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被重視,“環保”已經成了各行各業的關鍵詞。日前,英國麥當勞宣布此前推廣的紙質吸管因厚度問題影響回收,再度引發人們對餐飲業“禁塑”“限塑”等環保舉措的關注。不光有餐飲巨頭因環保被推上熱搜,最近一段時間商場購物中心、服飾鞋履品牌、快消品、電商等全行業都在圍繞“環保”發力,展開各種各樣的環保舉措。“環保”變成了當下企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一座重要橋梁。
各行各業展開“禁塑”“限塑”
“拒絕塑料”是很多行業的“環保常規牌”,尤其是餐飲業。去年8月、9月,麥當勞先後在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餐廳把塑料吸管改為紙質吸管。同年11月,麥當勞在北京的10家試點餐廳開始“限塑”,使用“免吸管杯蓋”以及不主動提供吸管。
圖/麥當勞官方微博截圖
但因為紙質吸管出現遇水容易變形的情況,所以“禁塑”的英國麥當勞一度遭到不少消費者吐槽。本月5日,根據英國當地媒體報道,麥當勞方面承認,由于吸管厚度的原因,此前推出的環保吸管無法回收再利用,隻能作為一般垃圾通過燃燒處理,不過他們也正在尋找解決方案。
雖然麥當勞的紙質吸管出現了各種問題,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其他餐飲品牌相繼加入“禁塑”“限塑”的行列。今年4月22日起,星巴克在上海、深圳近千家門店率先試點使用直飲杯蓋與紙質吸管,停止提供塑料吸管,有消息稱這個政策将于今年年内覆蓋全國門店。今年6月,喜茶也加入了環保戰隊,倡導消費者使用“紙質吸管”。
新京報記者 王琳 攝
而對于那些無法“禁塑”的産品,也都在想方設法最大化地“限塑”。此前有報道稱,從今年9月起,有58年曆史的雪碧将把标志性綠瓶子全換成更易回收再利用的透明塑料瓶。
新京報記者 王琳 攝
在消費環節,塑料包裝的使用範圍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為環境帶來的危害不言而喻。今年7月初,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宣布,将從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和産品包裝開始,減少其整個供應鍊中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将用環保紙袋代替塑料購物袋。其目标是到2020年底将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減少85%。該計劃将于今年9月啟動,最終覆蓋優衣庫全球門店。
最近,英國百貨公司Selfridges也宣布計劃将其禮品卡從塑料材質變回紙質,以支持可持續發展。此前,這家百貨公司的禮品卡一直由紙制成,近年來才改用塑料。而作為積極響應反塑料的零售商,該公司還采用了回收咖啡杯以制作其标志性黃色購物袋、大量清除門店内一次性塑料制品等舉措。
圖/Selfridges官網截圖
生産環節研發環保材質
除了在吸管、包裝等方面“限塑”“禁塑”,很多品牌在生産環節上加強環保,在原材料上下功夫,尤其是服飾鞋履品牌。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上個月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集團旗下7500家門店将在2019年之前實現高效節能環保。2025年之前,包括Zara、Pull & Bear、Massimo Dutti在内集團所有品牌100%的産品将用可持續布料制成。目前,Zara旗下Join Life系列采用的是100%可持續材料,在品牌中的占比為20%。而其剛剛推出的首個個性化定制系列也有“可持續”基因,這個系列主要采用再生棉和牛仔布制成,涵蓋女裝、男裝和童裝。
經過了五年的研發之路,丹麥品牌Ecco去年推出了新型環保節水的鞣革技術DriTan。據了解,Ecco每年需要鞣制125萬張牛皮,在使用DriTan技術後,每張牛皮平均可以節約20升水,全年節約2500萬升水,能夠滿足約9000人全年的日常用水需求。此外,Ecco的鞋底也采用了環保可降解材料。據了解,從本月9日開始到本月底,Ecco将在北京朝陽合生彙、太陽宮愛琴海購物中心等門店中展開以舊換新活動。
圖/北京朝陽合生彙官方微信公衆号截圖
電商接連加入“環保陣營”
近日,接連有電商不斷加大“環保力度”加入“環保陣營”。不久前,英國奢侈時尚電商Net-a-Porter推出了可持續時尚平台Net Sustain。該平台提供的品牌和産品,都經過認真審核,确保其至少符合可持續性标準五個關鍵屬性中的一個,比如使用綠色面料和工藝,當地生産減少供應鍊浪費等。
圖/Net-a-Porter官網截圖
無獨有偶,英國另一家時尚電商Boohoo也在近日推出了名為“面向未來”的環保再生時尚系列。該系列通過使用由塑料制成的再生聚酯以及環保無毒的織物染料等材質制成。産品都在英國生産,以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同時該系列也維持了Boohoo低定價,價格從8英鎊到25英鎊不等。Boohoo表示,未來平台還将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可持續時尚選擇。
美國《科學》期刊曾發布相關論文,數據顯示包括塑料吸管在内,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英國時尚媒體《時裝商業評論》曾報道,服裝紡織業是僅次于石油業污染最為嚴重的産業。在将原材料制成各種服裝的生産過程中,包括染色、洗滌、裝飾在内的各項工藝需要使用多達8000種化學品。在各種數字面前,環保刻不容緩。不管是在生産環節中探索開發新技術,還是在日常消費環節中展開新嘗試,環保已然成為各行各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新京報記者 王琳
編輯 彭雅莉 校對 劉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