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蔬,自人類有生以來,即開始尋覓和引用了順應自然環境生長的部分可食植物,作為日常菜蔬,并逐漸加以引種栽培和純化。菜蔬品種、類别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現代種植栽培技術的發展,許多菜蔬在全國各地、任何季節均有供應。但是,無論何種蔬菜,在自然生态環境下均有自己的最佳生長和采摘時限,即季節性,故有“當季蔬菜和瓜果”之說,選食也有最佳時月。
醫學經典《黃帝内經》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即人體除必須食用五谷雜糧、多種水果和肉食外,還必須配食各種蔬菜,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壯的身體。下面按季介紹幾種常見的應季菜。
菠菜
味甜,性涼,有生津止渴、降氣潤腸、清肝明目的功能,可作為糖尿病、便秘、痔瘡出血、風火所緻的目赤、夜盲等病症的輔助食料,可炒食、做湯、涼拌食。
芹菜
有旱芹、西芹和野芹之分。其味甘,性涼,有清熱利水、調和脾胃、平肝止眩的功能,對煩渴、小便不利、水腫、熱性便秘、濕熱黃疸、口臭、風火牙痛、高血壓、食欲不振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莴苣
是春季、夏初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其味微苦而甘,性偏涼,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乳及降壓等作用,對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瘡瘍腫毒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無論莖、葉,均可炒食或涼拌而食。
空心菜
味苦,性寒、滑,具有解毒、利尿、補血、下胎等功能,對癰瘡腫毒、小便不利、水腫、氣血不足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多為炒食,亦可做湯、涼拌。但脾胃虛弱、常患洩瀉者應慎食,孕婦應忌食。
黃瓜
味甜,性涼,功能清熱利尿、解毒利咽,對熱病口渴、咽喉腫痛、小便短赤、水火燙傷等有一定治療作用。黃瓜既可生食、炒食、涼拌,亦可腌食,但脾胃虛寒之人應慎食或少食。
苦瓜
味苦、性寒,是夏季用來清暑除熱且受到普遍青睐的蔬菜。其功為清暑止渴、清心明目、解毒、解乏,對暑熱煩渴、目赤腫痛、瘡癰、痢疾等較好防治作用。入食多為炒食,亦可煲湯或涼拌食。有人用鮮苦瓜搗爛絞汁1杯,用開水沖飲,或加入白糖服下,治療痢疾獲效。但孕婦忌食苦瓜,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冬瓜
味甘、淡,性偏寒,功能清熱除暑、除煩、生津、化痰、利尿、解毒,對暑熱心煩、咳嗽痰喘、小便不利、水腫、洩瀉、痔漏、魚蝦和酒精中毒等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冬瓜可炒食、炖食、煨食,亦可紅燒而食。本品可謂全身是寶,冬瓜皮是利水消腫的良藥、冬瓜子既用于清熱利尿,更多用于排膿消腫。
南瓜
味甘,性溫,具有補益人體中氣、解毒消腫等功能,并能補血、調整糖代謝、增強免疫力、防止動脈血管硬化、促進膽汁分泌、加快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促進潰瘍面愈合等作用。食用方法有炒、煮、蒸、做餅、做餡等多種。但氣滞脹滿或濕熱壅阻之人不宜食用。
土豆
味甘,性平,能健脾和胃、強身益腎、活血消腫,可輔助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關節疼痛、皮膚濕疹等病症。既有炒食、煮食,也可與多種肉食炖食。
蓮藕
味甘,性偏寒涼,功能清熱止血、涼血散瘀、生津止渴、健脾開胃、解酒止瀉,可用于熱病煩渴、吐血、鼻出血、小便出血、傷酒傷食及洩瀉、痢疾等症。所含營養成分豐富,一般人都可食用,尚有增進食欲作用,是體質虛弱者的理想營養品,可榨取藕汁,與紅糖、蜂蜜相配成藕汁紅糖飲、藕節蜜糖飲。但産婦不宜過早食用。
小白菜
味甘,性偏涼,功能消食利腸、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對脾胃消化功能失和、飲食積滞、便秘、小便不利、2型糖尿病、心中煩熱、熱痰咳嗽、醉酒、瘡毒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多清炒入食,或與香菇、蘑菇等一同炒食,其味淡爽可口,特别經霜後的小白菜其味更美。但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不宜多食。
白菜
是我國著名的特産蔬菜,被譽為“菜中之王”,是北方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菜。其味苦,性平和,能養胃、生津止渴、清熱利尿、解毒,對脾胃不和、飲食積滞、小便短赤、便秘、咽痛、音啞、皮膚粗糙、咳嗽等有一定防治作用,并有清除體内毒素、潤腸通便、美容養顔、調節精神緊張等方面的作用。食用有炒、煮、作湯、作餡等,但腸炎腹瀉者不宜食,氣虛胃寒者不可多食。
蘿蔔
生蘿蔔味帶辛辣而略顯甜味,性偏涼,煮熟後以甜味為主,性質平和。功能消積導滞、清熱化痰、寬腸下氣、解毒、止血,對飲食積滞引起的脹滿、口内有酸腐穢氣、洩瀉、痢疾、痰熱咳嗽、吐血、鼻出血、大便帶血、頭痛、燙傷及糖尿病等有一定防治作用。蘿蔔可生食,以搗汁飲,但入膳多采用煮食、鹽腌,或切絲曬幹炒肉食,更可與羊肉、豬腳或牛肉炖食。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性甲狀腺腫、先兆流産、子宮脫垂者應少食,不要與胡蘿蔔、水果、人參、西洋參等同食。
文/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教授 劉紹貴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