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近日,與教師行為有關的兩場論戰,很值得反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與教師行為有關的兩場論戰,很值得反思。
一場論戰是開學當天,貴州某小學教師穿戴整齊,給入校的學生們鞠躬行禮,學生也紛紛給回禮。校方稱,此舉是為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恭敬之心。對此,有人支持說這是培養孩子懂禮貌好的做法。有人則質疑這是行禮順序颠倒,折射出價值觀的錯位。
另一場論戰源于武漢一高校書記、校長帶頭到新生寝室打掃衛生。據介紹,學校下一步将對學生寝室采用“房東制”,每個領導或老師都應該躬親垂範,讓學生學習。等學生畢業時,學生要把幹淨的房間“還給”學校,形成一種傳統。許多網友為此點贊,但也有人不買賬,認為大學是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地方,學校老師這麼做,純屬作秀。
按理說,在相對封閉的教育場内,老師和學生的言談舉止都有行為規範、日常行為準則等相關文件作為參照。即使文件中沒有面面俱到具體的行為要求,隻要對照文件所提倡的原則,也能基本判斷行為的是與非,不至于引起如此強烈的認知反差。但網友們對教師行為的看法不一,幾乎達到針鋒相對的地步,隻能說明各界對教師在校園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何為恰當的行為舉止,還沒有達成共識。
之所以出現争議,很大程度上與當下價值多元的社會環境有關。平心而論,随着教育大環境的改變,教師再以長者的強權要求學生“聽話”,盡管冠以“為學生好”的名義,也不見得收到好結果。就像幾天前,山東濟南一所職業中專要求男生發型統一闆寸、女生齊耳短發,否則自行退學。校方解釋“學校數控機床等專業實訓較多,此舉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但似乎有越權的嫌疑,引來衆多反對之聲自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老師視學生為上帝,把學生當成貴賓,也走向了極端和反面。
教師該如何把握好行為的度?如何才能使師生之間保持一種和諧關系?對此,固然要對照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也要深思師生關系的内涵。說到底,教師或學生不當行為的背後,是師生關系被扭曲,抑或師生關系變了味。師生關系是教育的一面鏡子,映照出教育的是與非、得與失。不能跳出行為本身看到更深一層的原因,不從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入手,還會引出諸多是非。
理想的師生關系,是相互尊重,彼此愛戴,和諧相處,是基于愛與關心基礎上的攜手成長,共享教育美好、有愛的一面。師生之間,雖存在客觀的長幼之别,但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上下級關系,不是從利益出發的相互利用,更不是将學生當成牟利的工具,抑或反過來,學生淩駕于老師之上,将老師當作服務員,對老師頤指氣使。在這方面,學校管理者尤其要重視良好教育氛圍的營造,多從積極的情感出發,凡事多從營造良好師生關系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師生雙方的心理感受,也許就少一些好心辦壞事的輿論反轉。
就像煙台大學校長近日發出的一封親筆信,由于從以心育心的角度出發,因而赢得了旁觀者發自内心的贊美。據報道,今年暑假考上煙台大學的沈博瑞,因家境貧困而打算棄學打工,但在收到校長的親筆信和學校的溫暖扶助後,他決定準時報到入學。實際上,不管是誰,身處逆境之中都需要他人的共情,而校長溫情的鼓勵無不讓人心頭一熱。這種兼具長者悉心關懷和師者精神鼓舞的做法,的确是理想師生關系的展現。
親其師,才信其道。師生關系的好與壞,決定着一個群體乃至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但遺憾的是,不僅是學校,社會公衆也很少對師生關系予以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無論是在師範院校學習時、還是入職後接受繼續教育時,絕大多數教師都很少接受這類培訓,教育管理部門也很少聚焦于此。而在學習方式持續變革的信息社會,師生關系有必要在吸納更多愛與尊重的前提下,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疏離走向共生。
做到這一點,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多反思,既不能對孩子不聞不問,也不能用社會上那一套“禮俗”來應對教師。對于教師而言,要拿出師者的氣度與胸襟,用自己的學識與智慧赢得學生的愛戴,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由此,教師的一舉一動,師生之間的和諧共處,都将赢來社會各界更多的贊美。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1日第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