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康熙和乾隆是清朝曆史上也是整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老大,分别在位61年和60年。不過有兩點是不相同的,康熙在位前8年都是擺設,也就是說他實際掌權隻有53年,而乾隆退位後又掌握大權3年多,也就是說他實際掌權時間超過了63年。
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在康熙晚年發生了著名的九龍奪嫡事件,也就是他的幾個兒子為了争搶繼承人而打得你死我活;不過乾隆晚年卻沒有發生這種事情。那麼乾隆晚年為何沒出現這種狀況?
那我們就要看看其中的原因了,首先是康熙繼位時隻有8歲,到駕崩的時候也就69歲,那麼他的孩子肯定都是一幫年富力強之人。即使有很多孩子夭折了,但還有22個兒子活到了成年,而其中的9位是能力最強之人。于是,這些人就有資本去搶皇位。
再加上康熙雖然早就立次子也就是嫡長子胤礽為太子,但還是讓其餘皇子處理不同事務,還封他們為親王。于是他們坐不住了,都想着去争奪大位。
而乾隆就有所不同了,乾隆登基時就25歲了,到退位時都85歲了,這放到現在也是長壽啊。而那時候的人能活到70歲就很稀罕了,于是乾隆的很多兒子都早早的離去了,到乾隆退位時也就剩下4個兒子了,而且這4個兒子都沒有太大的能耐。
雖然嘉慶登上了皇位,但是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能耐,可以說就是個平庸之人。這種人是沒資本去争奪大位的,隻能聽老爹的意思。
而乾隆那些有能耐的兒子都早早離去了,其中最有能耐的應該就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了,他也不會再從棺材裡爬出來再争搶大位。
其實,九龍奪嫡的爆發也和康熙自己有關。本來,清朝沒有冊立過皇太子。然而康熙在位時期,由于當時爆發了三藩之亂,局勢動蕩,康熙害怕搞不好自己送了小命;再加上胤礽的母親孝誠仁皇後是康熙的發妻,當時生下胤礽後就難産而亡了。為了紀念自己的發妻,也為了穩住局勢,康熙就在自己繼位後的第13年就讓胤礽當上了皇太子。
本來,胤礽也沒有讓康熙失望,在康熙不在家時也能單獨處理朝中事務。無奈的是,康熙當皇帝時間太長了,一共當了61年皇帝,而胤礽前後加起來也當了近40年太子。當這麼長時間太子以後,胤礽肯定坐不住了,心想:熬了幾十年都是個二把手,什麼時候能翻身啊。
再加上,康熙将很多重擔都交給了其他皇子,因此胤礽害怕自己的位置保不住。于是,胤礽才會想着兩次造反,但都失敗了,最後被康熙廢除了太子且永久幽禁。
而自從胤礽被廢以後,康熙就看清楚了形勢,就不再公開立皇太子了,而是寫好傳位诏書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等自己走了再讓大臣拿出诏書看誰繼位。
而後來雍正繼位以後,就将秘密立儲發揚光大了,不光将诏書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而且自己又寫了一份随身帶着。等到自己駕崩以後,大臣們再拿着這兩份遺诏一比對,才知道誰是繼承人。
這樣,在皇帝活着的時候,誰也不知道繼位者是誰了。于是手下那些大臣也不敢支持皇子們了,就怕站錯了隊會遭現任皇帝或接班人猜忌,那樣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于是,乾隆的兒子們也不敢争奪大位了,畢竟沒有人敢支持他們,那些大臣是不會冒這個風險的。沒有了勢力也就等于沒有了資本,還拿什麼去搶奪大位?
本來,乾隆上位時期說了:我在位時間絕不能超過聖祖(康熙)皇帝。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年,然而等他在位60年後才發現,自己還能再活一些時日,可是也不能說話不算數啊。于是,乾隆隻能在自己繼位後的第60年宣布退位,讓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繼承了皇位,自己當太上皇仍然掌握實權。
于是,乾隆在退位以前将傳位诏書拿了出來,大家才知道是十五阿哥永琰繼承皇位。這樣,之前為了皇位而打得你死我活的事就不存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