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螳螂财經,作者 | 易不二
“月亮不會奔向你,但我會不遠萬裡。”
這麼美的情話,說的不一定是愛情。畢竟,現在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每日都在做着“不遠萬裡奔赴向你”的事,送達之準時、服務之周到,可能會比愛情裡的另一半還靠譜。
如今,每天有超過1億件快遞包裹被發往世界各地;每天有超過2000萬份外賣送到消費者的手裡......而疫情之後,樓下菜市場的菜,也開始自己“主動”跑到消費者的碗裡。
當人們習慣了像點外賣一樣買生鮮,巨頭們對生活用品也打起了“算盤”,日益激烈的同城零售戰争在阿裡、京東、蘇甯、美團等之間展開。
巨頭盯上小超市
在傳統電商時代,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即便樓下的小超市就能買到從紙巾、洗衣液、飲料、調料等生活用品,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從京東超市、天貓超市下單,等着快遞小哥按響門鈴。
改變在于,當巨頭們不斷加碼同城零售,讓生活用品、藥品在1小時内送到成為現實,并讓數碼産品、美妝、服飾等都“立等可取”的時候,用戶被培養得越來越“懶”也越來越沒有“耐心”。
拆快遞的快感,能早點享受,為什麼還要多等兩三天呢?
《2020京東到家手機即時消費白皮書》顯示,超9成用戶選擇京東到家是被平台1小時達的配送服務吸引,相比較次日達的配送方式,用戶希望送貨時間越快越好;而在購物體驗調查中,84%的用戶表示最滿意的是達達快送騎士1小時送到家的配送速度。
當“即時滿足”成為了用戶的習慣之後,巨頭們最終的争奪點在于,如何通過為小商家賦能,以全品類的商品、高履約的能力,讓“即時滿足”成為用戶消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商家們被盯上,本質上是因為不管阿裡、京東,還是蘇甯、美團,不可能“無孔不入”地自建渠道響應消費者的需求,而這些盤根錯節在各個小區“遍地開花”卻又不怎麼起眼的門店,天然具有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優勢。
并且,這個“隊伍”還異常龐大。
根據凱度零售數據顯示,目前國内有700萬家小店,其中,夫妻店的存量規模在680萬家左右。2019年,這些夫妻店的出貨規模更是占到整個市場的44%。
SaaS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畢竟,對于小商家來說,距離近不代表反應快。炒菜的時候才發現缺醬油,總不能指望樓下的夫妻店還有人手可以把貨品送上門吧?
如果巨頭們想要随時随地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最終考驗的還是合作商家的反應能力。但這些構成本地生活主力軍的小商超,他們從後端的供應鍊資源,到前端的互聯網運營能力,都還沒有與新零售接軌。
入局新零售SaaS的玩家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内的SaaS公司已經超過2000家。
但再熱鬧的場面,也沒有京東、阿裡兩家在傳統電商時代就建立了穩固江山的巨頭的動作受關注。
京東到家推出的海博系統、阿裡發布的翺象開放平台都是緻力于為商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商品管理、用戶經營、服務履約等解決方案。而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或許是海博系統有達達集團強大的履約能力,翺象開放平台背靠阿裡的大生态。
小商超接入阿裡、京東們的零售SaaS之後,好處不言而喻。
舉個例子。
一家普通的夫妻店,以往都是顧客上門來買東西。當這家店接入到翺象開放平台之後,它的售貨半徑就會擴大到附近3-5公裡,并且,在淘寶、天貓、餓了麼等渠道,都能通過“小時達”擁有入口,附近的消費者在生态内的平台搜索想要的商品,這家店都會被展示,而消費者下單之後,騎手就會在規定時間内促成這次消費的最後完成。
這些消費需求,都是這家夫妻店的消費增量。
訂單完成後,翺象對商家的賦能還沒有結束。根據周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翺象甚至能夠根據大數據,為這家夫妻店給出商品進貨策略。
從這個層面來看,接入翺象的線下小商超在阿裡“身邊經濟生态網”完成了交易,讓最近的貨自己去找消費者,最終的受益者,不僅是消費者的需求被即時滿足,提升了消費體驗和效率,小商超本身更會因為消費觸點更廣、履約鍊路更短更快,而提高了零售效率而最終獲益。
若接京東的海博系統,也是同樣的邏輯。
阿裡的資料顯示,使用“翺象”後,單商戶線上單量平均提升25%,倉内揀貨人效提升15%,帶動GMV超5.5億元。截至目前,已有近60個零售商家和生态合作夥伴與“翺象”簽署合約,覆蓋門店數量接近7500家。
而海博系統截至4月底,也已有超3300個連鎖零售商的門店部署應用,相比2月底的2200個門店大幅增加。
被改造還是被收割?
