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困境中,牽挂是溫暖的春風,撫慰受傷的心靈;在人生的旅途中,牽挂是善良的向導,指引着前方的道路;在家庭中,牽挂是美麗的玫瑰,創造幸福的人生。(排比句開頭,富有氣勢,為全文奠定基調)
有了牽挂,親情就多了一份溫馨;有了牽挂,友情就多了一種幸福;有了牽挂,愛情就多了一縷相思。牽挂别人是甜蜜的,被人牽挂則是世上最美妙的幸福。親友問候,讓你從不孤單;朋友祝福,讓你信心倍增;愛人的思念,讓你的心靈充滿陽光。
詩中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不是“兒行千裡母擔憂”的慈母的牽挂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遊子對故鄉的牽挂。“思君令人老”是對遠戍邊疆夫君的牽挂。“孤帆遠影碧空盡”是對朋友的牽挂……從某一方面而言,人類曆史有多長,牽挂就有多長;人間親情有多深,牽挂就有多深;人間親情有多濃,牽挂就有多濃。(運用大量詩詞,使文章更加豐滿有底蘊)
在我十二歲那年,我獨自去看望在威海打工的爸爸,再回來的時候,爸爸把我送上火車,千叮咛萬囑咐着:“到了學校别亂跑,女孩子注意點安全。吃的都在包裡,餓了就吃,下車的時候姥姥會去接你……父親還意猶未盡,但我已經不耐煩了。父親隻好告别下車,站在窗前久久不離去。火車開了,父親似乎想到了什麼,又跟上車,從窗口将一袋話梅糖塞給我,“含在嘴裡,不會暈車”。我怔住了,父親的白發是那樣刺眼,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我把頭伸出窗外,沖着父親喊道:“爸,照顧好媽,你自己也要保重好身體!”父母對遠在他鄉的子女懷着深深的牽挂,這種牽挂之子女出生那天起就一直根植于父母心中,并一直伴随着他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最終,他們仍然帶着這份牽挂而去,而子女呢?(發問,引發讀者好奇)
在生活中的我們就先這樣,習慣于被父母牽挂,卻不曾怎樣仔細的牽挂過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的是無盡的付出,而我們對父母除了索取和依賴還有什麼呢?蹒跚學步的嬰兒抓緊父母不放,是因為依賴;孩童跟别人打架吃虧哭着去找父母還是因為依賴年輕的夫婦三天兩頭回家給父母又帶來什麼了呢?無非是索取,等他們有了孩子,他們的心又全抛在了孩子身上,而生他們、養他們、一直牽挂着他們的父母卻抛在了腦後。偶爾想起,才發覺自己對父母的牽挂幾乎沒有,或者是那麼的淺薄!(與上一段進行對比,突顯父母的愛)
牽挂,是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是一句依依惜别的般般祝福。父母對子女的牽挂,就像一片雲,随着天空中的鳥四處飄蕩,穿越千山萬水,萦繞在子女心頭。兄弟姐妹間的牽挂,猶如山澗小溪,清澈透明,泉水淙淙流淌不息,喝一路歡歌,澈一路浪花。夫妻之間的牽挂卻似一首婉約的詞,纏綿幽遠,相思常使淚沾巾。還有朋友間那份不含有血緣關系、不摻雜私心雜念的牽挂,常能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正是因為有牽挂,才留給了我們一份至真至誠的悲涼的美麗。(升華主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