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從我國古老的“牽腸挂肚”等成語裡獲得的靈感,“腦腸軸”也算是這兩年生理、醫學研究的前沿熱門項目了,它研究的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雙向信号交流和傳遞,主要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有些比較浪漫的表達方式将這種信号交流與傳遞形容為大腦與腸道細菌的“對話”,慢慢就傳成了大腦能被腸道細菌“操縱”……
這些奇怪流言的傳播在今年四月份達到了巅峰,原因是《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它揭示了下丘腦神經元能直接檢測腸道細菌活動的變化,并根據其變化調節食欲與體溫等生理過程……也就是所謂的“對話”,然後就被一些非專業人員理解成這個打了引号的對話,好像真實發生過了一樣。
按照這個邏輯來講,太陽照下來,你的溫覺感受器讓你出汗,也算你和太陽對話,被太陽控制咯?
所以說,沒那麼多玄乎,炒作也炒作錯了方向。
真要說“腦腸軸”這個概念被提出後的實際作用,就是它将生活中的一些比如“一旦心情差就茶飯不思”、“一緊張就拉肚子(腸易激)”等現象及對它們籠統的解釋歸到了一個籠統但完整的研究體系裡,更方便研究人員們進行研究。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隻需要享用它的結果就好。
比如我們可以期待被歸屬于腦腸軸研究中的,通過腸道微生物治療抑郁症、自閉症、帕金森等大腦疾病,以及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謝性疾病的療法進一步被深入研究,未來可能真正能被普遍在臨床上運用。
比如我們也知道了腸道菌群的重要性,提升自己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在葷、素這個層級,也是在小白菜、花菜、茼蒿等多樣素菜的層級),應用益生菌産品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維持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群環境。
總之,沒事少想點玄乎事情,多專注自己的健康生活才是硬道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