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偶然浏覽詩文頁面時發現有文友對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清明》侃侃而談,引經據典,頗為精彩。這位文友指出,《清明》一詩有三處可疑的地方。一是對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杜牧産生質疑,二是對這首詩中的杏花村在何處争論不休,三是對詩中第2句裡的“欲斷魂”該做怎樣的理解産生了争執。
這三處有争議的地方也引起了白馬君的興趣。
關于第1個問題——《清明》一詩到底是不是杜牧的作品。白馬君以為我們不能隻從這首詩的出處來證明它不是杜牧所寫,我們應該主要從這首詩的風格特點來看它是否與杜牧的七絕風格相附和。
因為《清明》這首詩最早被發現于南宋文學家謝枋得(字君直,号疊山)所編寫的《千家詩》。謝疊山所編寫的這本《千家詩》和清朝蘅塘退士所編寫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是經過他在唐宋諸多詩家裡精心挑選的易學易誦的名家名篇的合集,屬于啟蒙教育的讀物。《千家詩》從南宋開始到清朝乃至現在,曆經800多年,影響力非同凡響,曆代學堂裡的學子莫不誦讀此書,比《唐詩三百首》的名氣大得多。其中所載《清明》一詩的作者是杜牧,可信度是很高的。
但在《唐詩三百首》裡沒有收錄杜牧這首清明詩,而在杜牧的外甥裴延翰為杜牧編寫的《樊川文集》并沒有這首詩。我們知道杜牧的許多詩稿在他臨去世之前都被他一把火粉燒了,因為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負和政治才能,而這些詩文對于他施展濟世之才以實現政治抱負是毫無用處的,所以感慨之餘也給後世之人留下了很大的遺憾——其詩作留存下來的隻有十之二三。杜牧逝世之後,他的外甥裴延翰才編成了《樊川文集》。因此,《清明》一詩作為杜牧的《樊川文集》之外的遺珠也是極有可能的。
接着我們來看看杜牧七絕的詩風和《清明》這一首詩的風格特點。
當代著名詩詞評論家周笃文先生稱杜牧的詩風“俊邁、拗峭”。
俊邁,包含了清秀與豪邁。這兩字用于概括杜牧的很多詩篇是比較精準的。比如他的《泊秦淮》、《赤壁》、《山行》、《寄揚州韓綽判官》、《江南春絕句》等等名作,包括今天所談的這首《清明》詩也同樣有此特點。這首詩在整體上勾勒出了一幅包含了濛濛春雨、泱泱行人、納納牧童、盈盈雪杏在内的清麗畫面。這裡的行人可指踏青途中的作者一人,也可以指三五結伴成群的遊人。郊遊禦寒,欲得酒漿,一經牧童指點,遊人頓時精神一抖,飲酒的豪興陡起。這首詩妙就妙在結句之處可謂别開生面,而并非文友所說的“意志消沉,毫無生氣”。
再說說杜牧的拗峭詩風。這一點評語出自明朝文學家楊慎,就是著名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楊慎在他的《升庵詩話.杜牧之》一篇中寫道:“宋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宋朝的人已知曉杜牧詩風豔麗中見豪邁,但絕不流于平淡無骨,特别是在律詩(包含絕句)裡,詩意與字句可謂跌宕起伏。由此,詩人把他對朝政的見解融于其中,針砭時弊,以寄其濟世救國的情懷。清朝詩評家趙翼也認同楊升庵的這一觀點。
杜牧的這類代表作品有《題烏江亭》、《題桃花夫人廟》、《題宣州開原市水閣》、《登九峰樓寄張祜》等等。而杜牧的《清明》詩寫作是按踏青遊行的先後順序來寫的,一開始讀我們感覺不到什麼味道,隻覺如明朝詩評家謝榛在其專著《四溟詩話》裡對杜牧的七絕《清明》所評的“宛然入畫,但氣格不高。”此君評杜牧《清明》隻有“宛然入畫”比較妥帖,說它“氣格不高”則大為不妥。
