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7:20:16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矢志不渝拔窮根)1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矢志不渝拔窮根)2

“喝”着山泉水長大的嶺根底蘋果。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矢志不渝拔窮根)3

扶貧蘑菇産業項目助力當地群衆脫貧緻富奔小康。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矢志不渝拔窮根)4

原村土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讓貧困農民靠織布走向了緻富路。

心堅如鐵志強如鋼(矢志不渝拔窮根)5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岩景區。

太行巍巍,沃野漫漫。深秋時節,記者行走在贊皇縣這片土地上,可以深深感受到這座縣城日新月異的變化,昔日貧困局面不複存在,今朝澎湃活力振奮人心。如今,一幅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小康新畫卷在贊皇大地徐徐展開。

贊皇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由于種種原因,上世紀90年代贊皇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攻堅号角吹響以來,贊皇縣堅持以扶貧工作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上下一心,拼搏奮進,矢志不渝拔窮根,衆志成城摘窮帽,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開展動态管理 圓滿完成脫貧任務

贊皇縣嚴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紮實組織開展貧困對象動态調整、識别退出和“回頭看”工作,充分發揮包村單位定點幫扶、機關幹部“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隊駐村幫扶的“三位一體”幫扶作用,開展“六個一”“走親”等活動,通過“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各項扶貧舉措的多重保障、交叉覆蓋和精準落實,全面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2016年,按照“生态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思路,發揮生态資源豐富的優勢,依托特色産業,全面加快貧困群衆增收步伐,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7%,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1.2%,全縣4358戶,12066人實現穩定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8%。

2017年,全面貫徹“精準扶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要求,以增加貧困群衆收入為核心,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堅持把深化“兩級書記訪百家”活動作為重點,把精準作為成敗點,把群衆工作作為關鍵點,把産業就業作為突破點,把政策兜底作為保障點,全縣44個貧困村、4813戶11284人實現穩定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93%。

2018年,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的贊皇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下設1個指揮中心、1個資金使用監管小組和10個專項辦公室,統籌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縣四大班子領導全部分包貧困村,持續深化“兩級書記訪百家”活動,縣四大班子領導、縣直各部門一把手、各鄉鎮全體幹部,全體壓上,深入貧困村貧困戶,摸清底數,解決問題,相繼出台23項扶貧延伸政策,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全縣剩餘5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868戶5513人實現穩定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将至0.56%。以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的優異成績通過省考核驗收。

2019年,堅持做到産業、就業多措并舉,教育、醫療綜合施策,政策兜底全面覆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提升,有效推動了貧困群衆增産增收,補齊了脫貧短闆,全縣剩餘的651戶1331名貧困群衆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結束了絕對貧困人口在贊皇長期存在的曆史。5月5日,經省政府公告,贊皇縣成功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2020年,堅持工作、責任、政策“三落實”,責任、政策、幫扶、監管“四不摘”,持續加大産業就業幫扶力度,建立健全防貧預警監測機制,有效解決貧困群衆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紮實開展上半年考核驗收、脫貧攻堅普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回頭看”等重點工作,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綠山頭富百姓 做足綠色生态文章

秋天,收獲的季節。站在太行山高峰嶂石岩上俯瞰,一座座覆蓋着綠色植被的山巒時時映入眼簾。生長在這綠色山巒的果樹上密密實實地結滿了核桃、大棗等。贊皇縣的優勢在山、在水、在生态,可以說保住青山綠水,就保住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優勢。

如何利用生态優勢做好扶貧文章是贊皇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近年來,贊皇縣堅定踐行“兩山”理論,将植樹造林、山區綜合開發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抓手,大力加強生态建設,不斷完善生态體系,走出了一條綠色扶貧之路。

淘汰落後産能做“減法”。贊皇縣位于太行山深處,曾經由于自然環境差、産業基礎弱等因素,該縣形成了“靠山吃山”的發展理念,小礦山、小煤場、小砂石場遍地開花。但是這樣卻讓縣域環境承受了極大地傷害。近年來,贊皇縣轉變發展理念,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不惜損失近億元财政收入,依法關停取締煤場、采砂場、采石場等420多家,整治了多年“頑疾”,實現了煤場變“林場”。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嚴厲打擊礦山私挖亂采,将損害生态環境的産業歸“零”。

