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22:20:36

在北京東城不僅有着故宮、天壇、大運河這樣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産,東城區也還是一座擁有2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非遺之城”。在新科技、新手段、新形式不斷發展應用的今天,集地理信息、标志建築、非遺項目、精選線路、打卡點位于一體的《東城非遺雲遊趣圖》在東城區2022年“文化與自然遺産日”活動期間正式上線,雲遊圖将帶您走進這座非遺之城。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1

天壇祈年殿

《東城非遺雲遊趣圖》通過有趣的手繪地圖的形式,依托東城區重要曆史建築、主要街道及與之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帶您暢遊東城。想知道哪裡有最地道的非遺好吃、好玩、好看、好聽的?不妨跟着《東城非遺雲遊趣圖》一起遊起來吧!

養生在東城——吃點講究的

說起北京的地道美食,烤鴨、涮羊肉不可錯過。但北京的好吃的可遠不止這些,北京人吃食可有大講究。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2

都一處燒賣制作技藝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吳華俠

(1)去全聚德和便宜坊看北京美食講究的技藝之絕

位置:前門大街

創建于1864年的北京全聚德烤鴨店和創建于1416年的北京便宜坊都是曆史悠久、京城一絕。全聚德挂爐烤鴨技藝以優質的北京填鴨為原料,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自成一格,被列為北京特産之首。而便宜坊焖爐烤鴨技藝有所謂“三絕”,即焖爐特制技藝絕、選鴨制坯技藝絕、烤制片鴨技藝絕,同樣令人吃之難忘。

(2)去天興居、錦芳小吃店品北京美食講究的味道之絕

位置:前門大街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天興居精于炒肝制作技藝,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點。而錦芳小吃店自産的元宵品種衆多,制作技藝獨特。

(3)去壹條龍、東來順看北京美食講究的選料之絕

位置:前門大街、王府井大街

若論全國各地民衆最喜愛的美食,火鍋一定排得上号。壹條龍飯莊一直延續傳統的銅火鍋吃法,堪稱京城涮羊肉之“正宗”。而東來順涮羊肉制作技藝融合羊肉批制和切肉、火鍋制作、糖蒜制作、調料制作等多種技藝,素有“中華第一涮”的美譽。

會玩在東城——玩兒點有趣的

說到玩兒,老北京人可真是最會玩兒的一群人:胡同口老樹下,一群人興緻盎然下着象棋、圍棋;四合院屋裡裝飾着絹花、絨花和面人,養着金魚兒,供着兔兒爺;胡同裡溜達着就去了天橋和東直門,看各種表演:數來寶、寶三跤場跤藝、東直門沾衣十八跌功夫跤……應有盡有,叫好聲不絕。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3

兔兒爺制作技藝

(1) 老北京最特别的花兒

位置:花市大街

老北京人愛花,不隻是真實的花木,還有各種以花為形的工藝品。

北京絹花亦稱“京花”,以絲綢、绫絹、電力紡、洋紡等為原料,制作工藝精湛,制出的成品形态逼真,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和廣泛的用途。

絨花(絨鳥)通常以蠶絲絨為原料手工制成,制作題材相當廣泛。每一件絨花作品都是世間獨有的,不會出現樣式上的重複。

(2)老北京最愛看的表演

位置:天橋、東直門

天橋之于北京是一個特殊的區域,而天橋雜耍在老北京人心中一直是最特别的回憶。數來寶、寶三跤場跤藝等項目都深受老北京人喜愛。

數來寶又名順口溜、溜口轍、練子嘴。北京話把急快而有節奏的念唱稱為“數”,“來寶”即來錢,“數來寶”就是一說就來錢的意思。

寶三跤場跤藝以摔跤為載體,加入京腔京味的語言、風格诙諧的表演,被稱之為“武相聲”。

東直門沾衣十八跌功夫跤傳承于清代宮廷“善撲營”,融合滿、蒙、漢、回各族跤術精華。

(3)老北京最休閑的活動

位置:天壇

中國人愛棋日久。直至現在,北京城的公園、街頭巷尾依然屢屢可見成群的人在下棋、觀棋,可謂一道亮麗風景線。

(4)老北京最看重的吉祥平安

位置:金魚池、南鑼鼓巷

中國人視金魚為吉祥之物,北京人養金魚圖的是“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口彩。至今,養金魚仍是很多北京人家的喜好。

從明代時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請兔兒爺、給親朋送兔兒爺的習俗,請兔兒爺就是請平安,送兔兒爺就是送福、送吉祥。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4

北京剪紙

(5)老北京最見手藝的記憶

位置:南鑼鼓巷、國子監街、百工坊

在老北京學手藝一定會是特别的旅行記憶。老北京手藝衆多,北京面人、泥人張、剪紙等都頗具懷舊感。

面人也稱“面塑”,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的一種傳統塑作藝術。北京面人做工考究,造型精緻,還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劑作防裂、防蟲、防黴處理。

