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2:19:01

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績的開拓者。元代趙孟頫的圓朱文篆刻,是其本人書後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記載不詳又沒有在當時形成以石刻印的風氣。文彭、何震在印壇上一反淺陋怪誕的九疊文,力追秦漢,開辟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

自此之後,掀起了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其主要表現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現了文彭、何震、歸昌世、汪關、朱簡、梁袠等幾十家;二是印學理論的确立,編制印譜成為風尚,如《集古印譜》,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時人(包括篆刻家本人)更重視制印譜,使得印譜如詩集、文集一樣,成為個人的一種藝術成就的記載;三是書畫已經離不開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故書畫家、詩人、文學家以至收藏家,無不存印章。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

疁城一日長(清 鄧石如)

鄧石如的印作風格多樣,他在不同時期,甚至是同一時期不同的作品,也都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方印即是與衆不同的一方,也是鄧石如白文印中的上品。與之同時期的白文印,大都線條平直,結子方嚴,遵循的是漢印風格,但是鄧石如這方印卻将書法的筆意融入刀法之中,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揮灑。在刀法上,鄧氏沖切并用,除了“城”字的土旁刀法似有失外,其餘各字都無懈可擊。“一”字與“長”字的橫畫呈波浪形,使印面極富動感,呈現出一派生機。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

丹青不知老将至(清 吳熙載)

“丹青不知老将至”出自 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将軍》。吳熙載刻的這方白文印非常有特色,文字形态方圓兼施,用刀沖切并用,線條爽勁,有粗細變化,極富韻緻;章法布局獨特,第一個行有三個字,“丹”字極力壓縮,已經和“日”字十分接近,使下邊“不”字出現大塊留紅,并将右下部打圓角,使留紅鮮明而并不顯得突兀。正方印疏疏朗朗,活脫自然,使我們可以想象到,吳氏在篆刻此印時那種遊刃有餘的快意。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3

蔣仁印(清 蔣仁)

蔣仁是“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以沉着冷隽見長 , 。所示的“蔣仁印”,是他為自己刻得一方自用印,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用刀蒼渾沉着,是典型的漢代鑄印風格。線條之間的殘破造成了印面大面積的留白,這樣處理,既避免了印面的擁擠,有增強了朱白對比效果,使印面不再單調。蔣仁用刀師法丁敬的短碎切刀,但較丁敬更加樸拙,更加铿锵。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4

一日之迹(清 鄧石如)

鄧石如提出刻印要“印叢書出”,這并不是一句空口号,鄧石如認認真真地做了,并且還影響了後世的一大批篆刻家,是篆刻所表現的意趣為之一變,可謂功德無量。“一日之迹”這方印文字取圓勢,采取的是三密一疏的布局方法,由于每個字的筆畫都不多,顯得正方印格外疏朗,圓轉的線條顯得流動而富有張力,再加上切刀所造成的金石味,使全印的藝術效果特别明顯。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5

龍尾山房(清 奚岡)

奚岡也是“西泠八家”之一, 他的篆刻繼承了丁敬樸茂古秀的一面,茂密處見通透,渾成中見散逸。而最厭惡妩媚一路的印風。“龍尾山房”是一方朱文印, 是奚岡 25 歲時的圓朱文力作,全印中沒有一根直線條,大部分橫線兩端都向上彎曲,筆勢婉轉流動,結體舒展輕松,缺蝕的線條和幾處稚拙的筆意,使全印繁茂、明快、飄逸的氣韻和諧地統一起來,煞費匠心的安 排被自然不做作的效果遮去。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6

夢萱草堂(清 徐三庚)

在徐三庚的篆刻作品中,這一方顯得與衆不同。無論徐氏作朱文還是白文,都是以他所書寫的小篆體入印,這種風格的印章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夢萱草堂”卻是一個特例。印章屬于細朱文,幾乎每有粗細變化,很難看到徐三庚篆書的影子,這在徐氏的作品中這是十分罕見的。該印線條圓勁,幹淨利落,印面中間用豎線隔開,對文字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另為,“夢”字有邊弧線的内收,與“堂”字上部繁化的處理,也是徐氏的巧思所在。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7

翰墨緣(清 錢松)

