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舊改新階段

上海舊改新階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2:26:30

【編者按】

風雨兼程,我們站在又一個“十年”節點之上。

十年很短,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短暫一瞬,猶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長,足以讓高樓拔地而起、幼苗茁壯成長、一座城實現新的跨越。

滾滾時代洪流,立潮頭,踏浪行。

即日起,澎湃新聞推出“奔流十年”系列報道,探尋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本篇聚焦城市舊改如何“破解天下第一難”。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1

海報設計 祝碧晨

舊改三十年,上海換了模樣。

太平橋地區的石庫門,經過部分改造、拆除重建或保留修繕,成為中西合璧、潮流彙集的新天地;

有“窮街”之稱的棚戶區虹鎮老街,經過20多年的舊改征收和建設推進,轉身為為高端宜居的商住綜合體瑞虹新城;

擁擠得隻留“一線天”的“兩灣一宅”(譚子灣、潘家灣和王家宅)棚戶區,成了上海内環規模最大的社區中遠兩灣城,與蘇州河有1800米水岸相連。

1992年,上海啟動危棚簡屋改造,之後三十年舊改路,摻雜着苦口婆心、曲折紛争和熱烈期盼,在艱難中不斷摸索。

上海先後出台“陽光征收”政策,實行“兩輪征詢”制度、“數磚頭加套型保底”的補償安置新政策,引入“房屋征收公示系統”,老百姓放心了,舊改的步伐也就快了。

上海大膽創新,利用土地批租的方式,探索“政企合作、市區聯手”的新路子,解決資金瓶頸。部分地塊還創新采取了“組團打包”的模式加速舊改。

2017年以來,上海舊改思路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保護曆史建築和曆史風貌被提到了同樣重要的位置。

2022年7月底,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據上海市舊改辦統計,30年來,上海共完成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超過30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30萬戶。

持續30年的民生實事畫上了圓滿句号。一度在時光中靜止的老舊街區,加速追趕時代發展的腳步。

告别舊裡,圓夢新居

今年6月20日,72歲的張紮根住進了奉賢區的新家,在抖音上分享着晚年生活。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2

張紮根妻子在奉賢新家看電視。受訪者供圖

入住近3個月,張紮根“感覺太舒服了”,“兩室一廳,廚房寬敞,以前我們6個人住24平方米,現在2個人就有83平方米,大多了,裝修也好。”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3

張紮根和妻子在虹口區霍山路的家。受訪者供圖

舊改前,張紮根一家四代六口人蝸居在虹口區霍山路229号。空間逼仄,家具幾乎都是移動折疊式的,吃飯得圍着一張小方桌輪流吃,吃完把方桌立起來,睡覺時把沙發床拉出來;廁所是自己搭的,一人洗澡,其他人就得出去等着,家中沒落腳之處。

這樣的生活環境,在老舊裡弄并不罕見。

在黃浦區順昌路560弄小區——上海美專舊址,20戶人家擠在一層樓,一處公用水池有10多個水龍頭,兩間公用廚房内排列着若幹竈頭,每到飯點住戶們就參差站在過道中燒菜,牆壁櫥櫃上積累着厚重的油煙。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4

順昌路560弄小區,水池邊裝了10多個水龍頭,住戶在清洗鍋具。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攝

在楊浦區蔣家浜棚戶區,“天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居民過着“拎馬桶”的日子,有時半夜打着手電筒摸黑去上廁所;共用的廚房間,各家輪流燒飯,香氣和油煙彌漫到家家戶戶。

許多居民住了幾十年,舊改成為盼了一輩子的夢。

北外灘昆明路以南地塊舊改的消息傳出後,張紮根沒猶豫就去簽字了,“我們沒有顧慮的,有房住就行。”2021年6月,該地塊舊改生效,張紮根一家成為第一批搬離的居民。

動遷以後,張紮根已經回了四趟虹口老房子,“有點懷舊,從小在那裡長大,根在那裡”。不過,他更喜歡新家的生活。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5

