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成了最熱門的“三字經”。很多人洗手的頻率大約是以往的兩三倍,仿佛每一次洗手,都多了一點安全感。
但其實,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時間短,都會讓洗手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人洗了手,也無法真正減少細菌病毒的威脅。
美國新聞網站Vox最近做了一個洗手小實驗,通過這個視頻,為正确洗手“劃重點”。
1
紫外線燈還原洗手過程
人們普遍認為,洗手時用水沖洗可見的污垢,就可以保持手的清潔。
Vox這條科普視頻,從“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共同論證了一個結論:“要想洗掉手上的病毒,一定要用肥皂,并且至少洗手20秒以上。”
實驗過程視頻
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者在手上塗滿代表細菌和病毒的液體,一雙“髒手”在紫外燈光線下一覽無餘。
首先用清水進行沖洗,結果一目了然:并沒有什麼用。
用肥皂洗手5到10秒左右,雖然幹淨很多,但細菌和病毒依然頑固地不肯“離開”。
但是,如果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且把洗手的時長延長到20秒,效果截然不同——雙手變得十分幹淨。
其實,這個原理并不複雜。“冠狀病毒”屬于“包膜病毒”,它的外層有糖蛋白和脂質構成的包膜。
這樣的結構讓病毒變得像“油漬”一樣,如果不用肥皂或洗手液,隻使用清水洗手,由于“水油”不相溶,包膜不會被水破壞,水隻能順着病毒流過,不會對其造成任何影響。
然而,肥皂就不一樣了。它們的分子一端是親水部位,一端是親油部位。
親油的一端會立馬附着在病毒的(脂肪)包膜層,把病毒瓦解得一幹二淨。
用肥皂水洗手時,要破壞病毒表面的脂膜,需要延長洗手時間,給肥皂分子創造足夠長的作用時間。
2
洗手時唱兩遍生日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衆防護指南》中指出:在洗手過程中,認真搓雙手的時間至少持續15秒。
如果是用流動水洗手,加上淋濕雙手和塗抹肥皂或洗手液的時間,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0~60秒(免洗洗手液大約需要20~30秒)。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洗手的時間最少要有20秒。
如果覺得每次洗手計時不方便,可以試試在洗手過程中将《生日快樂》歌快速唱兩遍,洗手時長就達标了。
英國首相約翰遜到訪一個檢測中心時,“支招”如何做好防護,也提到洗手時唱兩遍生日歌數着時間,約為20秒。
3
洗手用品怎麼選?
疫情期間,洗手時用來殺菌消毒的“武器”也五花八門。
肥皂、洗手液
日常生活中推薦使用洗手液,沒有洗手液時可使用香皂或肥皂,但需要保持幹燥,否則容易滋生細菌。
肥皂呈堿性,頻繁使用可能使皮膚變得幹燥粗糙,洗手後,最好及時塗抹護手霜。
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可以随時随地清潔雙手,且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
手上有可見的污垢時,免洗洗手液的消毒效果會受影響,建議使用洗手液和流水徹底清潔後使用。
在洗手液自然幹燥之前,不要用紙擦拭或者用水沖洗。
酒精
視頻裡提到,酒精的工作原理與肥皂類似,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清潔效果。
使用酒精噴霧消毒雙手時,注意遠離潛在火源,比如抽煙人群、電器、爐竈等,避免引發火災。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在除菌的同時,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反複直接用酒精擦拭雙手,容易造成皮膚幹燥等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