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來遵從俠義之士,仰慕俠客的行為,推崇俠義精神,打抱不平、豪放不羁、義薄雲天、扶危濟困、正氣凜然是俠客文化的體現。
遊俠詩是唐詩中的一個重要類型,走進唐詩中的遊俠,我們能感到意氣風發,豪氣沖天。
少年行(其一)唐 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大口地吃肉,大碗地喝酒,豪放不羁曆來是俠義之士一個鮮明的特征,“相逢何必曾相識”,“相逢意氣為君飲”,相聚一起,開杯暢飲,肝膽相照,映照出遊俠的人生态度。
少年行(其三)唐 王維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隻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一個人就能拉開兩張雕弓,敵騎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從容調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敵酋無法逃生。
一個力大無比,武藝高超,在亂軍之中取上将首級的俠客形象豐滿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頗有“溫酒斬華雄”的英雄氣概。
壯遊 唐 杜甫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春歌叢台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皂枥林,逐獸雲雪岡。
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鹙鸧。
紅衣高馬仗劍走天涯何不是每一個少年心中的夢想,春日放歌,冬日打獵,追逐猛獸,這樣的杜甫形象與“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可是截然不同。
俠客行 唐 李白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好一個劍術高超,來無影去無蹤的趙國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不圖名利、重義誠信的俠客節操躍然紙上,李太白的豪情壯志在詩中也表現無遺。
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試君,誰為不平事?
嫉惡如仇,匡扶正義,路見不平一聲吼是俠客固有的天性,十年磨成劍,還未有用武之地,“誰為不平事”,你有什麼不平之事,我定為你做主。
古遊俠呈軍中諸将 唐 崔颢
少年負膽氣,好勇複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且行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帶兩绶,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随建威?
這位遊俠武藝高超,勇猛過人,立功疆場後歸漁陽老家。在家鄉生活後,他常常帶領一衆鄉親去打獵,“弓矢速如飛”,射箭又快又準,勇猛不褪色,膽識不減弱。在詩人崔颢的筆下,一個血肉豐滿的俠客之士呼之欲出,頗有江湖氣息。
雜曲歌辭•俠客行 唐 元稹
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竊賊誰夜行,白日堂堂殺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師海鲸。海鲸露背橫滄溟,海波分作兩處生。
分海減海力,俠客有謀,人不識測三尺鐵蛇延二國。
李白寫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千古名句後,元稹可是不服氣,也寫了一首《雜曲歌辭•俠客行》來反駁,李白是“深藏身與名”,元稹偏偏是“事成不肯藏姓名”,這不是跟李白“杠”上了,元稹筆下又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俠客形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