北外灘昆明路以南舊改項目房屋征收簽約比例達标。澎湃新聞記者 栾曉娜 圖

安置房位于奉賢區金彙鎮,是兩套83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張紮根和老伴住6樓,兒子兒媳和孫女住5樓。

新家寬敞明亮,小區“跟花園一樣”。

周邊的配套設施也在完善,孫女已經轉到奉賢上三年級,學校離家1公裡左右,相距幾百米的一家大型超市即将開業,附近的兒童醫院也要開工建設了。

張紮根覺得,現在的生活沒了壓抑感,他每天鍛煉身體、看看新聞、接送孫女,鄰居們基本是來自上海各區的動遷戶,疫情後人際關系也好了起來。

破解“天下第一難”

從規劃、立項、兩輪征詢、收尾到土地出讓、開發建設,舊改的每一步都走得不易,被稱為“天下第一難”。

最難的是做群衆工作。居民想改善居住環境,但安置方案不符合預期;家庭成員多,補償款分配存在争議;怕早走吃虧,想拖着談條件……全國勞模、原上海安佳房地産動拆遷公司(現為黃浦一征所)總經理張國樑曾總結道,老百姓動遷有三怕:怕過程不透明、怕補償不合理、怕安置房不方便,核心就是“怕不公平”。

從2002年起,上海開始探索以公開透明為核心的“陽光動遷”。2009年,黃浦區(原盧灣區)建國東路390地塊在全市率先探索“征詢制、數磚頭、套型保底、解困納保”的舊改新機制,并引入“房屋征收公示系統”。

具體而言,在舊改地塊實行“兩輪征詢”制度,一看居民願不願意改,二看居民是否同意改造方案;從“數人頭”變成“數磚頭”,把被拆除房屋面積作為補償依據,形成統一嚴格的補貼标準;對安置後仍有困難的居民進行保障托底,确保居者有其屋。

在“房屋征收公示系統”觸摸屏中,居民可以随時查詢動遷政策、房屋面積、居民人口、安置房源、補償安置款、最新簽約等,所有信息公開透明。“陽光舊改”從此在全市推廣,舊改也跑出加速度。

2019年,黃浦區寶興裡舊改被稱為“傳奇”,從發布房屋征收範圍公告、兩輪征詢到居民全部搬遷隻用了172天,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

寶興裡項目總結了舊改群衆工作“十法”:一線工作法、精準排摸法、黨員帶動法、危中尋機法、平等交流法、循序漸進法、釘釘子法、換位思考法、組合拳法、經常聯系法,并向全市推廣。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6

寶興裡房屋征收一輪意願征詢投票。上海黃浦 圖

群衆問題解決了,還有舊改資金難題。過去30年,上海在摸索中大膽創新,順勢應變,不斷推動舊改“換擋加速”。

“七五”期間,黃浦區(原盧灣區)打浦橋街道的斜三基地被市政府列為23片舊區改造基地之一,1000多戶居民要動遷安置,20多家工廠和商店要搬遷,動遷費估算約1億元,改造困難重重。

1992年,黃浦區(原盧灣區)大膽創新,通過土地批租,由香港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300萬美元受讓了該地塊,用于建造商品房,開啟了改革開放以來吸引外資進行舊區改造的先河。後來,土地批租在上海各區全面展開,上海大規模舊區改造得以成為現實。

政府财力有限,舊改難免遇到融資瓶頸,上海開始努力探索一條“政企合作、市區聯手”的新路子。2019年6月22日,虹口區17街坊舊改二輪征詢生效,這是上海實行“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新模式後的首個舊改項目。上海虹房(集團)有限公司和市地産集團,按比例出資,成立虹口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編制改造實施方案,統籌資源,有效提升了舊改速度。

