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之一,這些年贈予了我們許多的東西,比如說“魚”。而随着捕魚手段的升級,人們對于長江的索取顯得愈加“蠻橫”,在這種情況下,長江當中許多魚類都被“捕”絕了。
長江的過度捕撈
曾經“千斤臘子(中華鲟),萬斤象(白鲟),黃排(胭脂魚)大得不像樣”的情況早已改變,這種情況下實施保護性的禁漁刻不容緩。而很多人卻對此表示質疑,認為長江禁漁長達10年,會不會讓魚類發生泛濫的情況,最終導緻整個水生态崩塌?
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
長江十年“禁漁”長江當中的水生生物十分豐富,種類多達4000多種,其中還有近200種特有魚類,是名副其實的生物樂園。但是在人們無節制的捕撈之下,這些魚類的現狀變得岌岌可危。因此,在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人的呼籲之下,長江的“禁漁”計劃開始實施。
長江幹流漁獲量示意圖
不過雖然自2002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嘗試春季禁漁了,但是這種每年禁漁幾個月的方式得到的效果并不明顯。所以2020年的1月,農業部宣布開始實施“十年禁漁計劃”。在這種情況下,長江内的魚類數量和魚卵數量都出現了明顯的新增。
數據顯示2021年春季捕獲的長江魚類均重比2020年夏季、秋季增加超過50%,長江多處江段測得的魚卵計數量創多年以來的新紀錄。
除了禁漁計劃,還要推進生态修複工作
由此可見,在如此強硬的禁漁政策之下,長江之内的生态确實得到了恢複。相信在計劃完成之後,我們會見到一個“生機勃發”的長江。
可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此次的禁漁期竟然長達十年之久,萬一這些魚類在長期無人捕撈的情況下泛濫成災了的話,那不就弄巧成拙了嗎?
禁漁已過去兩年,魚類明顯增多
“禁漁”會使魚類泛濫嗎?咱們在上文中提到了,長江的禁漁實際從很早就開始了,但是那時候每年禁漁的時間太短。在禁漁期過了之後,人們還是會繼續捕撈,甚至為了能挽回之前的損失,将網改得更小,恨不得把長江當中能撈的魚都撈幹淨。在這種情況下,長江水生态恢複得非常緩慢。
更不用說,長江作為世界第一水能大河,其流域内的水電工程建設、航運等也會對流域内的生态再度造成不良影響。
十年禁漁前的洪澤湖漁港
因此,從前的那種禁漁方式對遏制長江水生資源衰退作用并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嚴格的十年禁漁,不僅從根源上解決了生态尚未恢複再度“捕撈”的困難,還能給魚類足夠長的時間來壯大種群。
其實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的老祖先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明白了。比如《呂氏春秋》當中提到的:“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所以,為了能夠恢複流域内的生态,做出必要的犧牲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大家擔心10年之期會不會太長,導緻長江的水生态系統崩潰?