這是一方橢圓形白文印,是錢松的作品。錢松開始師法浙派諸家,後又臨摹漢印,據說有兩千方之多。但是他的印風仍沒有脫盡浙派的影子,故也被列入“西泠八家”之一。這方橢圓形印章共有三字,一般朱文可以随形诘曲而不失自然,白文卻很難做到,一般都在一個方形的空間内變化,為此,錢松用肖形裝飾印文兩側以,這樣既豐富了印面,避免了白文的變形。此印線條圓勁、古樸,印面安排華麗、雅緻,是一件佳作。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8

兩方端硯齋藏書之印(清 張熊)

這是一方九字藏書印,使用的是細朱文。文字個個獨立,與印邊不相交,所以在印面使用了九宮格,對文字起到了穩固作用。這種設計印面的方法并不多用。張熊 喜愛收藏金石書畫,精篆刻,擅繪畫。他的繪畫作品雅俗共賞,時稱 “ 鴛鴦派 ” ,他的篆刻風格也和他的畫風一緻。這枚印章是他的代表作,整體風格工穩雅緻,線條細勁,篆法活脫自然,極富筆意。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9

放情詩酒(明 何震)

從文彭、何震刻印,開始使用青田石,文、何的關系介于師友之間,何震印風深受文彭的影響,使文彭的繼承者。這方印是何震用青田石刻成的,全印氣息蒼茫樸厚,用刀外露,毫不掩飾,更增強了其猛力奔放的藝術效果。這種效果是象牙等印材所無法達到的。另外,印章邊緣的自然殘破有使該印多了幾分放達意趣,正與“放情詩酒”印文相合。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0

程守之印(明 何震)

何震的這方印文名印,在章法上遵循了漢印的模式。印面文字三密一疏,“程”字上緊下松,和“印”字的下緊上松呼應,為了使“印”字上部出現大面積留紅,所以簡省了最下面一橫畫;“守”字下面的留紅與“之”字上面的留紅相呼應,布局巧妙。該印用刀沖切并用,線條表現出十足的金石趣味,但又不失靈動,整體上看既有壯士耿介之氣象,又不失文人的書卷氣。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1

夥山汪氏(清 黃士陵)

這方印是典型的黃士陵的風格,黃士陵的印章,用刀以沖為主,刻出的線條幹淨利落,甚至轉折處直來直往,毫不掩飾,他設計的印稿,為了使中宮疏朗,将文字的筆畫極力向外拓展,形成了一種外緊内疏的獨特的視覺效果,給人一種清爽雅緻的美感。這方印也是如此,文字兩密兩疏,但并不顯得輕重失調,其中“山”字中間一豎筆有意加粗,對平衡印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印章邊欄外破内整也是該印的獨特之處。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2

季荃一号定齋(清 黃士陵)

此印六個字的排列比較整齊,線條以方折為主,每個橫行的三個字之間幾乎相連。“季”字的結構安排比較規整平均,線條偶有斷開之處,于整齊之中增添一絲變化。“荃”字的結構安排十分平均,留白處的距離都一樣,線條也比較平均。“一”字則被安排在靠上的位置,因為如果把它安排在中間,則在視覺上會給人以下沉的感覺。“号”字的線條粗細有一些變化,筆劃的收筆處也比較尖細。“定”字則在整體取縱勢的趨勢上内部取橫式,下面留白較多,與“一”字的留白相呼應,避免“一”字的留白過多,給人以突兀的感覺。“齋”字的結構也與印文其它字保持一緻,整齊、平均。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3

丁敬身印(清 丁敬)

丁敬是浙派的創始人,他的出現一掃甜軟柔媚的印風,開創了細碎短切刀之法,印風古拙樸厚,自成一家,成為了繼何震以來印壇執牛耳者。這方“丁敬身印”是丁敬為自己作的私用印,線條渾樸古拙,有濃厚的金石氣息,富有是秦漢鑄印的藝術效果;在分朱布白上,疏密得當,遵循了漢印對角呼應的原則,字形端嚴而不失自然之态,是丁敬的得意之作。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4

結習未除(清 丁敬)

丁敬這方白文印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風格,其他白文印在章法上多是布置成滿白的效果,很少在字外留紅,而這方印則不然,其中每個字都是呈上松下緊的結構,這樣就使得字的下部出現了大塊的留紅,既增強了朱白的對比效果,又活躍了印面。浙派刻印更加注重刀法的渾樸,而多在章法上有呆闆之嫌,丁敬的這方印也許是他的一種新的嘗試,較之其他浙派白文印顯得更加活脫,更加有情趣。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5