南宋嚴羽說過,詩者吟誦性情也。杜牧《清明》詩也一樣。它通篇盡在摹景,詩中惟一露骨的抒情隻在“欲斷瑰”三字上。而這三字隻是全篇情感的冰山一角,可以說在抒情上《清明》做到了含蓄蘊藉。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杜牧《清明》這首詩做到了。
從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意來看,碰上這小雨紛紛的天氣是令遊人掃興乃至敗興沮喪的。為何?春景雖好,因下雨不能飽覽大好春光,豈不令人頹然無奈以至着惱?首句實寫春雨,也誘發了有遊人們出場的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并且首句裡的春雨紛紛還誘發了另一種春寒料峭的低溫天氣,以至行人有飲酒禦寒的念頭:借問酒家何處有。荒野茫茫,何人可指點行人哪裡有酒肆可去呢。除了在雨中吃草的牛和牧童,再無他人可尋。于是,行人非常客氣地向牧童求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無言,隻是以手指向遠處開滿杏花的村子,示意其間有酒肆。遊人自然是喜出望外。經牧童一指點,遊人精神煥發,興頭來矣,欲斷魂的頹廢之氣頓然全無。
牧童的無聲指點。在全詩中起到了一種望梅止渴、撥雲見日的奇效,引領全篇,意境頓時升華。從前三句的自然平淡,到第4句的情緒高漲,突兀而起。這同樣體現了杜牧詩風的拗峭之處。當然,按照律詩起、承、轉、合的經典寫法,杜牧這一首《清明》也是如此布局的。單論該詩的特點,還是符合杜牧風格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清明》詩的作者就是杜牧。
至于說杜牧《清明》犯複,以詩中的二三字為題,這是不太妥當的說法。以詩中二字為題目就算重複了?這樣的詩多了去。我們可以從杜甫、李白、李商隐等名家的很多作品找到這樣的例子,如《江村》、《八陣圖》、《江漢》、《嫦娥》、《錦瑟》、《瑤池》等等詩篇。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看成是寫詩取題的一種慣例,是題旨與詩文相符的一種作法,而不是犯重複。
關于第2個問題,其實就是對“欲斷魂”詩意的理解。上文已經說過“欲斷魂”這是人的精神、情緒特别低落乃至沮喪。斷魂,是在着力強調那種低落情緒的極緻,這和古詩詞裡常見的形容離别愁緒的“斷腸”二字的形象效果是一樣的。唐朝時清明節的前兩天又叫做寒食節,家家不能生火做熱飯吃。從皇宮裡到普通百姓家裡,清明時節可以看成是比較重要的可以舉家團聚或效遊或娛樂的節日。為什麼當時的清明節又可以叫做秋千節?其間遊娛意義即在此處。因為春雨紛紛不能盡興遊玩,就成了掃人興緻的節日了。因此,“欲斷魂”三字并沒有太多的歧義紛争。至于一些杜撰說遊人們想喝斷魂酒,這是令人捧腹贻笑的。
關于第3個問題——杏花村在哪裡。稍微有些。文學常識,特别是關于古典詩詞方面的,我們知道其中的一些數字、名詞是不可較真的。它們有大多數都是為了增加詩意感或理想的幻化而進行的藝術化虛指。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唐伯虎的《桃花詩》,誰知道桃花源、桃花庵在哪裡呢?杜牧《清明》詩裡的杏花村也同樣是一個虛指的意象,如果要執意考究,那就大大地降低這首詩的意境了。試想,如果杜牧把它換成“桃花村”、“李花村”、“海棠村”呢?我們是不是就要按圖索骥呢?
總體來看。詩詞評論家周汝昌曾以“意境優美,興味隐躍”評論杜牧的《清明》。白馬君覺得老先生這八字評論杜牧《清明》詩是很精當的。同時也很符合杜牧的一貫詩風。況且目前為止,在所有的清明時節遣興詠懷的古詩裡,還沒有其它的篇章能勝出杜牧這首詩的意境。
各位文友怎麼看杜牧《清明》詩的三處存疑?歡迎交流讨論。歡迎關注白馬侃詩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