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曾做客訪談節目的時候說過,在人際交往中,别“哥”“姐”地瞎喊,顯得情商低且不讨喜。
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又是從何處得來的經驗之談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京圈大咖馬未都
馬未都,著名文化學者,在《圓桌派》《锵锵三人行》等節目中,以淵博的學識,幽默的話語給當代年輕人指導迷津,深受歡迎。
馬未都出生于1955年,現已過耳順之年,他少年時曾去東北黑龍江下過鄉,插過隊,回城後當了幾年機床銑工。
在這些年,馬未都與社會底層人物工人農民都交際過,後來他自學成才,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成為了編輯,出版過諸多書籍。
後來馬未都憑借《锵锵三人行》訪談節目聲名大噪,又在《圓桌派》《嘟嘟》《觀複嘟嘟2022》等節目裡展現個人魅力。
面對社會熱點問題,馬未都觀點犀利,條理分明,有理有據地教人為人處世,讀人識物。
現在馬未都積極投身文化館藏事業,開始建立了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成為了著名的館長,據說他還上了福布斯排行榜。
正是靠着這份豐富的人生經驗,面對年輕人深感困惑的人際交往問題,馬未都才給出這樣的忠告:在人際交往中,别“哥”“姐”地瞎喊,顯情商低且不讨喜。
别瞎喊“哥”“姐”為什麼馬未都這麼說呢?他的解釋有三點。
第一,對方是領導,如果你業務優秀的話,面對你的“哥”“姐”稱呼,對方或許會覺得你懂禮貌。
如果你業務不優秀,工作成績不突出,那麼你的“哥”“姐”稱呼,就是不懂規矩。
針對你的不懂規矩,在以後的工作當中,對方或許就不會重視你,那麼在未來你将很難在職場立足。
第二,對方在年齡上确實是長輩,直接稱呼“哥”“姐”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禮儀之邦,在沒有血緣關系的長輩面前,強行稱呼“哥”“姐”,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你沒有禮貌,而且還會讓對方覺得你具有功利之心。
如果你确實想要跟其談論有關合作的問題,很可能會付諸東流,特别是女性前輩,更不會喜歡被喊姐。
因為年齡問題确實是女性領導比較尴尬的問題,即使當面不會說些什麼,可是心中難免還是會有隔閡的。
第三,對方是陌生人,對于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對方都不希望被稱呼為“哥”“姐”。
在年齡上,對方并不會認為自己比你老,需要被稱呼為“哥”“姐”。
在心理上,人心隔肚皮這句話一點不假,我們對彼此都是有防備的,何必一上來就套近乎呢?這樣隻會讓對方覺得你很讨厭。
雖說開門不打笑臉人,禮多人不怪,但是喊對方“哥”“姐”卻不是一個讨人歡心的方法。
雙方本是陌生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卻被一聲聲“哥”“姐”硬生生打破平衡,不但不會加深彼此的關系,還會令人不舒服,着實令人尴尬。
同時馬未都也在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對于不熟的人切忌稱兄道弟,人際交往中,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自然能夠得到真正的朋友。
其實不僅馬未都一人說過在人際交往中如何稱呼的這個問題,就連人見人愛的嶽雲鵬也表達過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
嶽雲鵬和孫越這對相聲圈的經典搭檔,曾經在春節晚會上的表演的節目有這麼一段。
嶽雲鵬說:“現在流行漂亮的男生或者女生叫小哥哥或小姐姐”。
孫越就問:“那如果對方不漂亮呢?”
嶽雲鵬就說:“那就叫王姐,趙姐,李姐”。
雖然這是玩笑話,是相聲刻意玩的包袱,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是對真實生活的一種反饋。
生活的真相就是稱呼上加一個“姐”,真的是有一絲粗俗,看似親近,實則關系疏遠,有一絲不屑一顧在裡面,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不要“哥”“姐”地瞎喊。
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人際交往中應該如何稱呼對方呢?正确的答案就是正常稱呼,不要因為想要拉近彼此的關系而刻意的讨好。
如果對方是老師,那就稱呼老師,如果對方是合作夥伴,那就正常稱呼職位,如果對方是公司的同事,那就不卑不亢稱呼名稱即可。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秉承着以真心換真心的原則,誰不想高山流水覓知音,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可是萬事不可超過一個“度”。
馬未都說喊“哥”“姐”情商低且不讨喜就是過了這個度,因為彼此不親近就喊“哥”“姐”,會讓人特别不舒服,畢竟沒有血緣關系,要這麼親近幹嘛呢?
如果随着交往的深入,有了内心的親近,彼此互相認可了對方之後再喊“哥”“姐”,那就是信任和情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這時候的“哥”“姐”才會是關系好的證明。
所以說“哥”“姐”可以喊,但要分情況而定,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你自身的優秀程度有關。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優秀了,别人自然會追随而來,你自然可以找到一路前行的好友。
總之一句話,在人際交往中,不要刻意地以為“哥”“姐”的稱呼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恰恰相反,沒人願意要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親戚,君子之交淡如水才是人際交往的真谛,同時也不要忘了時刻修煉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