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素質教育下的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也越發重視,不僅僅隻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成長,旨在讓學生收獲更快樂的童年。
“雙減”政策落地後,也在很大一部分上減輕了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再加上“課後延時服務”的幫助,也減輕了家長的焦慮,但相比較而言,教師身上的重擔卻是一提再提,對于教師的管理也更加的規範。
而家長群也是老師和家長相互溝通交流的載體,當雙方互相尊重,那家長群的氛圍也會很積極向上,但若是教師過于“高高在上”,或是家長過于肆意嚣張,那家長群的氛圍也會比較尴尬。
“你算個什麼東西”,家長在班級群嚣張發言,老師卻敢怒不敢言!學生的教育是來自多方面的,比如家長、老師、同學以及課本知識等等,但若是教師或家長想要推卸責任,一股腦的将教育的重任都推給對方,那也是不合理的,而一位教師便在班級群裡公然批評家長,直言:當家長的不對孩子負責,難道想要全指望老師教嗎?但家長顯然并不這樣認為,若是全都讓家長教,那要老師有什麼用?
當老師與家長之間存在矛盾,那雙方也應積極看待,而不是任由矛盾積壓,甚至是“爆發”。而當學生因為生病未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時,一位家長也直接怒了,在班級群裡嚣張發言,并回怼老師:“你算個什麼東西”,而顯然老師在得知學生生病,下意識的反應卻是指責,也難怪會被家長回怼了,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了,畢竟學生的身體健康更重要!
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和老師之間也會存在着不小的差異,但老師和家長本應是互幫互助,若是某一方過于依賴對方,那結果也并會不盡人意。而這位家長顯然将老師當成了“保姆”,還要求老師給學生“違反”,老師也是沒慣着,直接點名家長教育方式的錯誤,看來家長也要積極改變自身,以免影響學生的成長。
其實班級群的氛圍與家長息息相關,光靠老師一個人維護是很難的,而家長在發現問題時,也要積極和老師溝通,而不是在班級群内“煽動”他人,那對老師也并不友好,而家長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畢竟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可不是家長想象中的收費,那也會讓老師感到啼笑皆非!
筆者認為,相互尊重才能夠創造更友好和諧的關系,而班級群的氛圍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構造,若是全指望另一方,那自然效果也是收效甚微,甚至還可能會被對方過度解讀,從而出現矛盾與争議。
家長和老師也要及時溝通,把話說開,并保留成年人應有的體面與尊重,即使關系較好也不要失了分寸,以免被其他家長誤讀,而老師也要盡好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畢竟教育不是家長一個人的事情,若是全将任務都交給家長,那看似自己輕松了,但也會面臨失業、下崗的風險,說不定還可能會丢掉“飯碗”!
當家長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那老師自然也會盡自己的本職義務,盡力培養學生獲得更好的學校教育,但若是家長不重視,那老師自然也不會“上趕着”去幫助,畢竟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每個學生,所以家長也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也應注重學生的人品道德、思想涵養以及心理健康等,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卻并非是唯一的,老師也應具備“奉獻”精神,弘揚教師的優秀美德與精神,而不是一味的讓家長教育學生,那也是一種“失職”的體現。
但家長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班級群屬于“小社會”,自然也會有着人情世故,若有什麼事情不妨私下裡找老師解決,而不是在公共場所便口出惡言,那對老師也并不友好,反而會讓其他家長産生抵觸的心理,從而影響到老師對學生的“印象分”!
筆者寄語:“尊師重道”是學生從小便要知曉的道理,家長在與老師交流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尺度,并做個“聰明的”家長,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尺度,不論是過近還是過遠都不妥當,而家長不妨向着優秀的家長看齊,争取自己也成為其他家長模仿并借鑒的榜樣,并為學生起到“表率”的作用!
話題:你對班級群的氛圍有什麼看法?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