給長江魚類10年時間休養生息
這一點擔憂确實是多餘了,畢竟在古代,人們的捕魚量較現在差得遠了,也沒見魚類泛濫成災。要知道,生态系統是在人類的影響下才會變得越來越脆弱,是我們的破壞才會使其運轉艱難,當人類不再插手,情況勢必會慢慢好轉。
首先,生态系統具備強大的自我循環能力。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種情況會将流域内的所有水生生物維持在一個數量相對正常的範圍内。簡單來說,隻要這個食物鍊沒有出問題,那麼長江當中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就會一直處在相互制約的情況當中。
水生生态系統示意圖
其次,咱們此前對長江的“濫捕濫撈”是非常恐怖的。大部分的魚類在這種捕撈之下,種群都受到了重挫,再倒黴一點的甚至都滅絕了,比如本文開頭提到的白鲟。
曾經生活在長江的白鲟已滅絕
雖然魚類确實非常的“能生”,但是在“魚口基數”大幅銳減的情況下,即使生得多也得要好幾年才能恢複原來的狀态。因此,十年對魚類來說真的不算長。
曹文宣表示:“十年禁漁是因為長江中的很多經濟魚類一般三四年性成熟,10年時間可以讓長江魚類繁殖2~3代。這種規模的種群增長會讓魚類資源有較明顯的增長恢複,如果屆時恢複狀況良好,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适當利用。”
一條魚的一生
最後一點就是其他的影響并未消失。長江流域内的魚類之所以面臨生存困境,除了有無節制捕撈的原因以外,像前面提到的水利工程建設、航運、水能開發等等,也會對魚類的生存造成影響。
比如說修建大壩,對于有着洄遊屬性的魚類來說,大壩就會阻斷它們洄遊繁殖的道路,從而讓其種群數量減少。所以,在大壩和諸多水利工程存在的情況下,魚類的恢複和繁殖依舊面臨難題。
長江流域的水電站分布圖
綜上所述,長江的水生态隻會在十年禁漁的過程中恢複得越來越好,不可能面臨崩塌的情況。而且,如果這種措施的效果非常好,可能禁漁的舉措會繼續延長。畢竟咱們現在已經從“掠奪資源”的階段走出來了,秉持着“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生态觀念,未來仍需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那麼,在目前實施“禁漁”也有幾年時間了,長江内有沒有什麼喜人的變化呢?
長江生态系統恢複的部分畫面
“禁漁”使魚類更加活躍長江當中除了有大家都熟悉的四大家魚以外,還有不少十分珍貴的魚種,它們也在禁漁的保護之下頻頻出現,似乎在表示,我們的保護措施真的有用。
比如說被南京人稱為“江豬”的長江江豚,它們屬于保護動物,鮮少有人敢捕撈。可在過去人們大肆捕撈其他魚類的情況下,江豚的食物就變得很少,而且來來往往的捕漁船也對其生活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所以江豚的數量不斷下降。
可愛的長江江豚
但自從禁漁以來,江豚能夠自由地在長江中捕食、戲耍,偶爾還會躍出水面,向大家展示自己“圓潤”的模樣。根據數據來看,自從禁漁開始,南京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當中的江豚數量明顯增加,其總數直逼100頭。
此外2021年8月時,研究人員還在赤水河當中發現了115厘米的長江鲟,讓人十分激動。
長江鲟
當然,禁漁不僅保護了珍惜魚種,對其他的魚類也起到了保護作用。人們甚至還利用人造洪峰、增殖放流等方式,幫助長江當中的魚類盡快恢複生态。以人造洪峰為例,從2011年開始,三峽水庫每年都會為了四大家魚的繁殖制造出洪峰,讓其能夠順利産卵。
最後,國家在禁漁之餘也沒忽略長江的持續發展。禁漁并不代表着直接放棄長江的淡水漁業,而是要讓其進行轉型。
三峽的“人造洪峰”
長江淡水漁業新變化過去許多的漁民都以在江中捕魚為生,如今禁漁的情況下,不能讓他們無處可去、無事可做。在幫助其就業安置的情況下,更該思考長江淡水漁業的轉型問題,讓他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對此不少科學家提出了“綠色超級稻”和“雙水雙綠”的概念,認為可以在稻田當中進行蝦類的養殖,這樣一舉兩得。不僅獲得了糧食的豐收,還獲得了養殖的水産品。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我們在未來應該更加努力研究出高新科技,發展不在流域内的養殖業。在不影響長江水域生态的情況下,也不會讓岸邊的漁民面臨着“無事可做”的尴尬情況。
“稻蝦共作”
雖然現在許多漁民都已經順利地走上了岸,依靠着政府的補貼和幫助轉業成功。但并不是所有漁民都能順利轉業,雖然這是在時代要求之下必須要做出的犧牲。為了能夠讓長江重回“舊時模樣”,這場“戰役”需要堅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