近三年,創新做法不斷湧現,一些動遷停滞項目重新激活。楊浦區定海路街道129、130地塊曾停滞達15年之久,2020年,該區創新采取了"一地一策"辦法,建立了政府與開發企業、金融機構三方合作模式,依靠企業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籌措項目資金,按照土地出讓合同進行開發建設,3600戶居民重新看到舊改的希望。

舊改推進中,一些區摸索出“組團打包”模式。2021年,北外灘昆明路以南地塊将10個街坊近6000戶居民“組團打包”,成為虹口區最大的舊改項目,在3個月内集中推進高比例生效。同年,楊浦區定海路街道7個街坊的零星舊裡合并,“組團”啟動舊改,原本涉及三個舊改征收基地的片區,用兩個月就實現舊改生效。

在城市更新中延續文脈

上海有許多網紅打卡點,新天地、思南公館、外灘源、建業裡……它們的共性是,保留着鮮明的石庫門建築特色,讓穿行其中的人們在摩登都市裡看見曆史。

風雨洗禮,這些建築也曾殘損破敗,被納入舊改征收範圍。舊區改造,城市更新,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是:如何對待在城市發展中沒落的曆史建築?

去年12月向公衆開放的“今潮8弄”提供了答案。這裡原本是虹口區18号街坊,有公益坊、颍川寄廬、扆虹園等保護建築。舊改征收後,建設單位采取了“征而不拆、人走房留”方式,對地塊内曆史建築群進行整體性保護,修繕過程中留下了建築、巷弄和舊磚,甚至是生長在牆面縫隙中的小草。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7

今潮8弄夜景俯瞰。上海虹口 圖

如今,“今潮8弄”成為虹口新地标,融入文化和商業活動,“以用促保”讓老建築曆久常新。漫步其間,8條百年老弄堂、60幢石庫門建築和8幢獨立老建築诠釋着城市更新中的柔性,彰顯着城市的厚度和溫度。

在“能快則快”的舊改中,上海對于曆史文物和建築表現得相當審慎。

2017年,上海提出舊區改造方式由“拆改留并舉,以拆除為主”,調整為“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明确提出730萬平方米裡弄建築應當予以保護保留。

從“拆改留”到“留改拆”,兩個字的順序變化,卻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改變。

2019年,新版《上海市曆史風貌區和優秀曆史建築保護條例》正式通過。根據條例,上海市專門設立了保護委員會,由13個相關委辦局組成,協調解決全市範圍内曆史風貌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020年7月13日,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揭牌成立,推進舊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

喬家路地塊是有着豐富曆史的老城廂,上海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清代民居——書隐樓也被納入該地塊征收範圍。這塊地由城市更新公司作為平台,引入資金和規劃團隊,全程參與舊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曆史風貌保護。書隐樓内,部分屋面坍塌,室内木結構局部被白蟻腐蝕,地坪雜草叢生,于去年8月啟動了搶險維護工作。

上海舊改新階段(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8

書隐樓在2021年8月啟動搶險維護。上海黃浦 圖

虹口區提籃橋曆史文化風貌區,比較完整保留了二戰時期猶太難民避難上海時期的建築風貌,在舊改中全部被納入昆明路以南地塊。虹口區表示,北外灘發展規劃中,“新舊融合”的格局已經明确,東部提籃橋片區将保持“窄馬路”“小街坊”的規劃理念,保留原有的曆史風貌。

位于南京西路的張園,是清末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公園,彙集了28種不同建築風格的石庫門裡弄住宅。在時代發展中,張園逐漸沒落,舊改前近半數居民仍過着拎馬桶的生活。2018年9月,張園啟動舊改,采取了“征而不收,人走房留”的保護性征收模式,“一幢一策一方案”地修護,盡最大可能留存曆史風貌和建築。按照綜合性改造方案,張園将引入商業、創意辦公、潮流中心等文化場館功能,改造後的張園西區将于今年亮相。

跨越30年,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但這并不是終點。接下來,上海将轉戰零星地塊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通過成片帶征、公益征收、綜合改造等方式,力争明年年底前完成所有零星舊改,讓更多人圓夢新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