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歲之後,就跟父親沒有什麼親密舉動了”,郭麒麟曾經帶有遺憾地說過這句話。
今天,“郭麒麟抱着郭德綱哭了”上了熱搜,十八年了啊!
12月29日晚,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郭麒麟首次挑大梁主演的話劇《牛天賜》在此上演,這是本輪演出的最後一場。
郭德綱悄悄來到劇場,沒告訴郭麒麟,看完了整場話劇。
謝幕時,郭麒麟在如潮的掌聲中一次又一次向觀衆鞠躬道謝,而郭德綱突然走上了舞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郭麒麟猝不及防見到爸爸,一時情緒控制不住,撲到老郭懷裡哭了!
老郭摸着兒子的頭,拍着兒子的背,笑得合不攏嘴。
郭麒麟也罕有地流露出孩子的模樣,“任性”在爸爸懷裡哭了半分鐘左右的時間。
随後郭德綱拉着兒子的手,在舞台上向四面鞠躬,向觀衆、也向同組演員道謝。
“郭麒麟比我演得好!”老郭誇了兒子。
他說,郭麒麟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幹什麼我都知道,“你是最棒的”。
這話其實是回應前幾天郭麒麟在采訪裡,被問到“郭德綱看了《慶餘年》之後怎麼評價你?”郭麒麟當時回答是:“我爸爸其實不知道我在幹什麼。”
熟悉德雲社的知道,老郭總說“慣子如殺子”,因此對郭麒麟教育是格外嚴格的,鮮少在大衆面前誇兒子……他對郭麒麟這句誇獎,當真是難得了。
華少之前采訪郭麒麟的時候,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你可真不像你爸爸教育出來的兒子”,華少何出此言呢?
因為郭德綱和郭麒麟這爺兒倆,給大衆的印象恰恰相反,郭德綱是“戗着茬兒活着”,郭麒麟是斂着氣、收着息活着。
《慶餘年》裡的範思轍,那個在嚴父教育下,看似幹啥啥不行,實際卻是一把經商的好手、隻因渴望成為父親可靠助力的可愛少年……某種程度上,就是郭麒麟的現實寫照。
郭德綱給郭麒麟的“挫折教育”,一直備受争議,很多人都覺得老郭對大林是不是太嚴格了?
特别是,越來越多的人說“生子當如郭麒麟”時,關于這個話題的争議就更多。
到底是郭麒麟天性純良使然,還是郭德綱的挫折教育見效呢?
“少年老成”,接觸過郭麒麟的人,總會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他。
穩重大氣、低調謙遜、待人有禮,雖然是富二代星二代出身,卻沒有一點富二代慣有的驕嬌二氣,被粉絲調侃是“最丢臉”的富二代。
96年出生的郭麒麟,從貼上“郭德綱兒子”标簽被噓,到如今靠自己闖出一片天,他今年也才23歲啊!
郭麒麟,按他的人生軌迹來講,其實很有成為頑劣富二代的條件。
郭德綱第一段婚姻很短暫,郭麒麟4歲時父母離婚,親媽胡中惠就離開了他,前往日本發展。
5歲之前的郭麒麟,對爸爸是沒有印象的,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所幸郭麒麟沒有被隔代溺愛“寵殺”,用郭麒麟的話說是:“爺爺奶奶家的規矩多”。
郭德綱也是老郭家的一個異類,老郭父親是警察,母親是教師,家族的親友在天津多從事公檢法行業,郭家的家教,從爺爺輩兒傳下來,就一脈相承。
郭德綱的父親母親。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可能這是我們家的門風使然吧!”郭德綱在被問及是如何教育郭麒麟時,這樣說。
“郭麒麟對我說話什麼樣,我對我父親說話就什麼樣,即便到現在,我接我爸爸電話,都得站着接”。
郭麒麟也說,自家教育三代都是很傳統的。
新式教育提倡父母跟孩子做朋友,郭麒麟調侃:“在我們家不可能,想跟父母做朋友?早踹死你了。”
父子倆有在血脈裡如出一轍的相似點——
郭德綱愛靜,看着一盆花,都能靜靜看一整天。
郭麒麟也是,愛靜不愛鬧,人前也寡言少語,郭京飛說他:“這孩子靜靜的,跟小貓似得。”
郭麒麟說:“我們家一脈相承的特點是:膽小”,說膽小,不如說是常懷一顆敬畏之心。
郭麒麟自言,5歲之前,他都沒見過郭德綱。
12歲,該上學的年紀,郭麒麟被爸爸接到北京,跟徒弟們一起生活。在梨園行裡,師徒如父子,郭德綱對待徒弟比親兒子還親。
兒時的郭麒麟、陶陽與郭德綱。
郭麒麟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總把好東西留給徒弟們吃,導緻直到現在郭麒麟還保持這個習慣,吃什麼東西都會問父親能不能吃。
郭德綱也說,“郭麒麟的童年時代談不上快樂,因為家裡邊徒弟多,怕他欺負人,所以讓他處處讓着别人。”
嶽雲鵬,是看着郭麒麟長大的師兄之一,小嶽嶽2004年拜入郭德綱門下,那一年,大林才8歲。
“他不像一個星二代,他如果是一個容易嫉妒的人,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嶽雲鵬說郭麒麟:“很善良、很大度、很老實,從來不會闖禍。”
不過,郭麒麟小時候,也有過“跋扈”的階段。
郭德綱夫妻非常喜歡孩子,于謙說過“他們兩口子對孩子是特别寵,隻要十歲之前的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但十歲之後就不寵着了,因為該懂事了。
所以,12歲剛剛被接到父母身邊時,郭麒麟以為自己是享福來了,結果卻被郭德綱叫到園子裡去練形體,于是産生了逆反心理。
“他一說話我就梗着脖子”,郭麒麟說。
“這要是管不了他,日後他走到社會上,得讓人欺負死”。
對兒子這個“跋扈”的性格,郭德綱自有辦法。
先從孩子生活習慣的小細節糾正,郭麒麟小時候不愛吃菜,愛吃肉,吃飯的時候專門挑肉吃。
郭德綱就在吃飯的時候,給兒子撥一碗菜,郭麒麟不吃,坐那兒哭,郭德綱說,你哭吧,哭完也得吃。
郭德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你我都很熟悉的“中國式父親”?
