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我們看漢朝曆史,往往會選擇性地跳過東漢一朝。對于不少人來說,西漢的“痞子皇帝”劉邦、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絲綢之路、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總還能道出一二,而漢末與三國這段時期,群雄紛争、三足鼎立人們更是如數家珍,但偏偏就是東漢,似乎被這一前一後的鋒芒所掩蓋了。
但是别忘了,曾經打得匈奴奄奄一息的雖是西漢王朝,可是最終将匈奴趕出中原的卻是東漢王朝;西漢有封狼居胥,東漢便有勒石燕然;“十三勇士歸玉門”是在東漢,“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是在東漢,東漢的強盛毋庸置疑。隻可惜,如此強健的軀體内卻深藏着一個陳年痼疾,因久不能除而終至無力回天。
一、一首民謠道出的陳年痼疾
東漢時,民間流傳着一首民謠:“州郡記,如霹靂,得诏書,但挂壁。”這唱的是,州郡的文書一旦下達便要雷厲風行迅速執行,而對于皇帝的诏書便是束之高閣也無妨。細細咀嚼之下便讓人不寒而栗,由此看來東漢時所謂的皇權專制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權利不在皇帝手中,卻是到哪兒去了呢?——在門閥士族手裡。
東漢的門閥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和帝時的司徒魯恭,其先是魯國皇室,魯國被楚所滅後,族人便遷去下邑,世代擔任二千石官員。魯恭的父親曾任武陵太守,弟弟魯工為侍中,兒子魯謙任隴西太守,可以說是父兄子弟皆在朝為官。再說南陽陰識,其先出自管仲,百年來家累千萬,到西漢時,陰子方有田700餘頃,輿馬仆隸數衆。劉秀、劉縯起兵時,陰識率宗族子弟及賓客千餘人相随。門閥士族自春秋戰國時萌芽,再經由西漢一朝的百年發展,終是在東漢時一朝爆發了。
二、前朝黑鍋後朝背
所謂門閥,就是世代傳承的名門望族。向來都說“富不過三代”,若要富過三代如何?隻要大權在握即可。對于富商大賈來說,要是能以财緻官便得保世世富貴。但西漢初年的富豪們還沒有這個機會。西漢早期朝廷仍是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不僅禁止商賈做官,就連在平時的吃穿用度上也有嚴格的限制。比如,商人不能穿絲制的衣服,出行不能乘車等等。
到了中期,起初漢武帝還想盡一切辦法來打壓商賈富戶,甚至還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算缗”“告缗”之法。但由于武帝後期的軍資耗費和宮廷的奢靡浪費,一度造成國家财政緊張的局面。為了緩和狀況,朝廷不得不采取入粟補官和賣官鬻爵的辦法,富豪地主們由此便迎來了進入仕途的機會。
此風一開便一發不可收拾,這些豪強地主既獲得了政治權利,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西漢後期,富豪大族的仕進之路便再無甚阻礙了。這就為東漢門閥士族集團把持政治的局面埋下了隐患。
自然西漢埋下的坑還不隻這些。秦朝的軍功爵制培養出了大量的軍功地主,漢朝建立後不久,劉邦就下诏“複故爵田宅”,便是承認了秦時因功所賜田宅爵位的合法性,也就相當于給了秦朝的舊貴族舊地主繼續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此外,劉邦還新扶植了一批軍功地主,凡是替他打天下出力賣命的軍士都可以賜爵到第五級,原來就已經超過第五級爵位的人可以再加一級,七級爵以上的人可以食邑,七八級爵以上的高爵者在田宅上還有優待。而更加實在的是,這些爵位和特權還都可以世代傳襲。
漢武帝時頒行了一套新的選官用人制度,即察舉制。本是為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沒想到無形中也為東漢門閥的火又加了一把柴。這些通過“舉孝廉”而進階官途的士人階層成為了新一代的官僚地主。他們依賴恩蔭制而逐漸發展壯大,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仕宦選官的權利,這便成為了東漢門閥的第三類來源。這些掌權的地主豪強在西漢慢慢坐大,就連最後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是豪強地主家族出身,如此一來,怎叫門閥在東漢不發展壯大?
三、挖不完的坑填不滿的洞
西漢給東漢挖了三個坑,而東漢還沒來得及填坑,反倒又給自己挖了不少坑。雖然東漢開國功臣群體的整體素質跟西漢相比,遠遠高出了一截,畢竟劉秀的出身不低,跟着劉秀一起打天下的那幫人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再加上劉秀為人仗義,對待開國功臣又十分友好,“退功臣,進文吏”,但劉秀是以極高的經濟待遇和政治榮寵來換取他們手中的權利。這些家族遠離朝政紛争,退居地方上慢慢坐大,逐漸成為了地方上手握大權的勳貴豪強之家。
東漢早期的名臣,大都是深受儒學熏陶的知識分子。儒家知識分子講究學派與師承,這樣便形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門生依附群體。甚至隻要聽過一兩句講學的都能攀上師生關系。學派中隻要有一人入仕,那這一整個學派就絕不會置身于政治場外。而那些勳貴豪強與這些文學士子又并非完全獨立的兩個群體,此中關系相互勾連、盤根錯節,直至剪不斷也理不清。這麼一大張人際關系網一旦運作起來,不管是鲸魚還是蝦米都能牢牢網住,一個不剩,任憑統治者将權利抓得再緊,也架不住這日日網月月撈。
眼看着門閥士族壯大,帝王們也不是全無作為,東漢初期的前三代君王不斷出台各類地方政策打壓勳貴。甚至還效仿西漢的察舉制,希望為朝廷重新培植新的勢力。但此時門閥勢力已經深入地方,他們掌握着地方推舉人才的聲望,好好的人才選拔制度,最後竟成了豪強大族輪流坐莊的權力遊戲。甚至穿越一點來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在此時已經初現端倪。
門閥的壯大喻示着東漢王朝已經是命不久矣,但他們發出的最後一擊,卻是借由那場黃巾起義所帶來的契機。起義一開始便以不可擋之勢,沖擊了東漢外強中幹的軍事體系。朝廷為了挽救危局,允許各地自募鄉勇。這樣一來,地方豪族看清朝廷實則已經中空,大批門閥紛紛借機擴張勢力。最終,起義是被鎮壓了,但地方割據勢力也就此形成,而緊接而來的王朝覆滅與群雄争霸,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參考資料:《後漢書》、《不容青史盡成灰》、《東漢門閥的來源和特征》
東漢騎兵比西漢少,卻為何常以少勝多?關鍵一個科學突破
東漢常備軍稀少,卻為何能控制廣袤邊疆?兩大冷門技術功不可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