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gpa有必要嗎

gpa有必要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8 13:48:05

gpa有必要嗎(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解放了)1

導語

績點、平均學分績點(Grade Point Average,即 GPA)是國内大部分高校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高校課程成績百分制和學分績點制并行,都會出現在學生的期末成績單中。部分學生“深陷其中”極其重視,也有相當一部分選擇對績點“視而不見”。

01績點舶來之後,水土不服

績點屬于舶來品。其高低可以體現課程學習質量,反映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程度。早在 1919 年,南開大學創辦人張伯苓就在其院校開始實施學分績點制。受時局動蕩後中斷,直到 1985 年,學分績點制開始陸續在高校教學評價體系中配套實施。

2005 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提出學生學期或者學年所修課程或者應修學分數以及升級、跳 級、留級、降級、重修等要求,由學校規定。自此以後,高校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定的自主權逐漸擴大,學分制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許多高校引入績點制來進一步完善學分制,使課程學分與績點相結合,成為課程學分績點。

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因學分制易于操作,高校對其的實踐應用、理論研究比較多,卻忽視了績點制的探讨。這也間接導緻了部分高校學子,以修滿學分為目的,而忘記績點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教育質量。

近年來,随着教育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各高校國際化進程加快,學生國際、國内交流的規模越來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雙一流”建設也在逐步推進當中,學分績點制逐漸得到重視,并成為學界公認的改革當前教學管理體制、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但由于中國高校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影響,使學分績點制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一直是形式大于内容,未能在教學中全面普及。

02100分是滿分,績點4.0卻不知道水平如何

即使學分績點制已經曆經提倡、接受到現在呼聲漸高的三十餘年,其轉換标準依舊沒有統一,不同高校尤其是例如清北、複旦等名校均有屬于自己的一套績點轉換标準。最高績點也尚未統一,通常在 4.0-5.0 不等。具體說來,中國高校的學分績點制主要有 “段-點”型績點轉換方法、“點-點”型績點轉換方法、“成績排名”型績點轉換方法和 “标準分”型績點轉換方法等。

gpa有必要嗎(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解放了)2

如今大多數高校采取的都是絕對學分制績點轉換方法。但其中“段-點”型中,相同績點即同段成績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尤其是處在分段臨界值的成績學生,分毫之差體現在績點上卻整整差了一個檔位。同時,不同學校間,分段标準不同,即使同科目同成績也可能面臨着截然不同的績點數,使得高校間無法橫向比較。而“點-點”型卻不能跨班級、跨課程對學生質量進行公平比較。“成績排名”型也有同樣的問題。“标準分”型則計算量過大,目前幾乎沒有高校采用此種轉化方法。

于校方而言,GPA 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于部分學生而言,GPA 則是決定他們未來發展的命脈。在學生評獎評優、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海外升學等特定情景下,原始分數發揮的作用被削弱,GPA 的地位愈加突出,俨然成為了成績評價的代名詞;在部分就業市場中,GPA 也是有吸引力的衡量依據。

03GPA到底是用來兜底,還是用于内卷?

在高校“60 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風氣下,績點的高低對于想“躺平”的大學生來說,顯得無關緊要。在采訪過程中,有學生向我們表示,“在大一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保研無望,學校獎學金吸引力不高,也沒有出過國的打算,後來的幾年也就再也沒有關注過績點”。針對此種現象,部分高校明确規定,除修滿一定學分外,還必須達到一定 GPA,方可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不過通常情況下,隻要各門課程及格,就能達到畢業 GPA 要求。

由于 GPA 涉及大學四年中多門考試成績,如上述學生所言,任何一門成績都會對 GPA 産生較大影響。面對“不理想”成績時,部分學生會采取重修等方式“刷績點”。重複學習有利有弊,為保障正常考核學生績點,避免學生多次重複作業,部分高校将補考或重修的成績對應績點調低,以遏制此類現象大面積出現。

gpa有必要嗎(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解放了)3

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開始意識到 GPA 在未來留學、保研等方面的重要性。尤其在保研道路上,各學院保研名額有限,“失之毫厘,差之千裡”用在 GPA 排名中一點都不為過,GPA 細化到小數點後四位是常有的事。

所以從選課階段,他們就開始為實現高績點做打算,可這也導緻了部分學生以興趣、就業規劃為主導的選課标準,變為了以“水課”、好拿分為依據,與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初衷背道而馳。在成績普遍很高的課程中,認真勤奮、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很難脫穎而出。另外,獲得創新實踐學分同樣會拿到學分績點,以此又催生出了代寫代發論文等黑灰産業鍊。

gpa有必要嗎(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解放了)4

績點提升帖子下的“生意”

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前期重點通常放在托福、雅思備考,少有人注意到 GPA。而幾乎所有國外高校,尤其是名校,都把申請學生的 GPA 放在第一位,作為國際學生入學的硬性門檻。某留學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表示,機構通常不會最先詢問 GPA,而是從托福雅思、背景提升等有盈利點的方面入手。因為 GPA 通常無法改變,但也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想要讀研、出國,或是想早點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或創業的學生,對于 GPA 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如今除較為頂尖的大企業外,少有企業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 GPA,應聘時最多隻對英語四六級作出要求。社會和高校對于學生的評價标準存在割裂感。這也導緻我國高校、學生和老師整體目前沒有重視 GPA,僅僅隻作為了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的一種補充形式。

結語

從單一的百分制到引入精細的 GPA 轉換方法,我國大學成績評價制度在不斷趨于完善、合理。然而,當“優質資源”需要 GPA 支持時,“刷績點”、“水課”等略顯投機取巧的方式卻又成為了常态,與發展初衷相違背。高分成績不是高等教育的 “指揮棒”,作為學業表現衡量尺度的成績評價制度不僅應當扮演遴選和排序的角色,更應當發揮出反饋和激勵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呂曉芹. 我國高校學分績點制建構定位[J]. 國内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态, 2018(1):1.

[2] 曹文振. 我國"雙一流"大學平均學分績點(GPA)制度調查與反思——基于内容分析法[J]. 國内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态, 2021(1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