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地區揭陽百年古村-烏美村,地處潮汕三市交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烏美村曆史悠久,創建于晉代。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因中原戰亂,不少漢人避亂南遷,古之揭陽縣也相應建了一些移民定居村落,祀祖宗、敬先人,以忠孝治天下的儒家倫理道德與中原民俗文化融合,于烏美落地生根。
每年的
每年的12月都會回到潮汕地區揭陽老家祭拜祖先,炮台鎮周圍有很多古村落都有保護完好的建築群,烏美村古村就是保護得比較好的建築群之一,現在這裡也開始發展鄉村旅遊。
跟潮汕地區其他鄉村一樣,烏美村傳統民居源于中原古風,吸收了北派風格,結合地方的環境、天象,創造性地設計建造了四合院改進型的下山虎式、四點金式、驷馬拖車式等組合的村落。
一走進村裡,你會發現村裡山青林翠,幽草澗邊生,古人就種植了很多四百年枝繁葉茂的古榕樹。古榕樹以“獨木成林”而聞名,所以所見古榕樹,基本上都是單獨矗立的,村民閑暇之餘都喜歡在樹下乘涼,聊天,參天的古榕樹也造福一方百姓。
在揭東縣地都鎮烏美村的白門内,有一座石牌坊曆經4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保存完好。
烏美村的核心,引以為傲的就是聞名的“鄭氏始祖祠”和“科第世家”古牌坊。
鄭氏始祖祠是鄭氏十一世祖中舉進士鄭旻,于明朝嘉慶年間所建,祠堂坐落在山坡之上,面寬三間縱深二進,門前台階下西側就立着一座4柱3門的沖天式石牌坊,它就是“科第世家”牌坊。
牌坊是在清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鄭旻的五世孫鄭其崇中舉、官拜内閣中書之後,榮歸故裡修祠所立,全坊高約5米,闊約7米。
村裡老人給我們講述了鄭氏先人從鄭旻于公元1556年中進士,到他的五代孫鄭其崇中舉,這五代人就有四代人中舉,這可真的是文人世家呀,才能夠享有這塊“科第世家”牌坊的榮譽,聽到這裡,感覺這個古村子簡單,培養了這麼多文人雅士,這也是粵東地區甚至是南粵地區唯一的以科舉為題材的牌坊。
村民都非常自豪地說:我們這座幾百年的鄭氏始祖祠,講述了村裡鄭姓一族的輝煌曆史。一個“科第世家”牌坊,更是展現了這一族群的榮耀,這一組合見證着曆史歲月的變遷,見證了鄭氏家族的榮耀與輝煌。它已經是烏美村的地标性建築和鄒堂的文化象征,成為激勵鄒堂人崇文向學的聖地。
走在烏美村蜿蜒曲折、高低錯落的小巷中,你會發現當你七彎八拐而環顧四周的時候,那些殘垣敗瓦,廢井斷牆,仿佛在訴說它獨有的風雨往昔;那些瓦楞上的草-姬石竹,以及那些快要散架的老式窗格,還有房間内木質雕刻的木梁,這些簡直在描述曾經堅如磐石的輝煌故事。
滄海桑田幾度變遷,物換星移數度春。勤勞樸實的烏美人,遵循祖訓,持家有道,如今已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當我從容漫步鄉間,耳畔聽見雞犬相聞,眼見炊煙袅袅,霧岚乍起,村前寨後,大榕樹下,有老者笑語相問,便覺鄉音親切,民情純樸,這就是我喜歡到鄉村旅遊的原因,隻有這裡才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小提示:
揭陽地都鎮:地都鎮位于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臨榕江
交通:206國道橫貫全境達12.4公裡,以金都為中心,東距汕頭市區12公裡,西距揭陽市區25公裡,廣梅汕鐵路揭陽火車站23公裡,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粵東地區發祥的“金三角”。
地都社區附近有鄒堂鄭氏宗祠與牌坊、烏美古村、揭陽學宮、黃歧山風景區、榕城雙峰寺等旅遊景點
美食:有脆皮豆腐、揭陽醬油、冬茶、塘埔剪刀、地都青蟹等特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