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
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伍俊妍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指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竈性腦缺血導緻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也稱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或小中風,這是因為它是指在短時間内腦血流量減少引起的腦功能障礙,每次犯病的時間持續不久,通常是數秒鐘、數分鐘或數小時等,最長不超過24小時。往往症狀來得快,消失也快,因此而得名。
一、TIA的臨床表現
症狀多表現為一過性眩暈、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穩。單眼突然出現一過性黑蒙,或視力喪失,或白色閃爍,或視野缺損,或複視,持續數分鐘可恢複。一般無意識障礙,曆時5~20分鐘,可反複發作,但一般在24小時内完全恢複,無後遺症。
二、TIA的危害
TIA在恢複後不留任何後遺症而易被人忽視,然而,TIA症狀雖輕,但後果嚴重,如不及時治療,據統計,約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産生嚴重的腦梗塞,而威脅病人生命。因此,醫學家們常常把它看成是腦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險信号,千萬不可忽視,應當進行積極治療。
三、TIA發生的危險因素
TIA好發于34~65歲,65歲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關于短暫腦缺血發作的病因和發病原理,目前還存在分歧和争論。多數人認為與以下問題相關:
1、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粥樣硬化是導緻TIA的最主要因素,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逐漸增大,血管管腔縮窄,縮窄血管所供應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導緻TIA發生。
2、微栓塞:主動脈-顱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附壁血栓凝塊,可散落在血流中成為微栓子,這種微栓子從血流進入腦小動脈,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狀。
3、心髒疾病:尤其是心房纖顫,容易導緻血栓的形成,血栓随着血流進入腦動脈而引起TIA。
4、血流動力學改變:如出現一過性的低血壓時,腦血流量下降,腦組織因側支循環供血減少而發生缺血症狀。
5、血液成分的改變:如嚴重貧血,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闆增多症等,均可能成為短暫性腦缺血的觸發因素。
四、TIA的藥物治療
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應當進行積極治療,降低血液粘稠度,調整血液的高凝狀态,控制和維持血壓、血脂、血糖在正常範圍内,終止和減少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預防或推遲腦梗塞的發生。常見的治療藥物介紹如下:
1、抗血小闆藥物:抗血小闆凝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二級預防獲益顯著,已為多項大型研究所證實。一項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二級預防随機試驗中,結果能顯著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但輕度增加出血性腦卒中。
2、抗凝藥:如華法林、低分子肝素、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主要用于預防房顫導緻的缺血性腦卒中。舒洛地特軟膠囊是肝素樣分子,可用于有血栓形成危險的血管疾病患者。
3、他汀類藥物:血脂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應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作為首要幹預靶點,調脂治療首選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不單止降脂,還有抗炎穩定斑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因此,對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無論是否伴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證據,均推薦給予他汀類藥物長期治療,以減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險。而有腦出血病史的 TIA 患者應權衡風險和獲益合理使用他汀類藥物。
4、中成藥:防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中成藥在我國廣泛應用,如具有活血化瘀的中成藥有三七通舒膠囊、銀杏葉制劑、華佗再造丸、腦栓通、血塞通、中風回春丸、諾迪康等,以開竅為主的中成藥有安宮牛黃丸(清熱開竅)、蘇合香丸(芳香開竅)、醒腦再造丸等,以熄風通絡為主的中成藥有大活絡丹、天丹通絡等,以補虛通絡為主的中成藥有偏癱複原丸等,中成藥的選擇需辨證施治。
5、改善腦功能藥物:如丁苯酞具有改善腦缺血區的微循環,增加缺血區的血流,改善預後;胞磷膽堿鈉可降低腦血管阻力,改善大腦血液循環,促進大腦物質代謝和恢複,用于短暫性腦缺血引起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尼麥角林通過擴張腦血管而改善腦功能,可改善腦梗塞後遺症引起的意欲低下。
五、TIA健康指導
1、食物選擇
患者應選擇低鹽、低脂、足量蛋白質和豐富蛋白質和豐富維生素飲食,如多食入谷類和魚類、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等,建議使用低鈉食鹽,限制鈉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克(普通啤酒蓋去膠墊後一瓶蓋相當于6克)。另外,日常應少攝入糖類和甜食,忌食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飲暴食;戒煙、戒酒。
2、活動指導
适當進行散步、慢跑、踩腳踏車等體育運動,以改善心髒功能,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腦循環。
3、用藥指導
TIA患者常需服用控制血壓、抗血小闆聚集、神經保護、抗凝等治療。應按時服藥,不能擅自停藥、加量。應用抗凝藥物期間應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等狀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