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退休前每月工資能領到7000元,但是退休後養老金隻有3000多元。這是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跟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資相挂鈎,是我們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老退休制度的待遇計算方式。當時的退休待遇計算相對簡單,主要是根據本人的工齡長短确定基本工資的計發比例。比如說,工齡30年至35年發放基本工資的85%,工齡35年以上發放90%。
實施養老保險以後,這種計算模式确實已經成為曆史了。繳納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對于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有作用的連續工齡,可以依據職工檔案視同繳費。《社會保險法》規定,視同繳費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現在退休養老金,實際上是通過各地統一的計算公式計算而來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計算公式實現的是省級統一。
如果說養老金水平偏低,可能會有以下四種原因:
第一,繳費年限過短。影響養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就是繳費年限。實施養老保險繳費以後,隻有繳費才會有養老金的。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即使有工齡,也無法計算養老金的。
現在很多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的老人,實際上繳費基數增加,養老金也不會高到哪裡去。比如說按照60%基數繳納養老保險,15年養老金也就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100%基數繳納養老保險,15年養老金一般也就一千三四百元。
第二,檔案有缺失,無法認定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實際上是非常劃算的。我們繳費形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視同繳費年限形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視同繳費主要是依據職工本人的原始檔案,按照其被招用為計劃内國家職工的時間和當地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的時間綜合确定的。一旦缺失關鍵材料,比如說招用登記表、轉移接續的調令、工資調級表等等,很有可能有過年限就不會被認定了。
視同繳費年限産生的養老金待遇往往較高,一般每年都能夠的領取一兩百元的養老金呢。如果認定不上的話,可能就吃大虧了。
第三,繳費基數偏低。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可是,有的人可能工資水平很高,但是用人單位卻按照當地的最低基數給繳納的養老保險。這種情況下,領取的養老金跟工資低的人是一樣的。
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如果我們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的社平工資。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的。基數越高,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數越高,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越高。
如果始終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盡管退休前工資是7000元,養老金3000元也是很正常的。
第四,退休年齡較早。其實,絕大多數老人都希望早點退休領養老金。一方面,可能人們有早點落袋為安的想法;另一方面,還可以省去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年年還增加養老金。
不過退休年齡較早,一方面會導緻繳費年限較短;另一方面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相應的計發月數也會越高,計算出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往往會很低。最終導緻養老金待遇低。
綜合來說,現在的退休待遇真的跟本人的退休前工資不會挂鈎了。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了工資待遇市場化,甚至有很多私營企業可以随意制定工資标準。所以,養老金還是看繳費情況和退休年齡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