俠骨禅心(清 趙之琛)

此印出自趙之琛之手。浙派篆刻發展到趙之深這裡,又達到了一座高峰。其時,浙派篆刻無論是理論還是刀法,都已經發展成熟,再加上趙之琛用工甚勤,使得他的篆刻更趨精熟。“俠骨禅心”是典型的浙派風格,左邊、上邊的邊欄幾乎已經殘去,但是由于浙派自行處理得比較端穩,所以并不顯得散亂,此印用刀老辣,線條有耿介之氣,整體的格調正與印文“俠骨禅心”相暗合。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6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清 趙之謙)

此印是趙之謙為了紀念亡妻和亡女所作。款采用典型的北魏造像體,極具風神,屬趙之謙的首創。趙氏作此印時心情之悲涼可以想象,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為其傾力之作。采用上實下虛的布局方法,每個字點畫主體部分上移,使字之上部顯實;每字都将下方部位某些線條拉長,作懸針、長腳形狀處理,疏而空靈,形成虛境。印章文字雖多,但多而不滿,疏密相間,氣象萬千。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7

有好都能累此生(清 鄧石如)

這又是鄧石如的一方開後世先河的典範之作。白文印刻得如此流動,如此富有毛筆書寫的味道,是從鄧石如開始的。這是一方七字印,左三字右四字排列,字勢扁平,取橫勢。其中“累”字的上部由于太繁瑣,所以作了減省。此印用刀爽利,線條變化豐富,印面布局自然,分朱 布白妥帖,這類處理方法被後來的吳讓之所心領神會,鄧石如的印風得以繼承法發展。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8

琴罷倚松玩鶴(文彭)

盡管對這方印章的真僞還有争議,但這方印仍被評為是文彭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佳作。印章的五面都刻了行書邊款,内容為:“餘于荊川先生善,先生别業有古松一株,畜二鶴于内。公餘之暇,每與其嘯傲其間,撫琴玩鶴,洵可樂也。餘既感慨先生之意,因檢匣中舊石,篆其事于上,以贈先生,庶境與石而俱傳也。時嘉靖丁未秋,三橋識于松鶴齋中。”讀此印,開始感覺平淡無奇,但是讀完邊款,則給人的感覺是典雅、素淨。另外,此印曆經滄桑,印面的邊緣已經殘破,更給這方印增加了一些朦胧的、神秘的美感。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19

濮氏孚柱(汪啟淑)

汪啟淑一生藏印甚夥,這對他篆刻眼界的提高影響很大。藏印人多擅長刻印。這方“濮氏孚柱”即是汪氏所作。該印分朱布白獨具匠心,“氏”字下方大面積的留紅是全印的印眼,與其餘筆畫較多的三字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線條用沖刀來完成,幹淨利落。筆畫轉折處變化微妙,足見作者的深厚功力。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0

真水無香(蔣仁)

這方印是蔣仁的代表作。印章的殘破已經非常嚴重,其中“無”字下面的四條豎線僅剩下了三條半,這應當不是蔣仁的本意。但是這種殘破也頗有意思,從而使印面更加的自然與空靈了,這也許是“巧與天謀”吧!蔣仁師從丁敬,篆刻是典型的浙派風格,浙派印章以刀法見長,但是過分的講究刀法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篆刻的藝術性。而這方印章除了刀法的蒼勁簡古之外,殘破所造成的韻緻也是其他浙派印章所無法比拟的。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1

頻羅菴主(奚岡)

奚岡在篆刻上最推崇丁敬,在“頻羅菴主”中雲:“印刻一道,近代惟稱丁丈鈍 丁 先生獨絕,其古勁茂美處,雖文、何不能及也。蓋先生精于篆隸,益于書卷,故其作辄與古人有合焉。山舟尊伯藏先生印甚多,一日出以見示,不覺為之神聳,因喜而仿此。鐵生記。”崇敬之情,由此可見。“頻羅菴主”是梁同書的号,奚岡稱其為尊伯,為其治印當然不敢敷衍。此因用刀娴熟,線條老辣,章法穩妥,有沖和古拙之美。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2

菫浦詩詞之印(吳骞)

