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日常言談話語中我發現很多人說最近胃口變差了,剛好晚飯可以省了不吃,減肥還養生,說什麼“餓治百病”。
我聽完就皺了一下眉頭反問一句:“你們是認真的嗎?”且不說這種說法從哪兒來的吧,難道真的科學嗎?居然很多人會相信。
我們先看兩個真實案例吧:
來自河南南陽的宋女士今年56歲,長年堅持相對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堅持跑步健身。她前不久還跟網上的健身教練學制作減脂餐,希望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保持身材,同時還能補充多種維生素。
可是堅持了不到半個月出現問題了,宋女士常常夜不能寐,胃裡火燒火燎得難受,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但她向來不吃晚飯,怎麼會消化不良呢?難道是情緒原因?後來也排除了。
觀望了幾天之後,宋女士的不适感非但沒有減輕,還愈演愈烈了,她的生活規律也發生了改變,好胃口也沒有了。後來去醫院查了查,結果是:胃潰瘍。
當時醫生給她的解釋是:長期飲食不規律導緻了她的胃病,胃病需要長期調養,晚飯不吃是不行的。
所謂的“古人過午不食”一說,即使部分文獻當中有所記載,也不能簡單視為一種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依據,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人的時間計算單位與我們不同,某些朝代經曆過很嚴重的自然災害或貧窮……
我們想要控制體重,好好管理身材,自然是沒有錯,但是通過長期不吃晚飯來實現的話,很有可能物極必反、得不償失。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河北唐山的劉先生從兩年前查出患有甲狀腺結節,有兩厘米那麼大了,醫生建議他按療程治療,可是劉先生擔心西藥醫治會不會影響肝腎功能,因為他總是道聽途說一些不科學的信息,被誤導了。
後來,他居然選擇了相信一些所謂的“偏方”治療,決定用節食的方式“餓死”甲狀腺結節。
我們可想而知這種方法能不能管用?
一個月之後,劉先生的症狀越發明顯,不僅白天吃進去的東西也很難吸收,晚上甚至睡不着覺。
他再次去醫院複查時,甲狀腺結節變大了,病情發生了惡化。醫生拿着化驗單非常嚴肅地告訴他,必須按照科學的治療方法,不能再任性下去了。
由此可見,“餓治百病”的法子是以偏概全,吃撐了自然可以下一頓少吃一點或者晚些時候再吃,但幹脆取消晚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非常不利于身體健康。
如果現實例子還不夠你推敲,咱們不妨再說一個科學研究成果:
國際上對于這種研究實驗可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一本學術雜志上刊登過一項研究成果:飲食限制會大大降低患病風險,尤其是糖尿病。
但是這項研究沒有說:不吃晚飯或經常餓肚子能治療疾病。這種論調是不科學的,就連國際上也不認可。具體研究如下:
該研究組織随機抽樣了78隻年齡為17歲左右(相當于人類年齡的40歲左右)的恒河猴,它們被分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不限制飲食自由,在正常健康飲食的前提下增加了3成的熱量攝入,實驗組的飲食則是按照相對更為嚴格、健康、科學的方式進行安排。
研究結果是這樣的:實驗組的恒河猴患上心腦血管疾病或癌症的概率比對照組的恒河猴低了1/2,實驗組的糖尿病患病概率為零,它們看上去比對照組的猴子更年輕有活力。
研究分析:不同飲食結構使得兩組猴子身體内的糖耐量不同,對照組的糖耐量長期異常,容易提升患病風險,比如糖尿病。得了糖尿病的猴子,繼續不控制飲食,出現多種并發症的概率會升高,甚至影響壽命。
生活中不少人簡單認為一日三餐當中隻有晚飯是相對不太重要的。
因為早飯不吃不足以支撐一上午的勞動和學習,午飯不吃的話整個下午會變得難熬,隻有晚上不吃飯,既能減肥又能迫使自己早點入睡,所以吃不吃都沒問題,實際上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且過于理想主義化了。
确實,肥胖容易帶來某些疾病困擾,調整飲食結構、控制糖分攝入可以有效預防肥胖,但這不代表晚飯不吃了就會健康,尤其中老年人一定不要盲目聽信這種所謂的“偏方”,當心傷了身子,晚飯同其它兩餐一樣很重要。
長期不吃晚飯減下去的都是什麼?會有哪些健康隐患?
長期不吃晚飯确實能讓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瘦下去,但是你知道減掉的那一部分都是什麼嗎?是脂肪嗎?