阿裡和京東的這種賦能,某種程度上,能夠縮短夫妻店與品牌便利店之間的距離,使其在社區範圍内更具競争力。
因為,連鎖便利店經營的核心優勢在于供應鍊成本低、品牌效應高,而小商超、夫妻店立足的核心原因在于以管理成本低、經營效率高。
而阿裡和京東的SaaS系統恰恰能夠在商品采購和售賣規劃上,為夫妻店降低供應鍊成本。
理論上來說,小商超、夫妻店的這種獲益,會是持久而長遠的。但實際上,這樣美味的智能“大餐”,他們即不敢“吃”也不想“吃”,而即便“吃”也有一定的選擇性。
在“螳螂财經”看來,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大廠SaaS與小商超、夫妻店之間,還需要更多的了解與磨合,才能真正人知道對彼此的需要。
一方面,面對在經營上“自給自足”的小商超、夫妻店,巨頭們的“智能手段”可能很難完全發揮出預期的效果。
一般來說,小商超、夫妻店做的都是三五公裡範圍内的熟人生意,對他們來說,選品技巧、營銷手段、線上接入這些可以被計算、被量化的“學問”,往往都不如人情這門“學問”。
而且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這些小門店的經營者對互聯網的了解程度和能夠實操的程度并不深,巨頭們若想深入改造他們,就需要投入巨大的前期教育成本。
即便是品牌連鎖加盟店,在“螳螂财經”走訪過的京東便利店、天貓小店、芙蓉興盛還有新佳宜、快樂惠等,有的是夫妻店翻新挂牌,有的是開新店,但除了有統一的連鎖門頭,其他的像裝修風格、進貨選品、貨架陳列、促銷活動等,都是各是各的樣,沒有執行統一的标準。
加盟店在一些可以标準化的動作上都尚且“無意識”做提升,更遑論“觸網”?而其他自由生長的夫妻店,可能就更“随性”了。
畢竟,在貢獻了整個零售渠道40%出貨量的近700萬的夫妻店中,其中約30%的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四線城市和縣級市。
而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商超在巨頭“跑馬圈地”的同城零售戰争中“薅羊毛”。即,很多小商家接受巨頭的“智能改造”隻停留在使用零售通等B2B渠道進貨,并且是哪個平台價格低就去哪個平台進貨。
燃财經的報道裡就有案例表示,“加盟者在平台的進貨比例達不到100%,甚至難達50%”。并且,燃财經采訪的相關業内人士表示:“商家與平台隻能停留在進貨與供貨的淺層關系上,難達成深層次合作,在這一基礎上談擴張數量,意義不大。”
另一方面,隻想擁有一份穩定收入,并不想發财的小商超、夫妻店,在很大程度上,對巨頭的賦能抱有很強的“戒備心”。
小商超、夫妻店之所以小,是因為他們很多人就沒想過要做多大的生意,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踏踏實實過日子“不給别人打工”。
巨頭的賦能,轉化成他們接收到的想法,就變成了“要為别人打工”。
在一個三線城市開了十幾年超市的萬老闆告訴“螳螂财經”:“我的客戶很穩定,都是周邊的人,根本沒必要做線上生意。”
萬老闆之所以十分笃定自己的想法,是因為他超市旁邊的餐飲店“不上外賣平台的時候,一天三四千的流水,上了外賣平台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有一萬流水,但是賺到自己口袋裡的錢卻沒有變多,人還很累”。
而加盟了一個本地連鎖超市品牌的劉小姐,則認為巨頭們的賦能“并不是誠心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讓我們找他們進貨,用他們的付費系統,到最後完全依賴他們了就直接抽成”。
其實,阿裡、京東們的SaaS本意,如阿裡超市生态事業部總經理周天牧所說,“商家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數據的工具去更好的理解它們的消費者和周圍的經營的狀況”。
但現階段,當夫妻店周圍的消費者可以在每日打照面的微笑中,靠熟悉建立人情産生交易的時候,巨頭們或許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套工具怎麼才能湊效了。
畢竟,能夠長久地與便利店共存,就已經說明了,對于沒有“遠大志向”的小商超、夫妻店來說,人情味兒就是現階段最好的數字工具。
當然,時代的潮水湧來的時候,沒有人能夠避免被席卷的命運。阿裡京東雖然已經提早造好了船,也很笃定這條船遲早會“滿員”,但隻要浪頭還沒完全打在自己身上,小商超、夫妻店就暫時不會“同乘”。
參考資料:
,
- 燃财經《小超市抵抗互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