吳骞,字槎客,字葵裡,号兔床、益郎、小桐溪旅人、漫叟,海甯新倉人。這方六字白文印即是他的作品,是給杭世駿所刻的詩詞印。其印風主要受浙派影響,這方印章線條古樸、蒼勁,如同鐵鑄一般;章法設計也有獨到之處,“浦”字的三點水旁為了節省空間和避免繁瑣,化為三條短豎,“詩”、“詞”二字的“言”旁為避免重複,也作了相應的變化,“之印”二字筆畫較少,避免了全印的擁擠之感。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3

息遊園長物印(任淇)

任淇工書法,精篆刻,善畫花鳥、人物,這方“息遊園長物印”朱文印即出自任淇之手。任淇的篆刻,在刀法上受浙派的短碎切刀法影響,在這方朱文印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浙派的影子。此印在用篆上以方為主,轉折果斷,但是一味的方,就容易使印面變得呆闆,所以“圓”字下邊圓弧在整方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整方印頓生流動之感,再加上“長”字和“印”字上的弧線作呼應,整方印章才顯得更加活脫自然。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4

十六金符齋(黃士陵)

此印章法大膽出新,以比劃最簡的“十六”二字與比劃較繁的“金符齋”三字平分秋色,各占全印的一半。由于“金” 、“齋”二字的簡化,右邊的“十”“六”二字并不顯得孤單零落,在對比之中達到平衡,這就是此印在結構章法上的别出心裁之處。此印刻法精娴老到,下刀老辣勁健。印文中挺拔的斜直線條,與“六”“符”字中的弧形線條結合得十分協調。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5

學然後知不足(吳熙載)

這方朱文印,也是吳讓之印作中的精品。吳讓之深受鄧石如的影響,将“以書入印”的箴言銘記于心,再加上其深厚的功力和淵博的學識,所刻之印無不精妙。“學然後知不足”這方印,除了刀法娴熟、筆緻鮮活之外,章法設計也有獨到出,結字按照吳氏篆書的常規,取上緊下松之勢,并且上下兩個字有壁畫穿插的現象,這樣一方面使字與字之間關聯起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印面的擁塞之感。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6

作個狂夫得了無(蘇宣)

蘇宣這方印,應該是對他自己人生的寫照。蘇宣好劍術,某日路上遇見惡人,一怒之下将其殺死,他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便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活。蘇宣是個輕狂的遊俠,他的篆刻中自然也多了幾分俠氣,這在印章“作個狂夫得了無”中可見一斑。該印以沖刀為主,用刀猛利、爽俊,前兩行共六字,字勢端穩,而最後一個“無”字卻占了三個字的空間,尤其是下方的四條長豎,力道甚猛,顯現了他的“狂夫”本色。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7

蕉綠館主孫老萼之印(鐘以敬)

鐘以敬善寫篆書,尤其的對《天發神谶碑》情有獨鐘,其篆刻初受浙派影響,後又師法徐三庚,以《吳記功碑》體勢入印,風格獨特,在當時極富盛名。這方朱文印,用篆即是這種風格,為了尋求藝術風格的統一,有些自行稍作調整,使印面疏密有緻;用刀主要繼承了浙派短碎切刀的之法,使線條秀勁而不輕滑。整方印設計極工巧别緻,疏密自然;用刀精熟自然, 精整隽拔,乃鐘氏印章中的精品。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8

高隐南屏小石門(趙之琛)

這方印出自趙之琛之手,外加邊欄,主要起裝飾作用,印面鮮明的留紅有兩處,一處是“小”字上部,另一處是“隐”字下部,兩塊遙相呼應,“門”字特意拉長中間兩豎,以補住下面的空間。可這方印時,趙之琛已經 59 歲,這時的趙之琛,正值創作的鼎盛時期,其刀法、布篆都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得心應手,天衣無縫。這方印正是趙氏的得意之作,古樸而妍麗,其精熟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最好的篆刻白文印(明清篆刻名家名印欣賞)29

石壽齋(吳熙載)

這是一方三字白文印,邊款為:“戊午七月,熙載刻。”這方白文印,在吳熙載的作品中風格非常典型。該印橫畫略細,而豎畫略粗,其中“壽”字更為明顯,這也是吳熙載刻印的風格。該印在章法上沒有什麼出新之處,但是字形卻頗有意趣,如“齋”字的形态很像一個長須老人。“齋”字有七條豎線,但是最下端并不整齊,這與最上兩筆形成了呼應,吳讓之的匠心巧思可見一斑。該印用刀極為爽利,大處得渾樸,細處見空靈,是吳氏作品中的佳作。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