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你學習計劃的終止、減肥計劃的失敗、不能按時睡覺或許不是因為你不自律,而是因為“破窗效應”的影響?
1
破窗效應的由來
“破窗效應”源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産階層社區,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市布朗克斯區。
他把停在布朗克斯區那輛車的車牌摘掉,頂棚也打開,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别人偷走。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整整一個星期都沒有任何人對它“下手”。
但接下來發就發生了很有趣的事情,菲利普·津巴多用鐵錘将停在帕洛阿爾托那一輛車的玻璃敲了一個洞,結果僅僅幾個小時,這輛車就被偷走。
根據這一實驗結果,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混亂無序的心理感覺,結果在這種公衆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2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關于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的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的一種認識。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内,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将垃圾順手丢棄在地上。
3
破窗效應的危害
當出現“破窗”而我們沒有及時“修複”,“破窗效應”的不良反應就會應驗。環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破窗效應”的存在讓人們面對困難形成可怕的長期消極習慣,會阻礙人的發展與成長。
1、頹喪心理
“破窗”的出現,會讓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缺乏信心,抱有一種消極的言行和情緒。年初制定的目标年底仍沒實現,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而無人遵守,公園裡的公共設施遭到破壞而無人維護,闖紅綠燈的行人無人制止......久而久之,人們将會變得麻木,失去信心。
2、棄舊心理
“既然沒有人管,那就随他去吧,反正已經破壞了”,持有“棄舊心理”的人往往有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如果一個目标、一項制度、一項法律僅僅因為執行不利或者遭到阻礙就輕言放棄,就會造成自暴自棄、管理無序,甚至造成社會混亂。
3、從衆心理
盲目跟随,不考慮行為後果,這種盲目随從甚至出現在明知是錯誤的情況下,而心裡卻想着“别人能做,我也可以”,消極規避風險與責任。
4、投機心理
這是一種不想努力就想達到目的歪曲心理,當看到有機可乘,并且能夠從中獲得某種利益的時候,就會抱有僥幸心理去試一試。
4
怎樣破解破窗效應
1、反向利用破窗效應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進行,所以破窗效應不一定隻會給我們帶來消極影響,合理利用它也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比如,當你失去信心時,從生活中容易做的一件小事做起,開始認真打掃自己的卧室,或者讀十頁書。這些事情做起來難度不大,很容易完成,從而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積攢成就感。
2、杜絕“破窗”
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着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緻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大。所以,對于個人而言,我們需要一種有鮮明的辨别能力,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細微的、偶然的錯誤,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毀于蟻穴”的惡果。
3、及時彌補“破窗”
一件不足挂齒的小事或者一個細微的變化,經過不斷的演變放大,對其未來會造成極大地影響,甚至成為決定因素。因此,當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防止不良後果的進一步擴大。
讓原本一件好的事情變壞,往往是由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行為造成的。就像第一次對自己降低要求,最後變得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低......所以,不要給自己第一次放任的機會,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