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有個提琴之鄉——東高村鎮。據說,全世界每三把提琴,就有一把産自這裡。
東高村鎮位于北京市平谷區,提琴制造的曆史已有32年。
這裡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最集中的生産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貝司以及二胡等弦樂樂器的鄉鎮。
東高村鎮的産品除在中國國内市場銷售外,還遠銷歐洲、美洲、東南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十年前,每把琴隻價值人民币一兩百元,八成為低端産品。如今,一把平谷提琴最高可賣人民币七八萬元。
著名提琴家盛中國、呂思清,甚至美國國寶級小提琴家艾瑪爾·奧利維拉,都擁有平谷出産的提琴作為演奏備琴。平谷提琴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奏響一首“變奏曲”。
在2019年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賽上,來自平谷華東樂器的制琴師劉尊飛耗時七個月獨立制作的小提琴,從世界各地200餘名選手437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前50名。
“90後”制琴師劉尊飛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國際提琴制作大師鄭荃。在他看來,小提琴制作堪比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是質,而不是量。
“提琴制作包含拼闆、刮闆、刻頭、裝頭、油漆等多道工序,隻有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地打磨,才能産生一把品質優良的提琴。”劉尊飛說,一把高端小提琴需要專業制琴師從頭到尾獨立完成,不能是流水線生産。
時光追溯至十年前,東高村鎮曾以生産銷售普及型的低端提琴為主,憑着低廉的價格和年産20萬把的規模優勢,吸引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并一躍成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聯合命名的“中國提琴産業基地”。
如今,這裡的小提琴年産量隻有12萬把。“我們一直在努力突破‘低端琴’的标簽,壓縮了30%普及型提琴的産量。今年,我們的制琴師将生産6000餘把專業樂團演奏用的高檔提琴。”當地一家樂器企業負責人李雲東介紹。
在直播中,銷售人員向網友和訂戶展示材質選擇、工藝制作流程等重要環節,讓消費者親眼見到一把合格提琴的生産過程。
北京市平谷區東高村鎮黨委書記崔荩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企業海外訂單受阻,一方面企業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打開線上零售渠道,另一方面區鎮兩級有關部門也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支持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鼓勵企業從生産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為推進提琴制造文化産業發展,北京市平谷區在2017年與西班牙利麗亞市締結友好合作關系,用音樂增進友誼,三年來雙方多次合作開展音樂藝術交流活動。
平谷區還鼓勵企業研發提琴文化衍生品,舉辦樂器展覽、樂團培訓、音樂會演出等活動推進文化新業态建設;組建室内樂團,專門從中央音樂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聘請專業教師培養平谷籍學員……“三十年前,盡管我們能制作小提琴,但當地沒有多少人可以演奏;如今,很多平谷娃娃都會拉小提琴了。”劉雲東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