增綠活水做“加法”。在綠化上增綠增量,創造性提出“生态扶貧”理念,向荒山要綠地,向瘦土要效益,堅持生态與經濟并重,宜林則林,宜果則果,把大力發展林果業作為扶貧的主導産業,持續推進太行山生态綠化工程建設。全縣有林地面積達到110萬畝,森林覆蓋率全市第一,農村人口人均擁有4畝經濟林、200棵果樹;在結構上調優調強,先後引進了櫻桃、鮮食棗、藍莓、壽桃、中藥材等50餘種高效農林品種,引種、嫁接優質果樹12萬畝,加快推進果品大縣向果品強縣轉變;在山水提升上活水連水,做足做好水文章,用“兩河、兩渠”四條線把2座中型水庫、62座小型水庫、94座塘壩連起來,盤活全縣水資源。同時,對全縣1100多條溝域進行特色打造,建立櫻桃、梨、蘋果、中華壽桃和鮮食棗等特色果品采摘區,發展生态經濟,使贊皇“山山都是花果山,樹樹都是搖錢樹”,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脫貧緻富步伐。

産業融合做“乘法”。堅持把生态做到極緻,把綠色做到出色。依托良好的生态資源發展旅遊、康養産業,特别是利用今年舉辦石家莊市第七屆旅發大會的契機,全面提升全域旅遊基礎條件建設,吸引大量遊客到贊皇養神、養生、養老,體驗生命價值,形成了以嶂石岩、棋盤山、大棗園區、秦家莊、鮑家灘等村為中心的“鄉村遊”“生态遊”“采摘遊”。全縣農家樂有450多家,接待遊客7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4.2億元,為贊皇大地增靈氣、增秀氣、添财氣,實現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赢”。

可造血真脫貧 探索産業扶貧模式

産業扶貧是貧困地區内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推進器”,是脫貧攻堅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要使貧困地區真脫貧、脫真貧,就必須有産業的支撐和引領。近年來,贊皇縣始終牢牢抓住産業扶貧牛鼻子,注重因地制宜,将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助推傳統産業升級疊代,探索“可造血、可複制、可持續”的長效産業扶貧模式。

在贊皇縣許亭鄉嶺根底村山間道路上,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蘋果樹,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一棟棟矗立在半山腰的磚瓦房和二層、三層高的小樓,門前屋後停着的一輛輛小轎車。

“沒有蘋果産業,就沒有今天的生活。以前種小麥、玉米,靠天吃飯,收成也不好。現在我村這一畝蘋果就能掙1萬元。”該村副支書劉現辰告訴記者,靠着蘋果産業他們村2017年脫了貧。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贊皇縣正是依托當地的林果資源優勢,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林果産業,讓蘋果成為了當地百姓的緻富果。

“近幾年,我們以‘三大支撐’把主導産業林果業做大做強,用好中國農業大學贊皇服務站、河北農業大學贊皇服務站、山東大學山東高端科技工程研究院贊皇分院這‘三個支撐’,解決林果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推廣等問題,做足100萬畝優質果品大文章,讓貧困群衆持續增收。”該縣相關負責人說。

走進贊皇縣興春和扶貧蘑菇産業項目的車間,隻見一排排長勢良好的蘑菇個個肥碩飽滿。車間裡忙碌的工人說:“這裡勞務有收入,年底有分紅,再不擔心以後返貧了。”

興春和項目可直接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就業,年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同時通過約定資産收益率(8%),将年化收益動态分配至相關貧困人口,可覆蓋141個村、2487戶貧困戶,貧困戶可增收675元左右,加快農民脫貧緻富的步伐。

據了解,近年來,贊皇縣做精做細資産收益項目,利用利通商貿、興春和蘑菇、棗能元棗加工、花果山櫻桃等公司,打造核桃加工、蘑菇産業等項目為主的核心扶貧産業集群,建好産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4729戶11026人實現穩定增收。

此外,該縣還做實做好精準就業,利用蕊源蜂業、原村土布等公司,讓貧困老弱婦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安排貧困人口就業700多名,從業者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婦女,作業形式靈活自如,可以在工廠車間上班,也可以在家裡進行紡線等初加工,年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間。

