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積極舉措強化管理?當下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嚴禁”可以說是一個高頻詞語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幾乎随處可以看到、經常可以聽到一句挨着一句的“嚴禁”語言——嚴禁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進行有償家教,嚴禁學生在課間奔跑追逐,嚴禁任何形式的考試作弊行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學校積極舉措強化管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當下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嚴禁”可以說是一個高頻詞語。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幾乎随處可以看到、經常可以聽到一句挨着一句的“嚴禁”語言——嚴禁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進行有償家教,嚴禁學生在課間奔跑追逐,嚴禁任何形式的考試作弊行為……
“嚴禁”即“嚴格禁止”。既然是“嚴禁”,就應該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言必行,行必果”,使被“嚴禁”的現象、事項、情況等,不再出現或發生。然而,很多時候大家看到的結果卻是,被“嚴禁”的現象、事項、情況等“屢禁不止”,時有發生,或者是“稍作停頓”後又漸漸地開始“重複着昨天的故事”。
原因何在?因為在一些區域一些學校中,“嚴禁”僅僅、往往是寫在紙上、喊在嘴上,并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成了典型的“言禁”。
如何讓“嚴禁”不至于成為“言禁”呢?筆者認為:
一是要堅持正面導向,盡量少用“嚴禁”。
譬如治水,總是用“堵”的辦法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堵住了這一處卻來不及、堵不住其他很多地方;即使是暫時堵住了,也總是提心吊膽,誰也想不到什麼時候水位會猛升暴漲;更何況“堵”到了一定程度,堤壩就承受不住水的壓力,很可能一觸即潰,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治水必須做到要“堵”“疏”結合,以“疏”為主。
事情不同,事理相通,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同樣如此,要盡最大的可能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正常地予以正面導向,如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尋找、發現、樹立教育教學的榜樣,講教師中随處可見、唾手可得的平凡故事、感人事迹,等等。正面導向最能夠激發教師滿滿的正能量,讓廣大教師能夠在積極、健康、愉悅的氛圍中盡心盡力工作、齊心合力奮鬥,盡情享受教育教學的獲得感、成功感、幸福感。
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切實維護“嚴禁”。
不可否認,無論學校怎樣堅持正面導向,盡量少用“嚴禁”,但是,總會有極少數、極個别的教師會有意或無意地觸碰“嚴禁”這條紅線的。而“光聽打雷不見下雨”“雷聲大雨點小”所産生的不良作用、負面效應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一旦有極個别的教師不幸觸碰了“嚴禁”,學校管理者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維護“嚴禁”的嚴肅性,讓觸碰者付出應有的代價,受到應有的懲處。
這樣處理,觸碰“嚴禁”紅線的教師會心服口服,“吃一塹長一智”,今後會自覺地遠離“嚴禁”;廣大教師也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否則,“紅線”将不“紅”,“底線”将無“底”,不僅會讓“嚴禁”情何以堪,而且會對自覺遵守紀律、規定、條理、細則的廣大教師産生不公,更會導緻對今後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産生消極影響。
三是要堅持未雨綢缪,引導遠離“嚴禁”。
衆所周知,“嚴禁”是條紅線,觸碰不得,一旦有教師觸碰了将損失很大,後果是嚴重的。而承擔觸碰“嚴禁”這條紅線所帶來的損失、後果,絕不隻是觸碰者本人,還有其家人、學生、家長、同事、學校管理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等等。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責任、擔當,要自覺養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品格:經常走進教育教學現場,自覺融入廣大教師行列,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行教師所行,細心觀察,善于發現,有所預見,提前介入。
事實上,有些觸碰“嚴禁”紅線的行為不是一日兩日形成的,平常總是會有苗頭或迹象的。這就考驗着學校管理者的膽識、智慧、擔當、才幹,要求每一位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毫不猶豫地本着保護教師、保護教學、保護學校、保護教育的立場,堅決将可能觸碰“嚴禁”紅線的行為或現象,消滅于萌芽狀态。
綜上所述,要徹底扭轉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僅僅“言禁”而難以落實“嚴禁”的狀況,需要每一位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注重落實“三個堅持”:堅持正面導向,盡量少用“嚴禁”;堅持實事求是,切實維護“嚴禁”;堅持未雨綢缪,引導遠離“嚴禁”。
(作者為江蘇省如臯市安定小學教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