“泥人張”彩塑藝術自清道光年間形成以來,經過新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探索實踐,“泥人張”彩塑藝術成為雅俗合一的中國民間藝術的代表。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族藝術之一。北京剪紙具有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樸實、大方的美感,物象姿勢優美,富有節奏感,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在對比色中求協調。

匠心在東城——看遍極緻的

現代人常常追逐潮流和時尚,推崇極緻之美,殊不知老北京早在數百年前就把極緻之美玩出花了。無論是曆朝曆代的宮廷還是民間,北京的傳統工藝和美術都是備受喜愛和追逐的時尚與潮流。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5

北京市琺琅廠景泰藍制作技藝

(1) 服飾之美

位置:珠市口

京式旗袍作為近代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作,它的特點是保守和傳統相結合;衣領緊扣,斜襟,盤花紐扣,高開衩,曲線鮮明,襯托出端莊、典雅大方、雍容華貴的民族風格。

紅都中山裝被譽為中山裝第一品牌,工藝特色突出,講求從細節處見神韻。

北京劇裝戲具制作技藝是伴随着京劇藝術的興起而産生的。劇裝戲具品種豐富齊全,技藝規範考究,做工缜密精細,用料高檔、風格雍容大氣。

(2)裝飾之美

位置:永定門、崇文門、百工坊

在北京,無論是曾經的宮廷還是老北京人家,藝術品的裝飾與收藏都是備受追捧的。景泰藍、牙雕、料器在北京時常可見。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以金、銀、銅為主要原料,綜合運用了青銅、燒瓷、繪畫等多種傳統技藝,具有獨特的文化内涵和藝術美感。

北京象牙(骨)雕刻源于宮廷、曆史悠久,為“燕京八絕”之首。近年來,北京牙雕将制作原料改為猛犸象牙和動物骨頭,在盡量體現工藝師們巧用材料的能力與藝術修養上的基礎上,展現因材施藝、獨具匠心的雕刻技巧。

北京料器在制作中沒有圖稿、沒有模具,整個制作過程藝人憑借鑷子和剪刀等工具,在高溫火中施藝即興完成創作,一次成形,被稱為“爐火中的雕塑”。

(3)建築之美

位置:故宮博物院

要看北京建築之美,首推故宮。北京故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明代建成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嚴格形制的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聆聽在東城——聽點地道的

來到北京,自然要聽一聽北京的聲音。除了最著名的京劇,北京其實還有很多傳統音樂頗值得一聽。而北京的各種傳說故事是構建北京城曆史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6

智化寺京音樂演出

(1)胡同之聲 最是難忘

位置:鐘鼓樓

若說老北京最讓人懷念的聲音,莫過于胡同裡的鴿哨聲和叫賣聲。

北京鴿哨又名哨鈴,是老北京特有的标志之一,被譽為北京的聲音。

叫賣,北京人稱之為吆喝。各種商販叫賣聲構成了老北京胡同的一絕。

(2)宮廷雅樂 東城流傳

位置:智化寺、天壇

起源于唐宋宮廷音樂的智化寺京音樂是中國現有古樂中唯一按代傳承而沿襲至今、保存完好的樂種。它以吹管樂器為主奏樂器,以我國傳統記譜法工尺譜為樂譜,曲調古樸典雅、悠揚深沉。

天壇神樂署的中和韶樂在明朝以前稱雅樂、郊廟樂,是中國古代盛行于宮廷的典禮音樂,一直被尊為“華夏正聲”。

(3)傳說故事 東城傳頌

位置:天壇、前門、崇文門

北京許多名勝古迹都流傳着豐富有趣的傳說故事。

天壇的傳說因天壇建築和皇帝祭天大典而萌生、發展,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和文學價值。前門傳說則是流傳在前門地區。而崇文門的傳說是勞動群衆勤勞智慧的結晶。

玩兒轉東城非遺傳承打卡點

依托東城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非遺資源,《東城非遺雲遊趣圖》還特别推出東城非遺傳承打卡點。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民衆都可在以下打卡點深入感受景泰藍制作技藝、劇裝戲具制作技藝、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等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

1、景泰藍制作技藝(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安樂林路10号

2、劇裝戲具制作技藝(北京劇裝廠有限責任公司)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西半壁街15号

3、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同仁堂崇文門藥店)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外大街42号2層

4、象牙(骨)雕刻(北京象牙雕刻廠有限責任公司)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國瑞北路52号北京象牙雕刻廠

5、京式旗袍制作技藝(北京紅都集團有限公司)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8号

6、景泰藍制作技藝(李佩卿大師工作室)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後永康胡同17号東創園内

7、大小木作前門店

位置:北京市東城區長巷五條1号(前門東路漢庭酒店内)

非遺和城市文化名片(非遺之城煥新之旅)7

雲遊東城,玩轉非遺。《東城非遺雲遊趣圖》詳情,請關注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微信公衆号“非遺101”。通過這豐富的“非遺之城,煥新之旅”,讓民衆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身臨其境感受東城非遺之精彩。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