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

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9 06:05:56

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 徐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1

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謬誤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 徐敏

近年來,許多高校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睐,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于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系?

提出“應用假說”

關于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系,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邏輯學是一個成熟的學科,邏輯學課則是有針對性的專業課,而批判性思維隻是一種教育理念。根據這種認識,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分屬不同範疇,邏輯學課當然不能更名為批判性思維。與之類似,正如愛真理是一種教育理念,大學的各個專業設置大體都要實現這一理念,但不能因此将任何專業課都更名為愛真理。還有觀點認為,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之間不存在範疇差異。邏輯思維素養可檢測、可量化,邏輯學課和批判性思維課的目标都是培養邏輯思維素養。前者注重專業知識,後者注重思維訓練;前者涵蓋全面的邏輯知識(比如命題邏輯、謂詞邏輯甚至模态邏輯),後者隻部分覆蓋。按此思路,選邏輯學還是批判性思維,各取所需即可,比如,哲學專業可以教邏輯學課,而有些專業則可以教批判性思維。

簡言之,根據第一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沒有任何重合;根據第二種聲音,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的内容有部分重合。前者将批判性思維完全排擠出邏輯學的範圍;後者則試圖為批判性思維尋求某種體面的課程地位——雖然邏輯知識的數量打了折扣,但批判性思維依然能夠與邏輯學達到同樣的目的,幫助學生獲得邏輯思維素養。

這裡提出一種不同的認識:批判性思維與邏輯學不是“完全不同”或“部分重合”的關系。批判性思維就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或者說,是日常應用當中的邏輯學。如同應用中的數學依然是數學一樣,批判性思維作為應用中的邏輯學,依然是邏輯學。這種認識可以被稱作關于批判性思維本性的應用假說,簡稱為“應用假說”。

邏輯學共同體對邏輯學有大體一緻的認識:邏輯學是為了挑出好的論證,并回答挑出的那些好的論證為什麼是好的論證。比如,邏輯學不但告訴我們肯定前件式是一種前提能夠保證結論為真的“好的”論證模式,還會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真值表方法)證明其為何能夠如此。再比如,邏輯學不但告訴我們貝葉斯定理成立,還要通過概率演算的基本法則一步步推出貝葉斯定理。演繹論證的“好”在于前提保證結論;歸納論證的“好”在于前提對結論提供強支持。演繹論證分屬演繹邏輯;歸納論證分屬歸納邏輯。簡言之,在邏輯學中,學習者不但要學會好的論證,還要學會好的論證的判定機制。

在批判性思維的教材中,較少出現“好的”論證的判定機制相關内容。這并不奇怪——批判性思維本就是邏輯的應用,應用一個原理,并不必須知道為何這個原理是對的。提供判定機制是純粹邏輯學家的責任。

回應質疑

針對“應用假說”,有些人可能會提出一些質疑。這裡嘗試對一些可能的質疑進行回應。

質疑一:為何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邏輯學的應用(或者說應用當中的邏輯學)?

回答:邏輯學知識是普遍有效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則主要基于日常語境,并且批判性思維明确需要邏輯知識。因此,自然而然會形成“應用假說”。此外,很多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設立,以培養邏輯思維素養為目的。

質疑二:有的邏輯知識是沒用的,更不會用在批判性思維中,比如“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會死的”。這怎麼解釋?

回答:如果一個人很好奇蘇格拉底是不是會死的,那麼,他人當然可以用以上論證來回答他。因此,這是有用的。退一步講,假設沒有人進行這樣的懷疑,也依然會認為該論證是有用的。設想一個人說“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會死的”,為了更好地理解說話者,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尋找隐含假設,一個不差的選項就是“所有人都是會死的”。其根據的就是:上述論證是一個演繹論證。

質疑三:批判性思維中的很多内容看似同邏輯沒什麼關系,這如何解釋?

回答:其中是有關系的,隻是需要去發現和說明。以圖爾敏模型為例,圖爾敏模型是發展論證的重要工具,在批判性思維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據”和“斷言”之間的直線表示的是邏輯上的支持關系,換言之,就是論證線。其中,加進來“保證”,是因為“根據”和“保證”一起對“斷言”的支持度更高。而有時還要考慮“辯駁”,是因為這種支持不是百分之百的支持,為使其達到百分之百或接近百分之百,我們考慮“辯駁”,然後對“斷言”進行“限定”(至于“支撐”和“确證”就更為明顯了,那是針對“根據”和“支撐”的子理由)。經過這樣的系列操作,論證完善了,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基于“根據”相信“斷言”。完善後的論證,還可以用常規的論證形式進行重述。這裡使用的是不同強度的論證,當然和邏輯學有關。再比如,若樣本數量足夠大,随機取樣,樣本均勻,則統計歸納論證更為合理。這是歸納邏輯的結果。

質疑四:有些邏輯内容看起來無論如何不可能進入批判性思維中,比如,“A所以A”。這是個演繹論證,但是,批判性思維中不可能用到。若如此,便不能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邏輯學的應用。

回答:“A所以A”的前提能夠百分百支持結論,因此,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論證。而在日常語境中,常常有這樣一個預設:我們需要一個非循環的論證,希望能夠通過其他的信息來解釋為何A。邏輯學告訴我們“A所以A”是演繹的,但這并不符合日常語境的要求,因為還有非循環這樣一個條件。此外,這裡也用到了邏輯語義學中的一個要求,即同一個符号的意義是單一的,如此才能說“A所以A”是循環的。因此,這個特殊的論證并不能說明批判性思維不是邏輯學的應用,其特殊性恰恰是邏輯學應用的一個結果。

這場争論的實質歸根結底還是如何教好邏輯學的問題。批判性思維課程正受到越來越多師生甚至大學校長的青睐,認清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系,是這一現象成為一件好事的前提。批判性思維課教師應當清楚,批判性思維隻是應用層面的邏輯學。沒有邏輯學,便談不上應用,批判性思維也就無從談起。批判性思維課教師應學好邏輯學,盡量多了解邏輯知識(比如至少把握一種系統的判定機制)。這樣,教師在批判性思維課程中才能更加遊刃有餘,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素養。

(本文系華中科技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一流哲學本科專業建設方案和實踐探索”階段性成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