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喜制作模型 張寶訓 攝
“我想把吊腳樓推廣出去,讓民族的東西得到傳承。”湖北省利川市吊腳樓營造技藝傳承人劉安喜13日說道。40餘年來,劉安喜修建了200多座吊腳樓,讓這門技藝走出了大山。
土家族自古就有居沿山水、民居毗鄰的傳統,利川地處山區,平地較少,氣候潮濕,因此居民修築起來的房子樓下四面皆空,形成了獨特的既實用又美觀的吊腳樓建築風格。
劉安喜的祖父輩都是當地有名的木匠,當地許多吊腳樓均出自劉家手筆。劉安喜8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後來,17歲的他師從父親大徒弟楊友林,與土家吊腳樓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安喜制作吊腳樓模型 張寶訓 攝
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自身勤奮好學,劉安喜很快掌握吊腳樓營造的基本技藝。18歲那年,劉安喜第一次獨立掌墨,成功立起一座三間五柱的吊腳樓,成為了一名能主持建設吊腳樓的“掌墨師”。
時代在發展,傳統的吊腳樓也需要在傳承中進行改變。為此,劉安喜在吊腳樓建築細節上進行創新,将柱子下方瓜形狀裝飾物,改成葫蘆等形狀,并融入不少新元素,适應現代要求。
小有名氣後,許多人都來找劉安喜修吊腳樓,“忙不過來的時候我甯願不接,因為一定要把吊腳樓做成精品才能推廣傳承。”他說。在修建吊腳樓過程中,大到掌墨,小到扛木頭、運材料,他都事必躬親。
劉安喜(右三)在指揮工人進行吊腳樓架梁 廖建軍 攝
2001年,劉安喜跟着妻子到甯波做工,随後在工廠老闆的牽線下,他在甯波修建涼亭和吊腳樓等古式建築。而40多年來,劉安喜在湖北利川、鹹豐、恩施和浙江甯波等地,共修建了200多座吊腳樓。
為将吊腳樓技藝傳承下去,劉安喜收了50多名徒弟。他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等高校,把吊腳樓營造技藝帶進大學課堂。2019年,他被命名為恩施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吊腳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一起拜師的八名師兄弟,隻有劉安喜在堅守,其餘的都先後轉了行。“活到老,傳承到老。”已過花甲之年的劉安喜說,希望能将土家吊腳樓營造技藝與現代相融合,發揚光大。
文/張寶訓 蔣姮 朱秋紅
編輯/弓立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