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清明前後,草長莺飛,柳綠花繁。“三月三,荠菜當靈丹”、 “三月三,荠菜煮雞蛋”、“三月三,荠菜煮三蛋”等相關民諺流傳已久。那麼,三月三的荠菜就如此靈驗嗎?到底是普通習俗還是真有魔力般的功效呢?
荠菜也叫地菜,其實不能稱之為一種菜,其味甘而澀,還沒有被廣泛食用,它本是一種野草,但具有藥性,很多中藥古籍上記錄其藥性,全國均有分布,是一種很普通的草藥,和蒲公英有些相似。這樣一種極其普通的野草性中藥材,在三月三這個特殊日子裡食用就有特别的藥性嗎?
據民間傳說,在農曆三月初三,采摘了新鮮的荠菜,把它洗幹淨後放到鍋裡,圍成一個窩狀,中間放入雞蛋、再加放幾片生姜、紅棗、風球,煮上一鍋,全家每個人都吃上一碗,則能一年當中身體健康,不易生病。
三月三在古代屬于清明節,據傳人文初祖黃帝的誕辰就是這一天,曆來就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很多華夏子孫會去黃帝故裡尋根拜祖。
三月三吃荠菜與兩個曆史人物有關,相傳在今湖北一帶,春雨綿綿,又是農忙時期,人們經受風吹雨打,頭痛病很是常見,嘗遍百草的神農(炎帝)三月初三途經此地,得知鄉民普遍患頭疾,苦思冥想後選擇随處可采摘的溫和中草藥:荠菜,配以雞蛋、生姜、風球,清水煮湯食用,因為味淡略甘,适合男女老少,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據說還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
三月初三吃荠菜雞蛋還與另一個曆史名人有關,據說東漢末年有神醫之稱的華佗在三月初三在沔城(今湖北境内)采藥,途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得知老人每年清明時分頭痛頭暈,經過診斷,華佗使用最普通的中藥荠菜配生姜、紅棗、風球煮湯,老者服後神清氣爽,老人家中貧窮,還有一體弱多病的孫子,但還是以僅有的三枚雞蛋相贈以示感謝,華佗将雞蛋與地菜配在一起再次煮湯,讓老人的孫子吃下雞蛋并喝湯,小孩子身體大有好轉,荠菜煮雞蛋自此就成了治療及保健的配方。因為中國傳統道家文化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個三的數字代表感謝師恩,所以,在每年三月初三用荠菜圍成一個窩形狀煮三個雞蛋,有生生不息之意,另外,由于荠菜有集财的諧音,三月三吃荠菜雞蛋也具有了吃了身體健康發财的美好寓意,慢慢變成了習俗,流傳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