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工作中的李曉峰。 王 磊攝
“荷蘭是著名的鮮花王國,成都自古有‘芙蓉城’的美稱。花是藝術中永恒的主題之一。此次展覽展出了40幅關于花的畫作,作品完成時間跨度近30年,希望能以花為媒,為推動荷蘭和中國的文化交流貢獻力量。”談及近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異度花園”個人藝術展,旅荷華人藝術家李曉峰表示,藝術是助推中外民間文化交流的絕佳載體。
吸收東西方藝術養分
今年53歲的李曉峰在成都出生長大,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世紀90年代初,他作為特邀藝術家前往歐洲發展,并于1993年定居荷蘭阿姆斯特丹。2013年,李曉峰回到成都,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緻力于以藝術為橋,推動中外民間交流。
“剛到歐洲時,我才20歲出頭,充滿活力、沖勁和好奇心,處于不斷吸收藝術養分的階段。”李曉峰說。作為一名從中國走出去的荷蘭籍藝術家,李曉峰的藝術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元素。在他看來,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藝術家的生活經曆息息相關,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打開西方看中國的窗口
在李曉峰看來,藝術是中外民間交流最輕松、最自由的一種方式。“剛到荷蘭時,我作品中的東方風味非常濃,融入了木版年畫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李曉峰回憶,1994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首次個展,就吸引了大量荷蘭民衆。“觀展後,不少人都對中國産生了好奇心,那時我意識到,藝術作品是西方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此後,李曉峰将自己的作品作為載體,在荷蘭不斷推廣中國文化,并從畫作出發,與荷蘭民衆進行交流,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悠久曆史、特色民俗等。“藝術是無國界的,通過藝術的方式促進國際交流,能夠破除一些偏見,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中國面貌。”李曉峰說。
“我之所以選擇回到成都,是想與故鄉人分享我的經曆和感悟。”回到成都的8年裡,李曉峰不斷嘗試跨界,參與園林設計、文創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創作工作。對他而言,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融入生活。他說:“我想把藝術從‘神壇’上請下來,更好地走入民間、走入大衆,也讓更多中國民衆了解歐洲的文化藝術,從而深化中歐民衆的相互了解,增進中歐友誼。”
借非遺傳播中國文化
李曉峰認為,藝術要應用起來,才更有價值。在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内的國際政要大廳設計背景牆時,他運用了蜀錦和漆畫的元素。他希望在公共藝術、衍生産品等泛藝術領域深耕,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讓藝術下沉到生活中,從而讓藝術在國際交流中發揮更實在的作用。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情深厚的李曉峰,始終緻力于助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走出去”,他認為守正創新是其中關鍵。“我們要提取非遺文化的精髓,并通過當下的設計理念,為其賦予新的審美内涵。”李曉峰說,當傳統非遺變得更時尚,其國際化程度也會随之提升,中國非遺将成為世界品味中國文化之美的重要載體。
采訪告一段落,李曉峰再次執起畫筆,不斷完善面前畫作的細節,他正在為即将到來的虎年創作生肖圖案,并希望通過文創跨界的方式,在全球更好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明年是中荷建交50周年,我将繼續在藝術領域為助推兩國民間交流貢獻力量。”李曉峰說。
(據中新網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