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拾人牙慧
【拼音】
shí rén yá huì
【釋義】
拾:撿取;牙慧:指别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也比喻竊取别人的語言和文字。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解釋:中軍将軍殷浩說:“康伯還沒有學到我牙縫裡的一點聰明。”
【近義詞】
步人後塵 矮子看戲 人雲亦雲 吠影吠聲 拾人涕唾 随聲附和 鹦鹉學舌 追随骥尾 以訛傳訛
【反義詞】
标新立異 别具匠心 盡去陳言 别具肺腸 獨辟蹊徑 别具慧眼 獨到之見
【用法】
貶義詞;一般用于謂語、賓語。
【成語故事】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字深源,陳郡長平縣(今河南西華縣)人,豫章太守、光祿勳殷羨之子。他是東晉時期大臣、将領、清談家。
殷浩見識度量清明高遠,年少負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與叔父殷融都酷愛《老子》、《易經》。殷融舌戰辯論鬥不過殷浩,著書立說則勝過殷浩。殷浩因此被那些風流辯士們所推崇。有人曾問殷浩:“将要做官而夢見棺材,将要發财而夢見大糞,這是為何?”殷浩回答說:“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夢見死屍;錢本是糞土,所以将要發财而夢見糞便。”當時的人都将他的此番言論認為是至理名言。
後來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殷浩為官,他都推辭不就任。後來征西将軍庾亮征召他為記室參軍,多次升任至司徒左長史。安西将軍庾翼又請做司馬。後任命為侍中、安西軍司,殷浩都稱病不就職。隐居荒山,将近十年,當時的人将他比作管仲、諸葛亮。
永和二年(346年)三月,衛将軍褚裒推薦殷浩,殷浩被征召任命為建武将軍、揚州刺史。殷浩上疏辭讓,并寫信給司馬昱,陳明心願。而後又幾番征召,從三月直至七月,才接受征召,入仕為官。
因為他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将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于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别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造句舉例】
寫文章如果隻是人雲亦雲、拾人牙慧,隻是重複别人的内容,沒有自己的觀點,那文章就沒有什麼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