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小時候聽音樂還是用随身聽(Walkman),買到一盤周傑倫正版磁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英語時用複讀機錄自己的聲音,聲音從複讀機裡面出來時,無法相信那是自己的;初版《仙劍奇俠傳》DOS遊戲,需要10張軟盤才能完整讀取.......
而現在,你可以把所有喜歡的高清電影存放到硬盤裡……
人們總希望把有價值的信息記載并存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制造容量更大和讀取速度更快的儲存設備也就成為了人們矢志不渝的目标。
人類記載存儲信息經曆了自然記憶階段(即口耳相傳)到機械記憶階段。
承載信息的載體經曆了從現有器物:繩子、甲骨、青銅器、石頭、簡牍、缣帛等到紙張,再到數字存儲設備:唱片、磁帶、軟盤、光盤、USB閃存盤、硬盤、固态硬盤等。
存儲信息的内容從簡單的圖形發展到文字、圖片,再到音頻、視頻等。
器物存儲時代
>>>>結繩記事
文獻《易·系辭下》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結繩記事是遠古時代人們記錄事實、傳達信息的方法。終因編制繁瑣、長久保存困難、表達含義有限被淘汰。
結繩記事
來源丨新華網
>>>>甲骨
甲骨是指龜甲和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主要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蔔記事,而在甲骨上進行契刻,内容最多的有近百字。
甲骨
來源丨維基百科
>>>>石頭
刻有文字、圖案的石頭通稱為“石刻”。岩畫是一種石刻文化,人類先民們用來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産方式、生活内容以及想象和願望等,它是人類社會的早期文化現象,是留給後人的珍貴文化遺産。
最早的岩畫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曆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被人們發現的岩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于歐洲、非洲、亞洲的印度和中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篇石刻文字是東周秦國的石鼓文,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是《熹平石經》,佛經石刻最為著名的是《房山石經》。
阿爾塔岩畫
來源丨維基百科
>>>>青銅器
通過在青銅器上雕刻文字和圖形等,來記載和傳播信息。目前發現的銘文最多的一件青銅器是西周的毛公鼎,共有497字。
>>>>簡牍
“簡牍”是“簡”和“牍”的合稱,指加工成細長條可書寫文字的竹片、木片。竹片稱作“簡”,木片稱作“牍”,把多根簡編聯在一起稱作“策”(冊)。
《孫子兵法》竹簡本
來源丨維基百科
>>>>缣帛
缣帛是一種光潔細薄的絲絹,古代作為書寫的載體,寫在帛上的内容,一般稱為帛書,缣帛質地輕薄柔軟,易于着墨書寫和攜帶收藏,便于閱覽,克服了簡牍體積大、分量重、不便攜帶展讀等缺點,但價格較高。
>>>>紙莎草
古埃及人很早就利用紙莎草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制成的書寫介質——莎草紙,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直到9世紀莎草紙才退出曆史舞台,被從阿拉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
英文“紙”的拼寫paper,就是來源于拉丁文中莎草紙的拼寫papyrus。
>>>>泥版
古代中東地區用泥版作為書寫材料,刻上楔形文字和線性文字,屬于象形文字之一,并形成泥版書。發現的泥版書内容有契約、債務清單等,是研究古代曆史文化的重要證據。
泥版書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續到公元1世紀,後被羊皮書代替。
>>>>羊皮
歐洲人用羊皮或小牛皮為原料制成書寫材料,這種羊皮紙價格昂貴,制作起來耗時耗工,14世紀起逐漸被中國的紙所取代,但仍有些國家使用羊皮紙書寫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莊重。
一張山羊皮正透過木框繃緊,幹燥後可切割成為羊皮紙
來源丨維基百科
紙張時代
以紙為載體,通過印刷複制信息,使信息的存儲和傳播更加便捷快速,紙張和書籍的發展,對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使得人們得以教化,推動了社會快速發展。
中國造紙術大約在4世紀傳入朝鮮,5世紀經朝鮮傳入日本。從8世紀開始,阿拉伯人用中國技術造紙,取代昂貴的羊皮紙;歐洲則從12世紀開始造紙。
書籍
來源丨維基百科
數字存儲時代
