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4 18:51:41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1

《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阙漏,有所廣益。  

将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诹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诏。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完) 

①郭攸之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2

郭攸之

郭攸之,字演長,生卒年月不詳,南陽人(今河南南陽)。蜀漢建興二年(224年)任黃門侍郎,後遷侍中。與費祎、董允任侍中和侍郎時,共同被蜀漢昭烈帝劉備、丞相諸葛亮所賞識。劉備、諸葛亮去世後,繼續服侍蜀國後主劉禅。郭攸之以器業知名于時,但他的性格比較溫和,雖然被任命與董允一起監督後主,“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獻納之任,允皆專之矣”。在政事上沒有發言權的郭攸之難以作為,也沒有事迹流傳下來。

②費祎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3

費祎塑像

費祎(?~253年2月),字文偉,江夏鄳縣 (今河南省羅山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并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祎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于他的才能,加以禮遇。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經常争論,費祎常為二人谏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将軍,封成鄉侯。費祎主政時,與姜維北伐的主張相左,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費祎性格謙恭真誠,頗為廉潔,家無餘财。後為魏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葬于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③董允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4

董允畫像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掌軍中郎将董和之子。東漢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劉璋,擔任益州太守。劉備冊立太子劉禅,以為太子洗馬,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将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擔任大将軍費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董允為官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鑒于其政績顯著,很多蜀漢官員甚至擔任了益州刺史的蔣琬都上書劉禅,希望能給董允加官進爵,獎賞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絕。據說有一次劉禅采納了一位官員的建議,悄悄地把整個分水鎮劃在董允的名下,作為他及其子子孫孫的享用之地。聽說此事之後,董允一面上書劉禅,堅決不受,一面騎着馬不分晝夜趕回分水鎮,燒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一一退回給鄉民。

④向寵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5

《三國殺》武将向寵

向寵(?~240年),左将軍向朗之侄,蜀漢重要将領。劉備時,曆任牙門将(類似于主将帳下的偏将),諸葛亮北伐時,以向寵為中領軍,封都亭侯。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漢嘉(今四川省雅安市)蠻夷時,遇害,屍體被其部下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⑤桓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6

漢桓帝畫像

桓:漢桓帝劉志(132年-168年1月25日),字意,出生于冀州蠡吾國(今河北博野),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本初元年(146年),漢質帝駕崩,劉志即位,即漢桓帝。即位初期,梁太後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延熹二年(159年),劉志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将軍梁冀,并翦除其黨羽,宣告了東漢王朝外戚專權時代的結束。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被劉志封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東漢進入了更加黑暗的宦官專權時代。由于宦官肆虐,黨同伐異,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延熹九年(166年),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李膺等200餘人被捕,形成第一次黨锢之禍。

⑥靈

出師表中諸葛亮給後主的三個建議(諸葛亮出師表一問中提及的人物及介紹)7

漢靈帝畫像

靈: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省深州市)。東漢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 [4] -189年5月13日 [19] 在位),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早年世襲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窦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于建甯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财,甚至賣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谥号孝靈皇帝,葬于文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