扶貧不忘扶智 實施山區教育扶貧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扶貧的核心是“富口袋”,扶貧的根本靠“富腦袋”。教育扶貧直指貧困落後的“病根子”,牽住脫貧緻富的“牛鼻子”,是解決“人的素質先脫貧”問題、實現長遠脫貧和徹底脫貧的關鍵。

上學住校不再翻山越嶺,吃飯免費管飽還吃得好,除了學課本還有興趣班——這曾是時躍南想都不敢想的初中生活。時躍南曾在贊皇二中上學,家住30多裡外的贊皇縣許亭鄉北水峪。“姐姐以前在山裡讀初中,上學翻山走很遠的路,每天早晨五點起床,放學回家天都黑了。”時躍南回憶說。

地處太行山脈的贊皇縣素有“七山二灘一分田”之說。山裡孩子上學動辄走十幾裡山路,當地人形容“過了一道山又一道山,學校就在山那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走讀上學之苦導緻當地學生辍學現象嚴重。

大山的出路是教育。2011年,贊皇縣被納入石家莊市“山區教育扶貧工程”試點,新建贊皇二中,把深山5個鄉鎮4所中學近3000名中學生集中起來寄宿讀書,再把山裡的初中學校改成寄宿制小學。

如今的贊皇二中校園環境優美,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餐廳、綜合樓一應俱全,磚紅色的外牆配上寬敞明亮的窗戶,成為當地标準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所全封閉寄宿制中學。

多年來,贊皇縣把山區教育扶貧作為“拔窮根”、加快脫貧緻富的重大舉措。全縣投資1.58億元,建設15所項目學校,高标準建設縣第二中學,使深山區5個鄉鎮,107個行政村的貧困家庭孩子和縣城孩子一樣接受優質教育。還為13所寄宿制山區教育扶貧項目學校配備“愛心代理媽媽”,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解放了1101個貧困家庭下山就業,拓寬了增收渠道,開闊了思想視野。

鞏固脫貧成果 完善脫貧防貧機制

打赢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既要穩定脫貧又要防止返貧。贊皇縣深入貫徹落實河北省出台的《關于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貧困人口脫貧、鞏固擴大脫貧成果,建立健全防貧長效機制,夯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和長遠發展基礎。

健全完善防貧防返貧機制。制定出台《贊皇縣鞏固提高扶貧脫貧質量切實做好精準防貧工作的實施意見》《贊皇縣關于落實精準防貧機制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強化對脫貧戶、非貧困低收入戶特别是非建檔立卡低保戶、特困戶的監測管理。與保險公司簽訂精準防貧保險框架協議書,投保116萬元購買防貧保險,有效杜絕返貧現象。特别是,堅持“預警在前,防貧跟進”的原則,加強對邊緣人群的入戶走訪和跟蹤監測,發現突發大病、意外事故等情況,及時預警,第一時間啟動防貧機制。全縣共識别防貧對象178戶521人,已逐戶逐人采取了針對性幫扶舉措。

建立産業帶貧長效機制。堅持把發展扶貧産業作為後續幫扶、防返貧和鞏固脫貧成效的有力抓手,加大項目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同時,為強化項目資金監管,制定出台《資産收益扶貧項目管理辦法》,明确項目實施各方面責任,強化項目後續監管,有效防範項目資金風險。

建立後續幫扶常态機制。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縣四大班子領導分包11個鄉鎮,定期不定期進行督導調度、現場指導、解疑解惑、跟蹤問效,對“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進行全面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到位。同時,嚴格把握“四選四不選”原則,堅持因村派人、精準選派,把熟悉黨群工作的幹部派到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戰鬥力不強的貧困村,把熟悉經濟工作的幹部派到産業基礎薄弱、集體經濟脆弱的貧困村,把熟悉社會工作的幹部派到矛盾糾紛突出、社會發育滞後的貧困村,确保後續幫扶力度不減弱。

建立業務提升常态化培訓機制。充分發揮扶貧綜合培訓基地作用,圍繞黨中央精神、上級扶貧政策、鄉村振興、駐村工作紀律等,以幹部輪訓、擂台賽等形式,營造黨員幹部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确保各級扶貧幹部工作使對勁兒、用對法兒,不出問題、少走彎路,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來源: 石家莊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