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們,平時做作業或者看書時難免會碰到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從旁指導,也是最令家長崩潰的階段。
但由于兩代人之間隔了一定的時代,有一部分知識并不是完全相通的,甚至存在矛盾,因此家長輔導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加之現在教材改版,小學的知識越來越難,家長們又畢業太久,知識點雜且習慣了大人邏輯,無法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導緻大學畢業也教不好孩子。
比如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父母那輩是這個發音,可到了孩子這輩又是另一個發音,導緻輔導過程出現小沖突,對孩子也會造成困擾。
這時如果沒有事先了解孩子的教材或學習進度,就會感覺吃力,甚至鬧出尴尬來。
寶媽給孩子糾錯被打臉聽同事說,前兩天她還鬧了個笑話呢。
她家孩子剛認字時就對讀書有濃厚興趣,關于教育投資她可是毫不吝啬,各種繪本、有拼音的兒童讀物,占據了家裡的半壁江山。
孩子也沒讓她失望,上小學前就已經掌握了不少生字,現在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常常領着同學們朗讀課文。
上周末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孩子讀《回鄉偶書》時讀到“鄉音無改鬓毛衰(shuai)”,她一聽就立馬給予了糾正。
“這個字平時雖然念“shuai”,但在這篇古詩中念“cui”。”
孩子剛開始也很疑惑,因為課本上的拼音注解和老師都表示是念“shuai”,不過同事一臉自信地表示課本和老師都錯了。
于是這周一,孩子在學校帶領同學們朗讀古詩時,糾正了全班同學的發音。老師到上課的時候才發現不對勁,詢問之下才知道“cui”的讀音是同事教的。
這簡直是件荒唐事,全班孩子都被帶跑了,于是在群裡點名批評同事亂輔導。
老師告訴她,現在這個字的讀音早就已經發生了改變,規定不再按照以前的讀音來了,家長輔導孩子要從課本出發,否則老師教起來也比較棘手。
經過這件事後,全班同學的發音又要再一次轉換過來,同事也挺内疚的。
原本以為是糾錯,不想自己才是錯的那個,為此同事家孩子這兩天沒少奚落她。
知識在不斷更新換代,輔導孩子自己也要學習家長輔導孩子時,不要憑着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或者對某一個知識的既定印象,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對的,課本和老師是錯的。
多了解情況,多做做功課,至少把孩子目前學的東西看一遍,以免幹擾孩子學習。
其實古詩詞改字的讀音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比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中對“斜”字的注音,早在2006年就變成了“xie”,而不再是“xia”。
相信遇到這種問題的家長不在少數,這樣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時,不要急于糾正,也不要憑經驗說事。
另外,一味糾結某些字的發音,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盡管我個人也認為,把古詩詞中原本押韻的“古音”,為了避免麻煩更換成人們常讀的,丢掉了古典的意境和韻味。
但中小學的學習任務并不是古漢語研究,了解到這個程度也不是不可以,老師按照教育部改完的讀音教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真的感興趣,之後再自己了解傳統的讀音就可以了。
輔導孩子的正确打開方式:家長應該将心态放平,抛棄自己的固有思維,多了解,現在網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或者直接詢問老師,也比在不确定的情況下給孩子糾錯好。
再者,家長擔任的主要是從旁輔導、檢查孩子學習成果的角色,真正擔任教導角色的應該是老師。
也就是說,家長要将教導權還給老師,不應過多幹預。
家長應該着重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和尋找答案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考水平,幫助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至于學習方面,應該和老師站在同一個出發點,而不是彼此處于對立面、互相找茬。
雙方應該互相配合、積極溝通,才能共同幫助孩子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