>>>>唱片
唱片是可以存儲音頻信号并且能夠大批量生産的媒體,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典型的唱片是密紋唱片(英文:Long Playing record,簡稱LP),這種唱片轉速從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的每分鐘78轉,變成了每分鐘33.5轉,延長了播放時間,提升了存儲容量和質量。
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又稱黑膠唱片。
密紋唱片
來源丨維基百科
>>>>磁帶
磁帶(Magnetic tape)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介質,由帶有可磁化覆料的塑料帶狀物組成。可以記錄聲音、圖像、數字或其他信号,尤為适合傳統的存儲和備份以及順序讀寫大量資料的使用場景。一般有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帶和儀表磁帶四種。
卡式錄音帶
來源丨維基百科
>>>>軟盤
軟盤(Floppy Disk,簡稱“FD”)是一種碟盤存儲器,主要部分是一張薄軟的磁存儲介質盤片,盤片封裝在矩形塑料殼中,内襯有用于清理灰塵的纖維織物。讀寫軟盤需要借助軟盤驅動器(英語:floppy disk drive,簡稱FDD)。
以 3.5 英寸軟盤為例,其上下面各被劃分為 80 個磁道,每個磁道被劃分為 18 個扇區,每個扇區的固定存儲容量為 512 字節。
軟盤的缺點是體積大,容量小,讀寫速度較慢,逐漸被淘汰了。
8寸、5.25寸及3.5寸軟盤
來源丨維基百科
>>>>光盤
光盤(英語:Optical disc,又譯作光碟)是用激光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種介質,所存儲的格式以模拟信号(Analog)為主。
可存放大量數據,如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1片12cm的CD-R約可存放1小時的MPEG1的影片,或74分鐘的音樂,或680MB的數據。
可分為不可擦寫光盤,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盤,如CD-RW、DVD-RAM等。
光盤結構
來源丨維基百科
>>>>USB閃存盤
USB 閃存盤(英語:USB flash drive),又稱 U 盤,是一種使用USB接口連接計算機,通常通過閃存來進行數據存儲的小型便攜存儲設備。
一般U盤體積極小、重量輕、可重複寫入,面世後迅速普及并取代傳統的軟盤及軟盤驅動器,但U盤的總讀寫次數有限,使用時間增長,讀寫速度也會逐漸下降。
USB 閃存盤
來源丨維基百科
>>>>硬盤
硬盤(英語:Hard Disk Drive,縮寫:HDD)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盤片為基礎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數據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的方式被寫入到磁盤上,數據可以通過盤片被讀取。
硬盤由盤片、盤體、磁頭、轉盤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和緩存等組成。硬盤按數據接口不同,大緻分為ATA(又稱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接口速度不是實際硬盤數據傳輸的速度。
普通的電腦硬盤通過硬盤盒或其他轉換接口設備,可以轉換為移動硬盤(英語:Portable storage device),也就是便攜式存儲設備,通過USB接口與計算機連接。
硬盤内部結構
來源丨維基百科
小型硬盤被裝入外接盒
來源丨維基百科
>>>>固态硬盤
固态硬盤或固态驅動器(英語:Solid-state drive或Solid-state disk,簡稱SSD)是一種主要以閃存(NAND Flash)作為永久性存儲器的電腦存儲設備,在産品外形和尺寸上與普通硬盤相同。
固态硬盤與硬盤相比讀寫速度遠遠勝出,并且低功耗、無噪聲、抗振動、低熱量,這些特點可以延長靠電池供電的電腦設備運轉時間;但是有成本昂貴、寫入次數有上限、讀取幹擾、損壞時不可挽救及掉速等問題。
固态硬盤
來源丨維基百科
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存儲設備也會逐漸克服自身的缺點,兼具存儲量大、穩定性強等優點,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存儲設備可以像銀行卡一樣,隻要一刷卡,就可以存儲、調取想要的信息;或者存儲設備可以更加智能化,隻需要一個口令或者手勢就可以将信息存儲起來或者讀取出來。
這些承載着信息的存儲設備會像銀行一樣,将信息如金錢一樣存起來,成為未來社會和個人的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