型”。
有研究表明,目标過大過高,會增加畏難情緒,甚至直接放棄。
因此我們在設定目标時,應分為小步驟、短期目标、長期目标、夢想這4級“階梯”。
小步驟:一周内能完成;
短期目标:1周~1個月能完成;
長期目标:1~3個月能完成。
夢想:3個月以上才能完成。
這麼做的原理是:目标拆分越小越容易快速完成,而這種達成目标的及時的正反饋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和成就感,為繼續前行增加動力。
②“社交磁力”。
這個方法是指通過社群的力量,拉動自己前進,實現持久改變。比如:參加讀書群、日更寫作打卡群、健身打卡群等等。
如果不加入社群,我們還可以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相互督促、激勵。
③“極度容易”。
根據“最小阻力原則”,如果要想目标變得容易實現,就要降低堅持的難度,除了前面說的細分目标,還要減小阻力,增加動力。
比如,想減肥,就不買少買高熱量零食,繞一點遠路步行;
相反,如果想戒掉一種壞習慣也可以用這個原則增加難度:之前阿梅特别喜歡看網絡小說,追起小說來,連吃飯都顧不上,不但影響了生活作息,甚至連工作都被延誤,很多事情被荒廢,人也變得恍惚。
因此我給她的建議就是把所有閱讀類的APP全部注銷卸載,當她忍不住想看的時候,還得重新下載,比較麻煩。如此可以有效幫她戒掉廢寝忘食看小說的不良習慣。
尋找樂趣的第三步:利用反饋渴求,讓事情變得更有意思。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嗑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以上,看書學習卻不可以?
有篇高贊回答這樣說:
人做事情,都需要有個反饋,反饋的周期越久,感覺上就越困難。
先做個實驗,找個空曠地,走直線,二十步,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問題。現在閉上眼睛,再走一遍,看看還是直線嗎?為什麼變難了?(實驗時請注意安全,盡量兩個人配合)
因為沒有反饋。
再來個實驗,磕瓜子,題主能磕一個小時無壓力。我們換個規則,現在你隻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來。磕一個小時,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有點無趣了?同樣的時間,瓜子仁也沒少吃,為什麼感覺變了?
因為反饋的周期拉長了。
很多大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事務重複或叠代而成,每個小事務中,包含了反饋和校正。反饋的周期越短,越為容易上手。磕瓜子容易,因為在兩秒内就能得到反饋。而學習難,因為學習的反饋周期長。
一個典型的學習周期是這樣:學習,思考,應用,校正。這個周期越短,學習就越輕松。合理的安排學習計劃,縮短學習周期,同樣的東西,可以學得更高效,輕松。
毅力重要,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重要。
毅力決定了我們可以忍受多長的反饋周期,但沒有決定我們可以學什麼,不可以學什麼。我曾以為自己背不了GRE單詞,但在應用了合适的方法後,把1,2個月的學習周期縮短在1,2天内,5個月左右就把單詞刷到了2萬多。毅力可能是天生的,但方法是靈活的。
.........
照這個思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應用“反饋”來讓事情變得值得期待:
比如:很多人對鍛煉身體、減肥堅持不下去,我們就可以先找到減肥的意義,做個對比反差圖,把減肥目标細分到每一天然後每天稱體重,給自己一個反饋,記錄下來,這樣心裡會有一種期待和攀比:我明天會減掉多少?肯定比今天多!
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痛恨跑步又不能節食的我,一個月減掉15斤。
工作和學習上的目标也可以如此。
04
綜上所述:刻意的用毅力堅持某件事,過程會很糾結,很痛苦,也許連事倍功半的效果都沒有。不如思考:此事的意義何在?如何分解目标降低難度?如何縮短反饋周期,給自己以鼓勵?這樣,會更有信心和動力。
因此,當我們想持之以恒地做成一件事,比起毅力來找到做此事的樂趣更重要——
樂在其中的事情做起來又有何難?尋找樂趣3步驟:
1.找到這這件事的意義。
2.用合理的方法讓事情變得簡單。
3.适當的進行反饋獎勵,
讓我們時時事事都用心去找到樂趣,滋養靈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