“我在家不管,出去之後自有人替我管,現在我罵兒子,長大出去就不會挨罵”。
專業上也是,郭麒麟小時候不想背貫口,總想偷懶,郭德綱也不打不罵,跟兒子說:“我先把你的演出安排出去,過七天之後直播”。
怕丢人不是嗎?不想丢人,就得好好做功課,不僅要背,還得背個滾瓜爛熟。
人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對待兒子,郭德綱有“不近人情”的嚴厲,也有“堅持不打孩子”的原則。
郭德綱并不信奉棍棒教育,對郭麒麟是“沒動過一根手指頭,從小到大也沒打過他”。
不過,老郭卻總是讓兒子覺得,“如果不聽話會有巴掌落下來。”
“德雲社”闖出名堂之前,白手起家的郭德綱很是飽嘗了一番人生之多艱,記得老郭說過,當年北漂的時候,窮到頓頓吃大蔥煮面條,曾經為了省錢,在散戲後徒步走了20多公裡回家。
德雲社1995年成立,次年郭麒麟出生。
可以說,他的成長伴随着德雲社的起起落落,從發迹到輝煌,從遭遇打擊到重新崛起,其實絲絲縷縷都有所牽系。
2007年,11歲的郭麒麟第一次登台。
那時候,他那緊張的老父親和老母親——郭德綱和王惠就在台側隔着幕布聽着,屏息靜氣。
2010年,何雲偉、曹雲金兩個備受郭德綱器重的兒徒相繼退出德雲社,郭德綱和德雲社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
2011年,15歲的郭麒麟從初三退學。
大衆知道的是,郭麒麟初中肄業,但隻有了解德雲社的人們清楚:這兩件事之間有聯系。
郭麒麟并不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退學的,相反他還是一枚成績不錯的學生。
老郭書架裡那些大部頭的經典古籍,大林是沒少看。《二十四史》、《清史稿》都是老郭給大林留的作業。
“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但不能不讀書。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在學校不讀,在家一定要讀。”郭德綱說。
“人前教子”,郭德綱對兒子的錯誤永遠在人前、人最多的時候當面指出來。
2012年5月1日,16歲的郭麒麟和搭檔閻鶴祥在保利表演,說了一個《陰陽五行》,但演出不算成功,郭麒麟發文緻歉,郭德綱轉發并說:“為此事,昨晚大罵郭麒麟至半夜,你憑什麼考慮不周?”