你可能要失望了,其實不是:
1.這種靠着不吃晚飯達到的短期瘦身,減掉的不是肥肉,而是你的肌肉和一些水分,脂肪基本沒有被消耗掉多少。而且這種方法一旦停個幾天,還會迅速反彈。也就是說,你一周不吃晚飯減掉的體重很可能在一兩頓飯之後全部吃回來。
2.長期不吃晚飯還容易引發胃部疾病。因為我們的胃不會因為我們沒有吃東西而停止分泌消化液,胃裡沒有食物,它就隻能“自己磨自己”,胃酸囤積,這對胃黏膜是一種很大的刺激,容易造成功能性損傷。
3.經過一天的勞作之後,不吃晚飯容易帶來低血糖的問題,長時間低血糖容易出現大腦供氧、供血不足,影響人的記憶力。此外,低血糖還有可能損傷我們的免疫系統,細菌和病毒就變得更加有機可乘了。
4.長期夜裡空腹入睡會影響睡眠質量,而長期睡眠不足同樣對我們的免疫力造成損傷。
是不是很崩潰?那要怎麼辦既能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又能健康減肥、不傷身體呢?
其實很多人誤解“餓治百病”的說法了,這裡的“餓”并非一點都不吃的意思,而是提倡“低脂肪、低含糖”的飲食方式。
如果我們的早飯、午飯攝入的能量已經非常充足,晚上這一頓飯可以少吃一點低熱量的食物,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輕飲食”,隻要吃幾口之後感到肚子不餓了,就可以了。
這裡需要特别強調中老年人群體,雖然代謝較年輕人慢,能量消耗也較少,但基礎生理機能和營養的補充還是需要維護的;
其次,中老年人長時間不吃晚飯容易缺乏營養,誘發或者加重一些慢性疾病,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宋女士和劉先生,本意是為了健康,可結果卻是負面的。
所以,為了維護身體技能的健康運轉,請不要放棄你的晚飯。
健康飲食應該怎麼做?晚飯怎麼吃才科學?
對于“健康飲食”,相信大家基本會有一個相對明确的概念:合理搭配膳食、營養要均衡。
簡單說就是在三餐定時定量的基礎之上,每一餐需要吃不同種類的食物,要有主食、蔬菜、肉類、蛋類等,不能偏食挑食,并且品質要好。
不同食物之間的搭配比例也要科學,這樣可以滿足人體能量需求,同時補充的營養元素可以變得多元化,有效增強免疫力。
具體一點說,建議大家每一餐攝入蔬菜300g-500g,乳制品每天攝入300ml左右,水果每天攝入200g-350g左右,新鮮水果榨汁喝也可以,肉類、蛋類、海鮮、堅果等等,根據不同需求攝入,不要過量,也不要一點都不吃。
那麼晚上這一頓飯怎麼吃才科學和健康呢?其實很簡單:
1.晚飯要少吃,以清淡為主。
晚飯吃多了容易提高血糖及脂肪酸濃度,從而促使脂肪合成,長此以往可能轉化成脂肪肝。晚飯吃得過于油膩或辛辣刺激,對于本身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更加容易誘發冠心病,并且對患有肝病、腎病的人來說也是有害的。
所以晚上這一餐建議大家吃清淡一點,可以吃點好消化的瘦肉、蔬菜、蛋類、海鮮,粗糧也要适當吃一點,增加胃動力,還能預防腳氣病。
2.晚飯時間以18:00-19:00為宜。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大家盡量在晚上19:00之前就吃晚飯,吃太早的話,夜間容易餓,吃太晚的話,消化不好容易影響睡眠質量,而且晚上19:30-20:00之後,代謝逐漸減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3.吃飯時别忙其他事,專心吃飯。
比如很多人喜歡邊吃飯邊玩手機或看電視追劇,一頓飯吃一兩個小時很常見,可能吃到末了飯菜也涼了,其實這樣對身體不好。
再一點,吃飯時做其他事情,會影響咀嚼,如果食物來不及嚼碎就咽下去,還可能增加腸胃的工作負擔。
我們不妨利用20-30分鐘的時間專心把晚飯吃完,然後再專心去做其他事情,這樣不僅對身體有益,還能提高做事效率和改善心情。
看到這裡,對于“餓治百病”的錯誤解讀,大家看明白了嗎?
總而言之,用節食的方法調理身體、預防和治療疾病,或者減肥是有害身體健康的,是不可取的。好的身體需要用健康、科學的方式來維護,可不是随便聽信一些“民間說法”就能實現的。
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現階段的飲食習慣,如果你也長期不吃晚飯,或者晚飯吃得不科學、不健康,建議盡快做出調整。堅持科學的飲食習慣不僅能有效減脂,還能很好地維護健康,相信我們都會健康長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