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花鲢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但要是說到“剁椒魚頭”,我想肯定是家喻戶曉的美食,而我們吃的那個魚頭,就是使用花鲢的魚頭,這下知道今天的主角來頭有點大了吧!上期介紹了白鲢,其實花鲢和白鲢有着很多的共同點,常常被放在一起說事,但是它們倆還是有一定區别的,要真的放在一起,估計花鲢會覺得白鲢蹭它的名氣,高攀了它,所以今天就來單獨說說花鲢吧。
“剁椒魚頭”的頭和身子是這樣的
花鲢學名叫鳙魚,還有其它的小名以及地方性稱呼,如: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鲢、麻鲢、雄魚等。雅稱:"水中清道夫",常常和白鲢放在一起稱作鲢鳙,是淡水魚的一種,也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花鲢的話,說不定以後就能記住它了,因為它的長相比較特别,尤其是頭部,非常大,約占整個身體的五分之二長度,所以花鲢的頭非常出名,一個頭賣出了“天價”剩下的身體有時被當做下腳料。不僅如此,花鲢的嘴巴還特别的大,有體型大的花鲢,一張嘴就能塞進一個拳頭。總體上來看,花鲢頭大且寬,嘴巴上翹,眼位較低,所以長得還是比較搞笑的。
從外表上看,花鲢一般的體長約68~342mm,體長為體高的2.7—3.7倍。腹膜黑色,背部以及體側上半部稍微有點黑,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部灰白色,每個魚鳍呈現灰色,上有許多黑色小斑點,正是因為這些黑白夾雜的顔色,才被稱作為花鲢,相對于白鲢來說顔色是豐富一點。
花鲢多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以及衆多的大小池塘裡,當然靜水水域的魚都是人工放養的。由于是濾食性魚類,所以根據食物的主要分布,花鲢通常都在水域的中上層活動,平時就和兄弟白鲢一起合夥喝水。但根據釣魚人的經驗,花鲢比白鲢的生活水層更豐富一點,因為它有時還會去水底覓食,尤其是個體較大的花鲢,它們甚至會吃一些水底動物,很多釣魚人都曾經用蚯蚓釣到過花鲢,有的甚至還用亮片路亞到它,實在是神奇的一件事。
花鲢也是中國特有魚類,在我國分布範圍很廣,隻要有白鲢的地方肯定是會有花鲢的,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看前面一篇文章。花鲢是溫水性魚類,适宜生長的水溫為2~30℃,尤其是夏季的時候,是生長的旺季。對于水質的要求不高,瘦水的水體長的就瘦,頭部能占到一半的長度,而在肥水水域當中更能快速生長,因為這種水質浮遊食物更多。根據這個特點,花鲢就成為池塘養殖及水庫漁業的主要對象魚之一,經濟價值較高。
成也“剁椒魚頭”敗也“剁椒魚頭”
花鲢和白鲢一樣屬于濾食性魚類,就是不斷張着大嘴,将嘴邊混合浮遊生物的水吸進,然後從魚鰓排出水,留下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此反複過濾。主要吃輪蟲、枝角類、桡足類等浮遊動物,也吃矽藻和藍藻類等部分浮遊植物以及人工飼料。從魚苗到成魚階段都是以浮遊動物為主食,兼食浮遊植物,是典型的浮遊生物食性的魚類。
花鲢性格比較溫馴,不像白鲢那樣沖動愛跳躍,當然是不是因為自己頭太大導緻的也不得而知。長期和白鲢在一起搶食,所以它們把自己的嘴巴進化得很大,這樣喝起水來,一口頂白鲢兩口,進食效率大大提高,在得意忘形嘲笑自己打敗白鲢的時候,殊不知吃貨們早已盯上了自己的魚頭了。
取花鲢魚頭1個、剁椒适量、高度白酒1大匙、胡椒粉、料酒1小勺、蒸魚豉油1大匙、油、鹽、姜蔥。将魚頭洗淨從魚唇正中剖開,在魚頭下面魚肉較厚的部分斜劃幾刀。将料酒、胡椒粉、鹽撒在魚頭上,抹勻,腌制約20分鐘。把高度白酒倒入剁椒中,拌勻備用。在腌制好的魚頭表面淋上少許油,抹勻放在鋪好的姜蔥上,将剁椒鋪在魚頭上,一起放入燒開的水中蒸約10分鐘。取出魚頭,倒去碗内多餘的湯汁,撒上蔥花,淋入蒸魚豉油,潑上适量的熱油,一道經典的剁椒魚頭就完成了。
這道湖南省的傳統湘菜系名菜,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适口。魚頭的鮮香被盡量保留在肉質之内,剁椒的味道又恰到好處地滲入到魚肉當中,入口細嫩晶瑩,帶着一股溫文爾雅的辣味。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剁椒魚頭"被評為"中國菜"湖南十大經典名菜。
但是對于把魚頭養大的魚身體來說,它們之間的價格相差巨大,有的飯店買花鲢完全就是為了魚頭而買的,剩下的魚肉愛咋辦咋辦。逛菜市場買魚的人也都喜歡單買花鲢頭,剩下的部位都會堆積在一起被打折出售,花鲢要是早知道有這種下場,不知有何感想?
清潔工身份被坐實花鲢在國内除了養殖供食用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淨化水質,在很多農村水域,年初的時候放養鲢鳙,一方面是為了年底能加個餐,另外就是為了淨化生産隊大塘的水質,防止水質過肥水草過分生長導緻魚塘淤積。但是在一些城市水域,會被專門用來清理水藻,所以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淡水清道夫”,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水中的“清潔工”。
而海對岸的美國也在無意中發現花鲢的這項功能,感覺像發現寶貝一樣将它們請回家。因為早些年美國的工業比較發達,但是重工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環境遭到破壞,所以周邊水域水質過肥,重金屬污染嚴重,水藻泛濫。而花鲢作為“亞洲鯉魚”當中的一份子就被用來清理這些垃圾了。
但是美國人隻是預料到開頭,卻沒有控制住結尾,他們沒想到“亞洲鯉魚”這麼頑強,在污水中沒有死去,反而活得好好的,憑借較強的生存适應能力,以及繁殖能力,很快霸占了所在水域,擠壓本地魚種的生存空間,并入侵周邊其它水域。眼看着要進入五大湖地區,美國人開始翻臉不認魚了,情急之下下令格殺勿論,什麼殘忍的手段都使出來了。最先倒黴的就是花鲢了,因為體積較大,成為衆矢之的,無數幾十斤的大花鲢被殺死扔掉。
雖然花鲢的頭部含有一種人體所需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以及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等,但是美國人還是不會去吃它們,即便魚頭沒刺也不吃。到底是嫌水髒重金屬超标呢?還是真的是廚藝不精,無法掌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