當年的老郭,對兒子的批評,十六個字非常嚴厲:“蠢子無知,糊塗至極。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盡管對“人前教子”這種教育方式,迄今還存在争議,但郭麒麟卻已經早早就懂得了父親的用心。
郭麒麟說:“因為我爸爸是在社會上受到了很多挫折,這些個挫折對他的曆練,造就了如今的他刀槍不入,他深知這一點很重要,能夠幫你在社會上活着。所以他對我的教育也是,我沒有經曆他那麼多外界給予的挫折,但我會在他那接受很多内部的挫折。”
昨晚,郭德綱在《牛天賜》謝幕時,公開稱贊郭麒麟,距離郭麒麟在全網被父親以“蠢子無知,糊塗至極”的嚴厲言辭批評,足足過去了七年。
七年,郭麒麟走的每一步,都踏踏實實。
看着郭麒麟長大的師兄們,幾乎都心疼這孩子,搭檔閻鶴祥說:“大林的成長就是兩個字:孤獨”,因為周圍都是比他年紀大的師兄,從小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長大,缺乏同齡人的陪伴。
他也早早地養成了獨立的性格。
16歲,郭麒麟财政獨立,迄今沒跟父母要過錢,還在德雲社領着演一場賺一場的工資。
18歲,郭麒麟的繼母王惠,在他成年時,才要了自己的孩子郭汾陽。
兩年後,20歲的郭麒麟開始獨立生活,租房子住。
現在的郭麒麟帥氣可愛,每次演出都有一大堆迷妹喊“老公”。
但是從小胖過來的他,19歲那年因為發胖,而産生了自卑心理,導緻自閉的情緒衍生。
也是那一年,他憑着強大的意志力,減肥了60斤。
現在的郭麒麟,不論長袍馬褂還是西裝,都是一副帥氣模樣。
但他獨特的成長經曆,塑造出了他在同齡人中罕有的沉穩和内斂的人格。
在《漫遊記》的導演崔道甯眼中,郭麒麟“有着同齡人少有的隐忍、克制,加上超高的情商,這個孩子對欲望的控制能力極強,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不要的東西保持拒絕。”
在《牛天賜》的導演方旭眼中,“這孩子很幹淨,沒有這些那些的毛病。”
對一般的星二代、富二代來說,控制欲望,并不是必修課題,因為他們欲望都會被父母給予滿足。
但郭麒麟呢?
他早早在被郭德綱糾正不愛吃菜的習慣時,在被父親要求把好的讓給師兄時,就已經學會控制欲望。
甚至,他也早早學會,把對父母親密示愛的欲望,深深收藏在心底。
郭麒麟記得自己5歲時,跟爸爸第一次見面,就被親熱地咬了耳朵,但也僅限于那一年,從5歲以後,他跟父親之間就沒有親密舉動了。
長大之後他也想主動跟父母表示親熱,親親媽媽的臉頰,但跟父親卻是羞于表達的——不隻郭麒麟,包括你我,很多國人都如此吧!
盡管父親對自己實行“挫折教育”,盡管長這麼大,郭麒麟被郭德綱誇獎的次數兩隻手能數完,主動打電話更是隻有兩三次。
但郭麒麟心裡清楚,父親是很愛很愛自己的。
“他永遠不會把對我的愛表現在臉上,但其實我知道他的内心深處,比愛誰都更愛我。”
剛出道的時候,郭麒麟在社交媒體的認證還是“郭德綱兒子”,如今《慶餘年》播出後,竟然出現了“郭德綱跟郭麒麟有什麼關系?為什麼都說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的提問。
也許未來不是很遠,還會出現“郭德綱:郭麒麟父親”這樣的标簽。
郭麒麟,雖然在相聲的造詣上,還遠遠達不到老郭的水平,但在表演行業闖出自己一條路,在郭德綱看來:“他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了”。
老郭曾經在采訪中直言,心疼郭麒麟,有些後悔讓兒子說相聲,表示絕不讓小兒子郭汾陽入行。
看來,老郭這是有意讓郭麒麟接班了。
如今,德雲社商業版圖已經相當成熟,郭麒麟也長大成人,木秀于林。
堅持不上市的德雲社,曾被媒體估值15億元,也許真正價值遠超這個數字。
過去那些年,一直被非議圍繞的郭家父子,一路走來,一路都在打破外界對他們的成見。
郭麒麟,郭德綱最好的作品之一,沒異議。
不論未來是否接手德雲社,23歲的郭麒麟都有了立身之本。
郭德綱在郭麒麟18歲那天,寫給兒子一封家書,被《見字如面》節目選中,由實力派演員何冰朗讀。
“郭麒麟剛十八,我不希望兒子大紅。人紅麻煩多,一大三大,名氣大後,開銷大壓力大是非大。紅起來容易,難的是接住自己。”
“何為角兒?舞台上的頂梁柱,劇團班社的靈魂。貼出你的名字要保證賣得出票,全團老少指着你吃飯。角兒是有責任的藝人。”
“人生一世,極不容易。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無錢更苦。江湖險,人心更險。春冰薄,人情更薄。”
“芸芸衆生富貴貧寒,不是誰都可以傲視乾坤。其中有命有運,要知因果懂善惡,我兒且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封信,不是一封普通家書,入選節目的理由,是在“真善美”的傳統教育之餘,把世态炎涼撕開給孩子看。
不美化世界,也不過分醜化,讓你看真實的世界。
恰如學者朱大可所言:老郭這封家書寫的是社會批判,但同時又告訴你該如何去應對這些“險惡”,這就是老郭跟别人不同之處。
這封家書,值得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為人子女者好好閱讀。
今天,郭麒麟和郭德綱難得的父子擁抱,讓很多人為之感動的時候,人們心中想起的可能是自家父親,自家那個嚴厲、不善示愛,不愛褒獎,卻一點一滴都在深愛孩子、為孩子前程做墊腳石的父親。
郭德綱的愛與嚴,郭麒麟的純良與大度,缺一不可。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