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是指身體長時間不更換姿勢,緻使皮膚或皮下組織受壓,血液循環不暢,導緻組織的潰爛、壞死。身體骨骼隆突、肌肉菲薄的部位,受到壓力、摩擦力、剪力等刺激,都會發生壓瘡。發生壓瘡後不僅疼痛難忍,而且細菌容易從傷口處侵入,造成傷口的感染,嚴重者危及老人的生命。
哪些老年人容易發生壓瘡長時間卧床不活動或由于麻痹,使身體活動受限制、自理困難的高齡老人,嚴重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消瘦、肥胖過重、身體下垂水腫者、大小便失禁、意識障礙和患有影響身體活動的疾病的老年人均容易發生壓瘡。
壓瘡發生的原因皮膚受壓:長時間不改變身體的姿勢,或保護性措施松緊不适宜、襯墊不當,或長時間坐輪椅都會導緻皮膚受壓,局部血液循環不暢。
剪力和摩擦刺激:體位不穩定,半卧位時身體向下滑動發生剪力和摩擦的刺激,内衣、床單、被褥的皺褶不平整、床上有碎屑等原因都會使皮膚受損傷。
潮濕、污漬的刺激:皮膚經常受潮濕、污漬等刺激,如汗液、大小便失禁的刺激導緻皮膚易受損傷。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内在原因。
壓瘡易發生的部位仰卧位:枕部、肩胛部、肘部、脊椎隆突處、骶尾部、足跟部。
側卧位:耳廓、肩峰、髋部、膝關節内外、内外踝部。
俯卧位:面頰部、肋緣突出部、膝關節、腳趾。
坐位:肩胛部、肘部、坐骨結節處。
壓瘡的判斷對長期卧床的老年人,每天要檢查壓瘡易發生的部位的皮膚。每次翻身後都要仔細觀察局部受壓皮膚的情況,如果發現皮膚表現:
瘀血紅潤期:呈紅腫狀态,解除壓力後不能消退,用手觸摸局部發熱、麻木或有疼痛,此種為壓瘡的初期。此時要盡快去除緻病的原因,加強預防措施皮膚可恢複正常。
炎性浸潤期:如果紅腫部位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受壓部位表面由紅色變為紫紅色,觸摸皮下産生硬結,或紅腫皮膚表面有水疱。此時必須采取治療措施。
潰瘍期:如果在炎性浸潤期沒有得到正确的處理,則繼續加重成潰瘍期。潰瘍期根據創傷程度不同分為:輕度潰瘍,即淺層組織感染有膿液、潰瘍形成;重者潰瘍,壞死組織發黑、膿液增多、有臭味,感染向深部擴展,可達骨骼、甚至全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