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
在趕公交遇上高峰期的時候,你随着黑壓壓的人群向進站方向湧去。
大家争先恐後左右推搡,你看着擋在身前的人群,内心感覺很焦躁。
你特别希望前面的人能往車内走一走,給你挪出一個位置。
終于,你卯足力氣成功踏上了公交車的踏闆,準備松一口氣。
不料,身後的人還在奮力向上推搡,你感到深深的厭煩,心裡盼望着他們不要再擠了。
在這一瞬間,身份的轉變讓你一下子忘記了前一秒還在踏闆之下的艱辛。
這就是著名的“踏闆效應”:
當登上這一塊不起眼的踏闆時,人們所處的立場随即發生改變,得失心也變得不同。
處于踏闆之上的人們,容易忽略别人的處境,難以對他人做到感同身受。
生活中大多數矛盾,往往都源于人們隻站在自己的位置看待問題。
凡事多點理解,将心比心,才會少一些隔閡偏見,多一些信任包容。
美國記者李普曼說:
“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是先看到,然後定義。而是先定義,然後看到。”
曾經看過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曆,有一天晚上,她在外賣平台點了一份宵夜。
收到外賣小哥打來的電話後,就急匆匆準備下樓去拿外賣。
在等電梯時,她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接通後由于電梯信号不好,她聽了好幾遍才聽清。
外賣小哥說:“我這有一束鮮花,你要不要?”
那時,她突然心中一顫,想起前兩天在街邊遇見那些不壞好意搭讪的大叔。
這讓她心裡特别煩躁,于是便沒好氣地直接挂斷了電話。
到了樓下,她看到外賣旁邊果然放了一束向日葵,心裡有點納悶和疑惑。
雖然有些猶豫,但她還是鼓起勇氣把電話打了回去。
她詢問道:“您是在我的外賣旁邊放了花嗎?”
“是的,是前面顧客不要了,我聽電話裡頭你是個女孩子,想着女孩都喜歡花嘛,就想着送給你,才問你要不要。”外賣小哥說。
聽到這些,她頓時恍然大悟,無比愧疚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以為是......。”
外賣小哥笑着回:“祝你今晚開心。”
忍不住就想起三毛的一句話:
“你對我的百般注解和識讀,并不構成萬分之一的我,而是一覽無餘的你。”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容易以己度人,将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别人身上。
但事實上,無端的揣摩和偏見最是傷人。
它們會扭曲是非,讓信任崩塌,推遠兩顆心的距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面對所有的不确定,不輕易評價和批判,保持着清醒和理智。
很喜歡一句話說:
“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很多時候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它不過是多了一份換位思考的體諒,一份推己及人的善意。”
知乎網友@胖達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曆。
多年前,她在北京一個互聯網公司上班。
那時轉正沒通過,她心如死灰,離職那一晚,恰逢天又下起磅礴大雨。
在這個漆黑的夜晚,孤身一人的她多次詢問司機,卻沒有人願意送她回家。
後來,有個師傅看到這一切,對她說:“這麼晚還下着雨,小姑娘我帶你走。”
上車之後,她一直偷瞄着計價器,卻不小心被敏感的師傅一眼看穿。
他說:“姑娘,你好像對打車費很介意啊?”
她忍不住訴起了苦:“是的,我被公司開除了,明天就得離職了,今天打車費沒有報銷,我得支付,但我還沒找到工作。”
師傅聽完,默默地問:“你平時打車到家要花多少錢?”
她回道:“28元。”
在計價器到28元時,忽然師傅擡起計價器,悄悄停止好計費。
下車時,師傅還對着她說:“姑娘,你這麼小,一個人在外面闖蕩,什麼坎都能遇到,但是你别怕,一切都會好起來。”
在回家的路上,她一邊走着,一邊嚎啕大哭。
聽過一句話:
“同情心讓人疏遠,同理心将人聯系在一起。”
修養越高的人,越能細心體諒到他人的難處,自覺照顧到他人的感受。
人生無常,誰都會有眼淚和悲傷,而推己及人的關懷,能給予他人春風化雨的力量。
衆生皆苦,學會相互體諒,把他人的酸甜苦辣放心裡,才能走得更穩更長遠。
山本昭生在《換位溝通》說:
“會換位思考的人,更能赢得對方好感,溝通時更順暢。
如果隻強調自己的感受,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個懂得将心比心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所接納,讓感情更珍貴、關系更長久。
凡事學會換位思考,才能明白每個人背後的心酸和難處,讓為人處世變得更加成熟。
作者牛皮明明曾經講過他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姓陸,是上海著名的投資人。
上班時,陸先生總是會穿一身高定的西裝,領帶和袖口都是精心配套的。
這樣一位名聲鵲起的人物,卻在每次同學聚會上顯得十分普通。
聚會前,他會換上不起眼的T恤,将好車放在車庫裡,選擇打車去參加聚會。
雖然畢業了二十幾年,可他與同學們相處還是特别舒服自然。
有人問陸先生,為什麼每次參加同學會都這樣穿戴?
陸先生說,他知道大部分老同學物質條件沒有自己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運氣差,而是因為自己出生在上海,父母是第一批上海成功的商人,所以自己的起點比許多同學高。
他接着又說,自己選擇換下昂貴的西裝,打車去同學聚會,是為了照顧同學們的感受,讓他們不會有距離感,心理也不會有落差。
《殺死知更鳥》裡有這樣一句話: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如果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别人,就無法體會世間百态,難以真正走進他人的内心。
凡是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為他人考慮,理解他人的難處,尊重所有不同。
隻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才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受,讓生活充滿人情味。
很喜歡一句西方名言:
“用别人聽得懂的語言跟他說話,你的話能入他的腦;用他的語言跟他說話,你的話會入他的心。”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溝通才會更加順暢,相處才會更加輕松自在。
将心比心,讓尖銳的沖突變得稍顯圓潤;
設身處地,讓平淡的交往變得暖人心脾;
換位思考,讓冷清的生活變得溫情蜜意。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融洽,永遠少不了換位思考的理解、将心比心的真情。
作者 | 澄七,愛讀書,愛寫作,期待與你一起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