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擅長燥濕化痰是什麼半夏

擅長燥濕化痰是什麼半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5:06:04

擅長燥濕化痰是什麼半夏(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1

半夏

來源産地

擅長燥濕化痰是什麼半夏(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2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生槐裡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幹。

槐裡屬扶風,今第一出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中藥大辭典》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7~9月間采挖,洗淨泥土,除去外皮,曬幹或烘幹。

野生于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産;主産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産量大、質量好。

《中藥學》淩一揆主編

半夏 (《本經》)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應用】

1.用于脾不化濕、痰涎壅滞所緻的痰多、咳嗽、氣逆等證。本品具溫燥之性,能燥濕而 化痰,并具止咳作用,為治濕痰的要藥,常與陳皮、茯苓配伍,以增強燥濕、化痰的功效,如治痰要方二陳湯。若兼有寒象,痰多清稀者,可配溫肺化飲之品如細辛、幹姜等;若見有熱象,痰稠色黃者,則需與清熱化痰藥同用,如黃芩、知母、瓜蒌等。

2. 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半夏既能燥濕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本品長于治療寒飲嘔吐,常與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湯。本品又可用于多種病證的嘔吐,如大半夏湯以之配人參、白蜜,治胃虛嘔吐;如屬胃熱嘔吐,則可配黃連、竹茹等清胃之品同用;至于妊振嘔吐,可與蘇梗、砂仁等理氣安胎、和胃止嘔之品配用。

3.用于胸脘痞悶,梅核氣,以及瘿瘤痰核、癰疽腫毒等。半夏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結之功。治痰熱互結所緻的胸脘痞悶、嘔吐等證,以本品配黃連、瓜萎,如小陷胸湯;治氣郁痰結、咽中如有物阻的梅核氣證,無熱象者,常與厚樸、蘇葉、茯苓等藥同用,如半夏厚樸湯;對于治瘿瘤痰核,可與昆布、海藻、浙貝等軟堅散結藥同用;用治癰疽發背及乳瘡,《肘後方》以生半夏研末,用雞蛋白調敷患處。

此外,本品能燥濕和胃,與和胃安神之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如半夏秫米 湯。

【用量用法】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用酒調敷。

【使用注意】反烏頭。因其性溫燥,對陰虧燥咳、血證、熱痰等證,當忌用或慎用。

性味功效

《神農本草經》

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胎堕,治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須湯淋十遍,姜、礬、甘草制用。

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

《本草經解》葉天士

氣平,味辛,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湯浸去涎淨姜汁拌焙)

半夏氣平,禀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氣平味升,陽也。

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者,心下脾肺之區,太陰經行之地也,病傷寒寒熱而心下堅硬,濕痰在太陰也;半夏辛平,消痰去濕,所以主之。胸者肺之部也,脹者氣逆也;半夏辛平,辛則能開,平則能降,所以主之也。咳逆頭眩者,痰在肺,則氣不下降,氣逆而頭眩暈也。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半夏辛平消痰,所以主之。

咽喉太陰經行之地,火結則腫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結,平可下氣,氣下則火降也。腸鳴者,大腸受濕,則腸中切痛,而鳴濯濯也;辛平燥濕,故主腸鳴。下氣者,半夏入肺,肺平則氣下也。陽明之氣本下行,上逆則汗自出矣;平能降氣,所以止汗也。

《長沙藥解》黃元禦

味辛,氣平,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下沖逆而除咳嗽,降濁陰而止嘔吐,排決水飲,清滌涎沫,開胸膈脹塞,消咽喉腫痛,平頭上之眩暈,瀉心下之痞滿,善調反胃,妙安驚悸。

歸經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肺、脾、胃經

《本草經解》

歸肺、胃、大腸經

《長沙藥解》

歸肺、胃經

擅長燥濕化痰是什麼半夏(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