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

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0 15:41:07

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各位家長:大家好,我們《素書與家庭教育》已經開播了幾十期了,在這裡,我把我們的課程濃縮成四個具體建議,方便家長們使用,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石大慶給家長的建議)1

同心戰疫家庭教育家長心得體會

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們《素書與家庭教育》已經開播了幾十期了,在這裡,我把我們的課程濃縮成四個具體建議,方便家長們使用。

第一個建議是寫日記。

我建議每一位家長教來寫《家長日記》。這個日記不是作文,不是論文,不是小說,隻是輕松的随筆記錄,流水賬般記錄家庭教育的點點滴滴。

有什麼用呢?

有大用處,我講的課,大家其實不容易理解,但記日記時間長了,你會主動反思吧?你會自覺學習吧?你會慢慢把我們講的教育方法用到家庭教育上吧?

如果,你把我們講的心理學用到家庭生活裡,你的家庭會和諧,你的生活會甜蜜,你的思想會深邃,你的孩子會成功。

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環節。

這個日記是家長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第二個建議是勤讀書。

焦慮的父母教不出優雅的孩子,無知的父母扼殺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的教師,理應具備高尚的情懷、溫暖的人格、科學的世界觀、正确的人生觀、堅定的守法意識,自律的道德觀,才能成為家庭教育過程中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那麼,家長們讀什麼?

家長應當一些理科的科學,包括科幻類都可以,這不是為了教育孩子學習,而是讓自己不至于成為一個地平論、地心說的愚昧家長而毀了孩子,這在《素書》裡叫道;

家長應當一些文科的知識,包括文學藝術類,這也不是為了灌輸孩子,而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優雅家長,不至于因為自己的粗俗而污染了孩子,這在《素書》裡叫德;

家長應當讀一些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看雜志故事書都可以,讓自己受高尚熏陶,擁有一些高尚情懷和慈悲心,免得孩子成為名人的時候堕落,這在《素書》裡叫仁;

家長應當帶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和公序良俗。9歲左右是孩子道德形成關鍵期,12歲是道德形成關鍵期。9歲左右要給孩子樹形象,用明确的信号幫助他形成道德觀念,之後再用三年,加強管理,形成習慣,在13歲後,孩子會把這些習慣的東西内化成自己的,形成自覺,成為一個受人歡迎,受人尊敬,受人喜歡的人。這在《素書》裡叫義;

家長要給孩子表現一個守法的樣子,關于守法,言傳無用,唯有身教。讓孩子遵守學校的規定,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守法的人。這在《素書》裡叫禮。

第三個建議是懂教育。

孩子的思想品德、智力狀态、身體發育、美學情感、勞動習慣,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

家長不能拿本本約束孩子成長,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提高,形成構建于思想深處的認知。家長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認知,成為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用兒童的眼光去看,用兒童的思維去想,在每個成長關鍵期供應健康的物質營養精神營養,才是家長的職責。

家庭教學的方法就兩類。第一類是讓孩子第一次體驗感知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第二類是對已經了解的知識和技能深入熟練、理解、發展、創新的方法。不管哪一類,應當是充滿欣喜和快樂的,凡是吼叫焦慮的教學狀态,都體現了家長能力的不足和精神的空虛。

【赫爾巴特】應用到家庭教育上。要建立數學思維,把家庭教育建立在心理學、哲學、數學、生理學基礎之上,否定封建家庭教育以家長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神為中心的腐朽落後家庭教育。

轉向順應兒童心理生理成長規律,以兒童成長為中心,将兒童作為學習的主體,家長作引導者、支持者等角色;順應國家素質教育要求,以兒童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自主學習、家庭遊戲為主要形式,養成愛學習、會學習的行為習慣,以适應中學的強度學習,大學的深度學習,成年的自覺學習,生活的終身學習。

第四個建議是懂孩子。

孩子是沒有長大的人,成年人是長大了的孩子。不管人有多大,其記憶、自尊、情感從0歲開始就一直在記錄。這個錄像帶記錄了成長過程中,通過眼耳鼻舍身意這些器官,收集的全部色聲香味觸法六種信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到末那識這個很長的錄像帶上。

孩子在夢裡會對信息進行聯系、分類、加工、提煉、簡化,形成淺層的程序和深層的種子,這個淺層的程序就是潛意識,放在最深的記憶裡,在外表現為行為習慣、性格。

所有成長過程中家庭、社會、學校給他的負面感受,即使日後他說想不起來了,那隻是未經催眠冥想的淺層意識想不起來了,深層的潛意識會自動讀取末那識,行成生活刺激的情緒。再不濟那最深處的種子識也會适時發動,支撐行為。這些東西在12歲後都是自動化程序,未經災難摧毀或者深度修行,終生不會更改。

為什麼精神病會無緣無故生氣、恐懼、悲傷、喜悅、憤怒、憂傷、思念、驚慌,或者一點點刺激,而情緒失控?那是因為在幼小或者脆弱的時候那個末那識錄像帶的傷痕太深了。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保持喜悅自信的樣子?那是在12歲前家庭給了他足夠的愛和支撐,使他的末那識很堅硬。為什麼有的人很壞,很殘暴?那是第一種傷痕者的負面表現,用對外的侵害,彌補内在的傷痕。為什麼有的人境界很高尚?那是因為幼小的時候就體驗過助人的幸福和勞動的快樂,知道那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所以,在孩子12歲前,家長根據成長規律給予關愛、保護、指引,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擁有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生,應該是家長的夢想和追求。

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下午7時15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