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靜下心來,想談個久萦于心的話題:同人文化。畢竟一直以來所關注的那個人被“同人”重創,而重創他的所謂“AO3”又掀起了中國2020文化思潮上一場“敬自由”的三觀倒懸之旅,讓人有了“崆峒”之感,也把小衆的“同人圈”擺上了大衆席面,似乎還讓大衆難以接受。
是什麼引起了大衆的不适應?
其實任何圈子的文化,都有存在的正向性和負向性。正向性可以引導一個圈子的健康發展,負向性則會導緻一個圈子的衰敗毀滅。
先來看下什麼是“同人”。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doujin)。據說起源于《易》裡的“天火同人”——世界大同的時候,所有人志向相同。
在二次元ACGN文化裡,“同人”所指的則是:由漫畫、動畫、遊戲、小說、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裡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文章及其他如圖片影音遊戲等等,或“自主”的創作。
所以說“同人”一詞,從本初來講并沒有什麼不好的意思,它來自日文,意思是“相關”。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于“同人文化”的創作者,不管是采取那種創作手法,激賞了一個作品裡甚至現實中兩個志同道合的人,男男也好,女女也罷,男女亦無不可,在已有的精彩故事上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利用自己的才華,去再次衍生創作出一個讓自己滿足的作品,發布出來讓大家共同欣賞,應該也沒什麼不可以,隻要繼續發揚你所激賞的那種精神與情懷。
可惜“同人”走歪了但是在實際的網絡文學創作當中,“同人文化”走歪了。
一是涉同。網絡上的同人文有很多是關于TXL的,即所謂的BL(BOY'S LOVE)。作者一般是文學女青年(同人女或者腐女),喜歡看帥哥配帥哥,于是把各種故事裡的男主角、男配角配對,描寫他們之間的情感故事,劃重點——是故事裡,不是現實中。畢竟故事的故事編出來還是故事,現實的真人被編出來卻和謠言沒什麼兩樣,它不是真的,卻造成了惡劣後果。
按說這一個體裁,如果是宣揚正向、向上的精神追求,也沒什麼,畢竟對于TXL當今的社會上也不是不可理解和包容,隻要發出來的東西是積極的。
記得我年輕時看過一個小說,裡面雙男主品貌相當,本領相當,惺惺相惜之外願意一生同行,看得那是心情激蕩,沒有什麼不好的聯想,隻是純粹感性于他們之間志同道合的人生契合之行。
另一點就是涉了H。這一點在AO3網站真相中已經被錘太多,就不多說了。涉H了,不管是那種文學體裁好像都要被管理吧,這根本就不是在文化領域發起“敬自由”運動的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更不應該成為什麼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精神糧倉。有此負向性,“同人文化”被吐槽無辜嗎?
恐怕并不無辜。
“同人”的圈子有路麼其實不存在什麼有沒有路,也沒人逼得“同人”的圈子無路可走,就看你到底在宣揚些什麼了。要理解“同人文化”為何越來越被大衆所诟病,首先應該反思的是目前蹦跶得歡實的“同人文化”的秉持者們,你們所抱持的東西,對社會的正向性作用在哪裡?
在我的認知中,除了男女愛情,同性之間一曲高山流水響的知音之義如能遇到也是難能可貴,就像《鬓邊不是海棠紅》中程鳳台和商細蕊雖然也被打上“同人”的标簽,但其實呢我更多看到的卻是民族大義與靈魂深處的契合,最後的結尾車站送别一場已是讓人扼腕而淚目。而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更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道美麗風景,子期之後伯牙無琴,隻因他懂他。
所以說,“同人”雖然是個很火的詞,但請也不要什麼都往“同人”上靠,因為舞H,“同人文”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避之不及,而沒有志同道合,隻是惡意拼扯,對現實中的真人肆意塗抹,這樣生扭的瓜會是甜的嗎?是誰需要的呢?要我說,某墜的策劃者們,您還真别拽着“同人”共沉淪。
而“同人”的圈子經此一事也反思吧,其實在現在的社會形态下,創作還是自由的,畢竟很多話是容許說,很多字是容許寫的。但是任何的自由都是有邊界的,自己越過邊界繼而對社會有了負向性的引導,你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希望“同人文化”回歸自己的初心,多産出一些可以滌蕩靈魂的正向文字吧,角色無妨,那是故事,好故事我們一樣看得有聲有色。莫涉真人,畢竟不是真實,造謠了法律會給出最終的答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